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从物质运动、需求与利益讲起


 第二章 美的产生

第一节 从物质运动、需求与利益讲起

     物质,在不同学科解释有所不同,在这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纵观宇宙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着。运动,促使需要的产生,需要促使利益的产生,也就是讲,利益随着需要的产生而产生,利益,就是一切能满足需要的事物。美,同样也是:一切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也可以说,利益就是美,美就是利益。只要能满足对象的需要、只要是对象的利益,这事物就是美的。

有关需要,对于非生命体来说,比如物体,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在这里“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物体的需要。

    比如,一个古董花瓶,放在桌子上,这时它是相对静止的,没摔烂(在这里,花瓶为了不摔烂,需要保持静止)那么,桌子的支撑力,克服了地球吸力,让花瓶保持了静,所以“桌子的支撑力”是花瓶所需要的。

      当然,现实中力的作用、需要与利益是非常复杂的。这里只是为了说明需要,只分析其中一种。

      对于生命体,比如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精神需要等。人的肚子饿了,就需要食物;人生病了,就需要治疗;人除了工作,还需要休息、看电视、唱歌、跳舞等等。这些方面,就表现了人的需要。

      需要,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一般所讲的需要是指直接需要,是属自身需要。自身,可是个体、家庭、社层,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某人肚子饿了,这是他自身直接需要,他儿了的肚子饿了,需要买奶粉,这是他的间接需要。

      “买奶粉”对某人来讲是间接需要,但对其家庭来讲,则是直接需要,这是相对性。

     有关事物,指万事万物,包括物质方面,同样也包括精神方面。上面提到的肚子饿了,需要食物,这食物就是利益;一个声者,只要他想听,这就是他的利益;一个动作,只要有人喜欢,这也是利益;某人一句话,只要能让人开心,这也是一种利益;某人想要得到二个太阳,不管他是否得到,也不管第二个太阳是否存在,“二个太阳”照样是他的利益。

     “食物是他的”和“食物是他的利益”是不同的,前者表明他已得到食物,后者只表明食物能满足他的需要,但不一定能够得到。

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生命运动过程。只要有运动,务必须产生需要,只要有需要,就必须产生相对应的利益,植物为了生长,就需要土壤、水份、阳光等,这里的土壤、水份、阳光等,就是植物的利益。能够满足植物需要的,都是其利益。平常散步或走在路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路两边的树枝,都是向中间拱,甚至把整条路都遮得密不透光,树木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给您遮阴乘凉,而是为了争取更多阳光利益。这利益对于植物来讲,是美的。

动物的新陈代谢,也是物质运动。新陈代谢就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需要食物来补充,所以,动物就会感到肚子饿了,就要捕食,食物,能满足它的需要,则这时食物就是它的利益。除了新陈代谢,动物的捕食运动,争地、争王、争霸活动,游戏、娱乐等各种各样运动,就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同时,也就产生相对应的各种各样的利益。这利益,对于动物来讲,也是美的。

一切统一于物质,人同样统一于物质。人除了新陈代谢,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活动,就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同时产生相对应的利益。当然,利益又反过来促进需要,促使运动,形成互相循环作用。

人首先是自身需要,比如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是物质需要,这食物就是人的利益。再从自身需要,派生出各种直接或间接活动需要,比如安全需要、工作需要、政治、经济、文化需要等等,各种需要产生同时,也就产生着相对应的利益。另外,人存在精神意识,各种意识运动,促使产生了各种需要,于是就产生相对应的精神利益。这利益,对于人来说,同样也是美的。

 对于大到山岭、地球、宇宙,小到细胞、分子、原子、电子等,同样存在各种各样运动,这就同样产生着各种各样需要,只要有需要,就必定有相对应的利益。利益就是美,美就是利益。(注:以上章段参考/节选自黄建明著《利益论》。更多有关需求与利益的论述详见黄建明著《利益论》相关章节。)

     以上只是对美与利益总括概述,同一种利益,对不同个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或者说,同一事物,有人说美,有人说不美,这就关于美的标准问题,这方面在第三章美的本质中将进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