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良师 学分修不完


  为了写这篇文章,前几天把开复的书带在身边细读;捷运上,身旁一位年纪和我相仿的太太看了,告诉我她也读过这本书,我问她觉得如何?她第一句就说:“他觉得这一生过得太骄傲了!他挤进了百大名人,可说老天对他不薄,不过,生病以后,重新和家人关系拉近,他有了更正向的收获!”下车时我们互道“幸会!”我始终未表明身份,但心想:她直指本书核心,真是可爱的台北爱书人。

  犹记得八、九年前一个午后,开复和我在妈妈家的客厅里,他为了秀电脑科技,要我对着电脑说话,我随口说:“李开复是嘟嘟脸!”他回了一句:“我的姐姐是个 good witch (好女巫)!”

  这次简短的对话,一直深深嵌在我心中。这位可爱的嘟嘟脸,是近二、三十年享誉国际的电脑科技天才,头顶光环、叱吒风云;而我这一生想用妙法助人、寻求疗愈的“好女巫”姐姐,今天便试着从姐弟近距离观察和安宁社工角度,来导读这本新书。

  本是同根生 相去千万里

  开复和我在个性上从小就天差地别,他五岁时就懂得要求妈妈让他提前念小学,因为幼稚园太无聊了;我念幼稚园时,老师很疼我,一次老师问:“李开敏,你和吴○○都很乖,谁该拿第一呢?”我想都没想便回答:“老师,我应该拿第二,因为我常迟到。”

  开复是务实派,精准目标导向,也是标准的go getter,绝对快、狠、准的角色;我则随性、迷糊,一生散漫、无规划,一切交由天主、如来带领。从小爸爸对我们的管教也不一,总是教他不要骄傲,要我把时间管理好。

  开复国小毕业就到美国念书,我则留在台湾念大学,后来我也出国,再相聚时,他已进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那时我刚结婚、就业,定居在纽泽西;妈妈一到暑假就飞过来,住我们家、陪宝贝儿子;还记得那时他迷恋桥牌,四处参赛。74年他在台举行婚礼,我带着才一岁的老大隽音和先生仁辉专程返台,不意,竟因而接受北荣院长邹济勋将军之邀,一年内迁回台湾,加入当时医院更新计划,扩大社工编制即为其一。就这样几十年过去,我因开复结婚的因缘返乡,他仍继续浪迹天涯,彼此间交集越来越小;我谈心理学,他翻白眼说不懂,他谈科技投资,我就打呵欠;有时试着表达意见,他立刻说:“我们是很不一样!”“你太不了解我了!”“我们别再说了!”

  这一切 在他生病后改观了

  开复近作《我修的死亡学分》, 七月由远见天下文化发行。这本书和他以往著作大异其趣,2000年以他为主的《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出版,2006年他出了畅销书《做最好的自己》、2009年《世界因你不同》,当年他抵达中国即说:“我们是为人类科技进步而来”,当时他跻身全球科技巨擘,畅谈成功学、领导学、做二十一世纪人才,成为与年轻人对话的热门导师。不过,一场大病却成就了这本探讨人生大哉问的书;真的,死亡现前,脱去了虚名与成就,人生还剩下什么?

  死亡是良师-加州旧金山大学死亡临床研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Garfield博士,以他长期临床研究所见,提出当死亡逼近时,病人多数愿意卸甲,真诚、清澈地面对自己和身边的关系,那种深刻的内观、灵修、反省,是一般人无暇顾及的。

  这场癌症 惠赐了死亡学分

  开复亦不例外。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苦自己尝、自己熬,无人能替代。开复乍闻噩耗,仿如晴天霹雳,此后历经化疗种种艰辛,在治疗过程中备感彷徨、无助,但是,这也让过去从不知苦的他,终于了悟:有苦的“人身”与“人生”。

  开复在书中揭露获知罹重病后的脆弱,他在这时反省过去拼命透支而偏斜的人生,从中悟到“谦卑”;因此,书中“放下骄傲”、“学会感恩”、“病中觉悟”几章都提到,要把骄傲一点点拔除,就是要学会感恩;唯有感恩,才能把盘踞在心中的自我重要感松开,跟大家融成一体。

  从小一路风光的开复,总是将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然而,癌症却教会他要懂得感激、珍惜,看到家人无私的爱,重新看待过去习以为常的人事物,珍惜每天,视为此生最特殊的一天,珍惜稍纵即逝的美好,慢活在当下,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承诺。

