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港股-港A股专栏汇总0801


港股专栏7月文章汇集

726-29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四天都在做减仓和平仓,大部分仓位占比超过0.4%,价格靠近目标价90%以上的股票都已经卖出了。现在持有的只是一些国企改革股、军工股、环保股、医药医疗股和高新股,加仓的只有香港国旅和好孩子国际。模拟组合总仓位下降到了8%左右。1000万港A股模拟组合净值1089.2799万港元,现金余额917.0781万港元。

日本央行果然没有推出更加激进的货币刺激政策,市场29日开始较大幅度调整。香港股市直接受益于日元CARRY TRADE,所以一旦日元汇率上涨,必然拆仓,撤出市场。这一阶段颇为无厘头的上涨,主要拜热钱所赐,便宜日元的渠道收缩之后,剩下的一部分是欧洲热钱,并不是很多,在等待下个月英国央行的议息结果。我认为英国人也不急于立刻放水,因为脱欧公投的后续行动实际上是在拖延,对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出现,现在不需要浪费弹药。港股的最后一个精神支柱是深港通。目前看来无法预测正式宣布的时间。虽然市场一直憧憬,从6月份,推到7月份,现在又继续往8月份推。但是预期推迟这么久,效果自然会慢慢衰减。本周港股通净流入资金已经在减少,29日更是净流出1.47亿港元。

港股在这种资金状况下,短期内不可能有更好的表现。实际上,港股冲上22000点,已经是非常夸张了。到达了股票的基本面根本不能支持的水平。前期被众多投行大力推荐的枫叶教育,连续2天下跌了近20%。和谐汽车也开始出现新能源车进展不顺的消息,舜宇光学等所谓的高新制造类股票早已出现顶背离。我的投资组合也早已将大部分仓位清空,等待回调了很久。

我看好教育类股票,但是一直没有买入枫叶教育。主要原因是她是去年上市的新股,我的原则是观察新股2年表现再做决定;另外,这只股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1.5元左右,上涨到了最近的8.6元,几乎翻了5-6倍。市场一直在强推这只股票,价格一直上涨,其走势让我感觉相当不踏实。这两天终于有投行发出研报,提示股价风险。昨天才看到媒体的一些披露(格龙汇):

今天公司居然召开了个临时电话会,把很多东西都直接拿到了台面上。一般公司开电话会都是说基本面,比如我们这个行业怎么怎么的,公司发展怎么怎么的,业绩怎么怎么的,不过这次套路完全不对。

关于枫叶教育(1317)临时电话会议要点总结:

1. 公司自签订购股权协议以来从来没有支付两家公关公司任何费用。

2. 公司认为两家公关公司没有提供符合这些购股权价值的服务,只是做了一些简单新闻发布和信息收集。所以目前公司打算只向这两家公关公司支付一些常规服务费用。并且已经聘请了律师处理相关事务,同时要重新审视当时签订的合同。

3. 公司想要与公关公司进行公平交易,所以关于当初约定的2500万份购股权,公司一直没有发行,并且在所有发布的公告中都没有承认发行了这些购股权。而未来要不要发这些购股权的决定权在公司。

4. 公司承认当时的协议中规定市值到了就可以行权的条款不合理。

5. 未来如果这些购股权最终被行权,将会在三年内摊销,在报表中计入股权激励费用。

6. 中金报告中关于利润率下降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公司新开了许多小学和初中,这些新开学校的利润率水平没有高中部高,因此会拉底公司整体利润率水平,但是公司净利润绝对值是增长的。

意思说来就是公司雇佣了两家公关公司,费用呢就向公关公司发购股权,公关公司可以按每股4元行使总共2500万股。不过行使购股权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这个协议签署后的18个月内,如果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站上80亿港币,可以行使40%,如果36个月内连续15个交易日可以站上100亿港币,就可以全部行权。

好了,现在的情况是,公司股价早早就在80亿以上了,然后,站上100亿市值也已经12个交易日了。所以按照当初的合约,公关公司已经可以行使40%的购股权,并且还有3天就可以行使剩下60%的购股权。而这一切,离签订合约只有短短的12个月。

结果呢?我们再看看电话会传达的几个核心思想:公关公司不好好干活,当初的合约不合理,购股权还没给,而且公司不打算给了!

