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的企业的种类


  实业生产将原材料变成产品,从矿石提取硅晶体,到芯片生产再到电路板组装,最终生产出能够打电话的手机,从使用角度看,生产实现了价值增加。相比之下,商业交换过程并没有带来产品的变化,手机从出厂,经过批发、零售层层流转到顾客的手上,手机依然是出厂时的手机,没有丝毫的不同,商业是一个不产生增值的过程。

  既然商业不产生价值,那就只做实业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商业呢?商业的作用是实现产品与顾客的匹配,各个不同的实业公司为了获得顾客,争相提升品质与效率,商业引发竞争促进了实业价值的提升,因此,商业竞争本身是零和博弈,但间接实现了实业增长的价值。

  我们不妨把工业增长的动力归结给商业,在漫长的工业社会前期,实业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我们相应地看到,商业也只是实业配角;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增速越来越快,我们看到,商业在工业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大,直到沃尔玛常年排名世界五百强之首,商业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者。

  商业——零和博弈成为价值生产的主导者,是我们应该接受的背后真相吗?

  科技创新行业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随着互联网高科技行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也走进大家的视野,十多年前,关于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的,也就是十个投资可能只能成功一个,这也是风险一词的由来,而今天,高科技的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已经降低到了百里挑一甚至更低

  过去十年来,视频行业数十亿的投资至今仍然无法获得利润回报;过去五年来,出租出行行业最高每天过亿元的补贴却无法肯定明天是否依然存活。企业能否生存跟科技创新已经毫无关系,只要不跟进补贴,瞬间就会倒下,高科技创业已然是一个超级赌场。

  如果我们相信科技创新是未来的主基调,按照商业的既往动力,工业社会正在成为赌徒们零和博弈的狂欢盛宴。

  过剩时代的增长悖论

  商业催生赌场的推理过程,好像存在一个漏洞:商业竞争本来可以进一步推高生产力,让零和博弈始终处在从属地位。进一步推高生产力为什么没有成为选项?当中国经济年度关键词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时候,全球正在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因为需求的饱和,生产提升将无法带动消费增长,我们越增加投资就越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工业社会传统思维里,只关心实业生产与商业交换,社会进步将不复存在,生产增长由于需求饱和变得毫无意义,技术进步成了自身的阻碍,增长出现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