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中国股市目前乱象丛生,但股指能否走牛根本无关发行制度,美国实施注册的原因是纽约市怕过严审核导致发行公司大量逃离纽约,影响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无关纽约股市能否走好,到了中国倒成为了某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救市法宝法宝。
真是奇了怪了!
中国股市之所以留下大量垃圾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就在于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缺失,退市遭遇投资者的强烈反对,也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是地方政府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一但退市,地方政府就失去了资本运作的平台,所以遭遇地方政府的巨大阻力,说情风就蔓延开来,让管理层遭遇阻力,还在于中国市场监管之风缺乏刚性,这不仅仅体现在资本市场,也体现在任何一个市场,是多年官场之风的延续,是儒教熏陶下的产物,导致法律执行大打折扣。
作者认为大量垃圾公司上市并在市场存在是中国股市垫底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话仅仅说对了一半,中国股市之所有垫底全球,关键在于供求关系严重脱节,新增市值与新增资金入场出现严重背离,只能是选择性的通过老股下跌来被动性的承接新股扩容,何况从下跌的主要力量来说,主要是周期性板块,主要是市场供求脱节有关,更与公司本身面临的经营环境有关。
作者认为:“不过交易所的甄别、筛选只看你的材料是不是规范,该披露的内容有没有披露,而不负责鉴别材料的真假,然后你就可以上市了。” 这真是一派胡言!
从美国来说,是注册制的代表,但美国注册制也不是像作者认为登记一下即可上市,而是实行双重注册制即在联邦层面的注册制和在州层面的实质性审核制,也就是类似与我国的核准制,即使在联邦层面的注册制,也是实施极为严格的形式性审核,审核人员通过电话不断与发行人和律师进行电话沟通,直到发审委员满意为止,美国发审委员的负责精神值得我们发审委员效仿的地方就是我不靠发行公司吃饭,政府给我的工资足够开销,因此我拖得起,只有发行人拖不起,因此发行人必须针对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作者故意曲解美国注册制不知有何居心!
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不审,更不是垃圾股可以随便乱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实行IPO注册制,做法都不完全一样,但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发行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也就是说,证券监管机构要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要进行审核,但是不对这个公司的投资价值和持续的盈利能力做出判断。
笔者认为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都必须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确保企业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因此作者的观点:“不负责鉴别材料的真假,然后你就可以上市了。”是一派胡言,是对注册制的亵渎,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说法!
但注册制下,监管部门把审查重点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转移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上来,转移到对发行人披露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来是对的。在监管的角度上,要更加专注于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不断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不是像作者说的不管材料的真实性,那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
作者认为:“,上市机会不再稀缺,权贵的企业可以上,草民的也可以上,大家到市场上去竞争,让股民自己选择。此外,新股发行节奏、发行数量、价格和再融资,都不应该被管制。”,这是一种典型的无政府主义,是不要政府的无法无天行为!中国市场也好美国市场也罢,只有是资本市场,我们都不要忘记资本市场的功能之一就是资源优化,而不是垃圾场,是一个藏污纳垢之处,因此阿狗阿猫都可以上市圈钱是根本不可能。即使在美国 市场低迷的时候也会通过政府无形之手进行适当控制,在12年就出现了数个月的IPO空仓期。
笔者这儿有一则材料,好像是一位知名学者说的:“ 注册制的前提是信息的真实披露美国是以机构投资人为主的市场,有强大的法律制度,法院、证监会、交易所之间的权限划分十分清楚,股民起诉上市公司十分简单,而且美国实行严格的事后监管,发现问题严惩,不存在退不了市的问题,而这些中国都不具备。”
笔者认为他的话还是非常中肯的,也是切合中国股市实际的。一项制度的引进,需要通盘考虑,而不是拔苗助长,否则就容易落一个南橘北枳的下场。注册制也好。核准制也罢,只是两种不同的股票发行方式,在世界共同存在着,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不可以戴有色眼镜去选择性的引进。
在现有制度下,实施注册制将是一场灾难!
作者是知名经济学家,笔者只是一个小散,水平有天壤之别,匆忙之中写就短文,不当之处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