这是妥妥的翻脸不认账准备撕逼的节奏啊。但不可否认的是,股价的确是做上去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功劳到底要记到谁的头上。不过我现在很迷惑,这到底是上市公司自己砸自己来破坏行权条件呢?还是庄家发现上市公司反悔了赶紧跑路呢?这跌的着实让人看不懂。

迷之券商覆盖,迷之目标价

其实在去年到现在,券商关于枫叶教育的报告真的是多如牛毛,不仅内资券商基本全覆盖,就连外资的如JP摩根,野村证券也是覆盖了的,这个不知道是券商工作努力呢?还是上市公司质地优良呢?还是公关公司公关到位呢?大家自行脑补吧。反正公司质地的确还行,券商也有覆盖龙头的责任,另外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是自古真理。但我也总不能一耙全打死,比如中金27日就发报告提示风险,然后还下调了评级,算是良心了吧。

关于目标价我也来吐槽下,27日刚好有家券商首次覆盖,目标价302017PE,其他之前的券商我看给的目标价都差不多,算起来市值都110-120亿了,要知道公司2015年的净利润只有2亿人民币,静态都50多倍了,市场给的增长差不多就30%吧,这估值貌似有点高啊。要知道现在多少香港的股票,即使预期增长在30%多,估值也只有20倍不到,10多倍的也有大把在。哎,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市场啊!

无力吐槽,只能引用一句前辈名言:事出反常必有妖!

呵呵。看了上面的“猜测”,我倒也不觉得非常惊讶。这句话说得到位“事出反常必有妖”。其实第三方投行研究员和公关公司的合作一直是一个灰色地带。该公司管理层似乎想说的就是这件事。至于大家怎么理解,就见仁见智吧。

在教育类股票中,我目前也仅能找到一只沾边的股票,就是网龙。该公司正在向网上教育拓展,但是业绩如何,还要等待看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之前我做过一个恒指大盘预测,一旦调整开始,可能会在22000-19000之间震荡。至于到哪里才算是头,要看中央政府何时推出深港通了。这真是一个妖孽,只听楼板响,不见伊下来。既然如此不可预测,还是做好继续调整的准备吧。好在港股很多标的和大盘都是可以做空的。英国脱欧公投后,计划了很久的做空,现在也许可以开始着手了。

 

725 操盘日志 坚定不移地做多大健康和大环保板块

中广核电力与中国神华重组的消息被澄清,导致上周五中广核下跌4%,而其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今日加仓。东江环保有调整但未破线,走势未出现异常,因此加仓。今天更新大环保、大健康跟踪股的目标价。有统计数据:在2000年至今的6个时间段中,除市场快速大跌过程(200711月至20089)外,在市场小幅下跌、中级调整(20%左右)及低位震荡过程中,均可取得明显的正的绝对收益。6个时间段中,医药行业平均绝对收益为10.99%。中国在转型期内,大部分时间还是适合医药医疗板块的表现。

另外一个消息是 “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分析说,“土十条”投资需求最大,约有10万亿,“水十条”有2万亿,“大气十条”有1.7万亿。此外,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可达3万亿,地下管廊建设有0.9万亿,黑臭水体处理0.7万亿,乡镇污水处理0.2万亿。)尽管目前环保投资增速很快,但尚有近70%环保领域治理需求未得到满足,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政策正在制定。绿色制造业的发展思路:未来5年,将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支持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绿色制造产业达到10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周末对维达国际和网龙上调了目标价,对天鸽互动首次给出5.2港元目标价,今日建仓天鸽互动,加仓康哲药业、香港中旅、金风科技、昆仑能源;重新买入维达国际和网龙。

对于大市,我认为仍有调整的空间,目标是21000点,因此还是应该继续平仓兑现收益,降低仓位,控制风险。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上午已经平仓上海医药,三生制药、金沙中国;减仓绿叶制药、复星医药、中车时代电气。目前组合的整体仓位已经控制在20%

 

