油田开始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2014年1月,河南油田采油一厂Ⅶ上层系注聚站内一派繁忙,数台大功率注聚泵轰轰隆隆响起来,十口井开始注入新型聚合物。在场的一位专家介绍说,这是河南油田首次运用聚合物驱油新技术开发油藏温度达到93.7℃的高温油藏。

      河南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技术已应用20多年,开发的都是油藏温度80℃以下的Ⅰ类、Ⅱ类中低温度油藏,90℃以上的Ⅲ类高温油藏由于现有聚合物高温下会发生快速水解和自由基降解反应,导致驱油作用变差。河南油田尽管储量规模小,但Ⅲ类高温油藏地质储量却高达6100万吨,占适宜化学驱地质储量的38%,成了三采难啃的禁区。

      要实现化学驱对Ⅰ类Ⅱ类储量产能接替,动用Ⅲ类高温储量提高采收率势在必行,必须攻关解决现有聚合物溶液在高温油藏温度下耐温抗盐稳定性问题。

      河南油田把研究新型聚合物列为重大攻关项目,在中石化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与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采取合作,在原有的低度交联聚合物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型聚合物的研发。严格控制聚合物干粉分散溶解、熟化和注入过程中空气进入量,防止聚合物在高温油藏运移过程中发生热氧降解反应,影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研制了密闭氮封无氧聚合物母液配制装置,降低高温降解,保证95℃条件下聚合物氧含量临界值小于1.0mg/L,室内研发出了能耐95℃高温的耐温聚合物,具备了进行矿场实验的条件。

      双河油田Ⅶ1-3层系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18%,空气渗透率0.587μm2;油层温度93.7℃,含油面积9.15km2,地质储量784万吨,被优选作为高温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区,优选10口注聚井注聚合物五年,设计注入量达到0.6倍孔隙体积的重大先导矿场试验方案。

      为了解决注入井纵向吸水剖面不均匀和封堵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技术人员设计了注入量0.08倍孔隙体积的前置高浓度聚合物段塞以达到较好的调整层间矛盾,提高波及体积的目的。注入方案对注聚井采取一井一制设计,在现场前置段塞注入过程中,制定预案密切监测注入动态变化,严格控制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取全取准对应油井动态资料,确保大剂量平稳注入。如果获得成功的话,不仅使河南油田高温油藏开发有了突破,而且对全国油田其他Ⅲ类高温油藏聚合物驱油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