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印度、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人同时面对一个瀑布,三个国家的人都惊叹瀑布之大、之壮观。印度人认为这是神的威力,马上顶礼膜拜;中国人在观赏之余,马上拿起笔来,画了一幅锦绣山河图;美国人看见巨大的落差,则马上动手建造了一个水力发电站。由此可见,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个事情有着完全不同的发挥。
为什么美国人不仅善于做生意,使美国早已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而且善于管理生意,使美企在建国200年的历史时期就建立起完善而独立的商业思想库?
为什么二战后从废墟中重建家园且资源匮乏的小日本,如今日货充塞全球,独占美国大半市场,欣欣向荣,一路走向经济大国之道?
为什么犹太人是世界上的少数人,却掌握了世界上庞大的资产,他们没有什么资本,却始终处在金钱的顶峰,被誉之曰“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口袋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口袋里”?
为什么中国商业兴起于商朝、繁华于唐代、鼎盛于明清而后逐渐衰落,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平均仅为2.5年?
除了商业因素外,仅从国家文化的角度来看,就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深思。文化是与国家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在研究国家文化对群体思维的影响时,我们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群体的凝聚力相对较低。日本是一个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的国家,群体中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对群体高度忠诚。而中国的群体则很特别,成员间虽然信任度很低,但是却很容易服从别人的意见,同时相互间缺乏竞争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群体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虽然同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群体的凝聚力却远远不及日本。
(摘自胡耀元著《最好的企业最能经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