  原来科学家、企业家、教育者盛名的枷锁,只有让自己深陷在所有的外相名相中无可自拔,一旦勇敢承认自己有所求,爱面子好名的“中国情结”,就有破茧而出的希望。“过去的我已经死去,今后的我每一天都是重生,人生之妙就在于不断地在犯错中修正、再修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88页),“如今在意的是能不能成为一个给人温暖、善意、没有分别心的人。不再用量化的思维,算计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真诚的自己,真诚的分享!繁华落尽,乐做凡人,乐助有缘人。”(138页)

  正向人格特质 因应危机能力派上场

  小女儿彭博说:“小舅舅面对癌症,和别人很不同耶!!”开复面对淋巴癌第四期的噩耗,他的愤怒、委屈期很短,他快速以向来擅长的资讯掌握,“自己研究病情”(39页),要为生命的失控扳回些主控权。他上网搜寻各种疾病相关讯息、和医师透彻讨论、选择治疗方向,他以无比惊人的意志力,加上与生俱来的快捷、幽默,迎向生命中最严酷的挑战。这一生他所广结的善缘,也在这时发挥效力,各方的关怀、各种资源的涌入,让他在复原历程中,比一般人多了许多心理及实质支持。

  Garfield博士指出,病人的心理调适和他病前面对问题及危机处理的能力有关;美国针对三个癌症治疗中心的抽样调查215名癌患发现,47%诊断为癌症的病人,其心里困扰已相当于精神病程度,其中约三分之二诊断为“适应不良”,最常看见焦虑、忧郁两者结合。

  开复病后仍秉持着他一贯的成功特质:自信、勇气、执行力、努力学习,呈现他坚韧的调整能力,成功地做个好病人。他没有花时间困在疾病阴影中,自怨自哀或自闭退缩;相反的,积极、不服输的他遍寻良方,希望让自己快速止跌回稳,重新站好脚步。记得当年他和微软对簿公堂时,一组顶尖的美国律师在 Google 帮他打官司,几次讨论下来,他们都很喜欢开复,说他是念法律的料。我相信,这一次他的医师也可能会想:这家伙意见特多,应该是念医的料。这是开复天赋异禀,做什么他都是拼命三郎,全力以赴。他的脑容量特别大,所以能够快速整合信息,并自己研判、因应战局。当然,他也一本好为人师的习性,无私地愿把病中各种学习和有缘人分享,这样的分享,要剥下面具光环,格外须要勇气。

  待续探索 面对存在与灵性的需求

  死亡之前,往往是人生最后成长的机会;安宁照顾谈全人、全家、全程、全队,一起坦然面对,把握亲密时刻,生死两安。

  开复回顾并重新检视来时路,承认生命中的偏差与不圆满,把握机会和自己及重要他人和解,从个人的生命中摘取重要价值,肯定生命留下的痕迹和意义。最后开复说,年过五十,历经这场劫难,深感是上天的祝福,会带着警觉的心开展第二人生,更踏实、自在地活出自己,平等、博爱,做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或许死亡学分是永远修不完的,拿到人生毕业证书之前,人会持续面对生命不断抛给我们的提问:我到底是谁?人生到底所为何来?我到底会去哪里?背负劳苦重担的灵性,只有流浪的轮回宿命?或有解脱踏上归乡之日?如何以灵性角度续写墓志铭?相信不只是开复,也是我们每人此生必须进行的探索。

  22年前父亲病重,开复回来探望要离开的那天早上,在病榻旁,我怂恿他:“亲爸爸一个吧!”高大的他弯下身躯,用脸靠着病床上瘦弱的老父亲,那个画面令我记忆深刻。记得那天,我坚持送他到机场,即便全程不发一语,沉默中,姐弟间仍分享着一种悲伤难言的默契、了解与疼惜。

  祝福你踏上智慧、真爱的下半场

  走笔至此,回头看我们超过半世纪的手足情谊,最珍贵的是:个性迥异的姐弟,一路对彼此差异的尊重,我们努力实践“有容乃大”,爸爸也会因而含笑九泉。而我更高兴地在此见证:开复已放下我执、我慢、认假为真的人生,祝福您!从此踏上清净、安定、慈悲、智慧、真爱的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