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体现集体性敬畏?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现在己十分棘手。
首先,什么是集体性,现在很难界定。如果要在现代的普通中国人中间找到一个具有集体共识的东西,那么除了金钱没有第二个了。而恰好金钱是在精神的世界里最不具有敬畏性的东西,所以要在现代普通中国人当中找到集体性是一件有困难的事。
敬畏,从心理上讲是一种自我的警醒能力,是潜藏于人之内心的对某一种力量的天然的畏惧。在现实生活中,能让我们产生彻底的敬畏感的人是不存在的,无论人与人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但是只要同样是现实存在之人,敬畏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因为人只会敬畏那些超越了有限性的、绝对的、无限的、永恒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永远无法找到。
于是,我们抬头把寻找的目光投向了无限的宇宙空间。哲学和宗教便成为人类认知敬畏感的专门的学说,哲学的追问和宗教的慰藉是人类至今找到的阶段性方式,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信仰。
信仰是一种很感性的东西,甚至有时会很荒谬,西方的宗教哲学家甚至提出“因为荒谬,所以信仰”的信仰理由。在他们看来,今天的荒谬并不一定不代表将是绝对的真理的可能性。人之有限性决定了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无穷的宇宙中,注定有人永远都无法去认知的东西存在。所以,也许荒谬便是人类能力的极限之处。而处置荒谬的方式之一就是信仰。
现代中国人在信仰的确定性方面显得比较模糊。在我的认知中,世俗生活中人为的政治倾向并不代表信仰。真正称为信仰的东西是我们对世界终极存在的理解和认知,它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信仰,甚至迷信。而地道的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就应当是鬼神信仰,即祖宗信仰。以祖宗为神明,加以敬畏,这就是中国人的集体性敬畏感,上达帝王,下至百姓,无一例外。
前几年复兴儒学。搞祭黄帝陵,祭孔子,是在重拾中国人集体的敬畏感。搞了几次偃旗息鼓了。中国人集体敬畏感的重拾之路又一次中断了。将有什么新的方式来重建中国人的集体敬畏感呢?这是现代中国人己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问题。
对于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东西,生死是不足以控制的,伊斯兰教的人肉炸弹便是最现实的例证。一群甘愿为了信仰去死的人与一群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去对抗,其结果将如何,很难绝对判断。但是一群有明确信仰的人建立起来的有敬畏的生活秩序与一群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建立起来的无敬畏的生活秩序一定会存在巨大的差距。
面对这样现实的精神信仰问题,我们怎么办?我怎么办?我能努力的去尝试的工作只有一件:重拾中国人祖宗神灵的居住地的神圣性和精神象征性。让它能够成为一个为现代中国人提供集体性敬畏感的实物根据。我将继续为之呐喊,为之去劳作,至于成效,那不是我个人绵薄之力能够主导的。但我坚信,我的生命将因此而具有了意义。
2016年2月11日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