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天津爆炸事故重演——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文:安秋明
 
天津滨海新区的爆炸事故,让全中国再次为之侧目。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企业必须要有所作为,把安全生产意识变成深入每个企业员工的天条。作为企业大学和企业的培训管理者,我们也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发挥影响人、改变人的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提到,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了把这样的方针真正落地,我们首先要分析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到底在哪里。
 
一般来说,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人的因素,一类是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人员缺乏安全知识,或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动作而引发事故。物的因素往往有企业的设施、设备、工具等有关,当这些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则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当然,很多时候,企业的安全事故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综合引发的。
 
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人的因素上面,这是问题破解的核心要素。很多企业也做生产安全培训,但却往往流于形式,员工听归听,但不往脑子里进,不走心。这样的培训,说穿了就是样子工程。让生产安全培训真正有用、有实效,就一定要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我的建议是“知”——“信”——“行”三步走,多管齐下。
 
一、“知”要润物细无声,变成无处不再
 
1、会议/培训。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无论是全员的会议,还是全员的培训,都只能起到点的作用。“听着激动,回去不动”,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会议/培训只能做引子,不能寄予过高期望。
 
2、可视物。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做培训的人要懂传播学的基本原来,要懂人是如何接收信息的。有时候,最土的办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厂区、生产车间、食堂,甚至是卫生间,只要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做传播的主战场。当然不一定刷标语,一些设计有趣的安全漫画,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3、线上传播渠道。如今无论老小,手机几乎成了所有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经。很多企业有自己的手机OA、M-learning、微信公众号、app,有的企业还是使用手机报,这些途经也要利用起来。
 
二、“信”要鲜活生动,以例以理服人
 
4、现身说法。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它的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无论对企业来说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但人性就是如此,没发生的时候,往往都带着侥幸心理,总觉得是以后的事儿,是别人的事儿。对于这样的问题,请到亲历者现身说法,往往是效果最好的。特别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更容易让听众产生自我联想,提高重视度。
 
5、故事传播。很多企业的生产安全调理,都是条条框框,看着就面目可憎。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行动起来,把要求、规范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有情节、有结果、有分析,更有提醒。这样的故事,才有可能变成员工口口传播的故事,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三、“行”要身体力行,要发挥团队力量
 
6、转授他人。和任何培训一样,“听懂”和“做到”之间存在这巨大的鸿沟,跨越这道鸿沟的一条重要途经就是转授他人。给别人一碗水,就需要自己先有一桶水。对于转授他人这个动作来说,这就要求员工去深入理解安全生产这个事情本身,并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人往往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用自己说的话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7、参与安全生产培训的策划。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领导定的,培训干部定的,员工是否乐于接受并不清楚。如果换位思考,让员工参与到培训策划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企业开始鼓励员工撰写培训材料,鼓励员工去拍摄一线的安全宣传片,这种被动变主动的方式,其实才真正抓住了人性的特质。
 
8、模拟演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听再多的培训如果不下水也永远学不会游泳。安全防范也是一样,只有多次演练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培训来说,行为的训练,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成习惯性动作,造成条件反射。对于企业来说,定期的演练,临时的演练,都是必要的措施。
 
9、制度约束。在生命面前,再严厉的措施都不过份,企业一定要有安全生产的高压线。该严格的地方松懈,该树靶子的地方讲人情,其实这是对员工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我看来,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其实和所有的培训没有任何区别,都应该从员工最能接受的方式出发,去真正打动员工。只有内心受到触动,才会真正去领会安全生产技能,才可能真正把“安全”两个字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