722 操盘日志

隔夜美股下跌,除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如预期之外,欧洲央行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放水行动和表示,是打压市场的主要因素。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市场对于全球央行放水的预期,以及英国对于脱欧采取拖延战术,是这一波热钱市况的主要原因。现在市场仍憧憬日本会推出20万亿日元宽松计划,这似乎还处于传说阶段,但是市场上的多头显然需要这样的消息来支撑逐渐走弱的市道。今日计划对持仓股票做目标价评估和调整,整体上还是继续兑现收益,降低仓位,做好风险控制。

港股大盘今天调整后收盘未站上22000点,今天平仓了华润燃气,加仓香港中旅。1000万港元港A股组合净值1127.4406万港元,现金余额上升到779.2981万港元。

 

721 操盘日志

继续选择靠近目标价(94%以上)且持仓比例超过0.4%的股票做减仓兑现部分收益。今日减仓的股票有中国燃气、华润燃气、三生制药、复星医药、中车时代电气和光大国际。平仓银泰商业。香港中旅因为前半年利润大幅下降,今日大幅下跌,已经具备重新买入价值,今日开始重新建仓,分段吸纳。少量做空维他奶国际。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净值为1128.8894万港元,现金余额继续上升到774.9401万港元,继续持有恒生指数期货和国企指数期货短仓。

 

 

720 操盘日志

港股还在上涨,A股继续不振。美股仍创新高,但升幅缓慢,现在都在玩刀头舔血的游戏。明知是热钱推动,仍冒险而上。模拟组合继续平仓兑现收益,没有新加仓位。平仓了丽珠医药和威盛集团。仍持有恒生指数期货和国企指数期货短仓。简单研究了一下vitasoy国际(00345),觉得短期内上涨空间有限,可能会在14-16港元之间波动,留意做空机会。

398.2922

725.4521

1123.7443

12.37%

1.450720257

0.7254521

 

A股导航

维他奶贵不贵?

第一次听说这只股票是在一两个月前,是一位价值投资型私募朋友聊起的。据说这家公司已经打开大陆市场,销售将井喷。维他奶这种饮料,我倒是不陌生,偶尔也喝。但是对于它(00345)的了解,也仅仅限于这种豆奶产品本身。昨天又看到媒体在鼓吹这只股票,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吃货们的嘴堵不住 维他奶股价涨势堪比腾讯,再次引起我的兴趣,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有业内人士称Vitasoy Int’l是快消品里的“腾讯”。说起腾讯,这很容易引起内地和香港,甚至其他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因为腾讯确实用事实证明了它是一只绩优蓝筹股。而快消品这个行业里,真得会有类似腾讯表现的股票吗?

根据资料,维他奶国际是1940在香港成立的一家饮料公司,于1994年在港交所上市。旗下产品主要分为两大品牌:以“维他奶”为主打的大豆营养饮料及豆腐产品;以“维他”为品牌的茶类、果汁、蒸馏水、牛奶等饮料。产品畅销香港、中国大陆、澳洲、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

屈指算来,这家企业都快成百年老店了,上市之后的价格走势颇像腾讯,前复权股价涨了14倍。当然,相对同业来说,Vitasoy Int’l的市盈率也是相当昂贵,过去十年间平均PE24倍,最高达到41倍,现价30倍。该股因为流动性较小,只看到一家香港本地券商有研报覆盖。其实市值并不算小,有近160亿港元,也许之前主要是一家香港企业,所以我没有特别关注。既然该公司已经打开大陆市场业务,而且收入首次超过了港澳市场(2015年年报),那么它已经成为一家“港A股”(主要收入来自中国大陆)的标的。我也开始将其列入跟踪标的清单,遂打开其走势,简单分析了一下。

该公司在多个市场都有经营,从2014年起,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15年中国内地的销售收入(43%)首次大幅超过港澳地区(37%),北美洲和澳洲、新加波合计20%。从地区销售增速上看,北美洲和香港增长一般,澳洲增速减慢,新加坡的市场规模仍较小。该公司已经出售北美业务,并在武汉完成建厂(面向华中,支持华东、华南市场),针对澳洲调整产品结构。未来将继续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中国大陆市场。预计该公司会加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主要亚裔市场,并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维持澳洲市场的地位。中国市场的饮料产品竞争激烈(豆奶类产品包括维维豆奶,永和大王,杨协成,黑牛,椰树等,但国内厂家的产品主要是豆奶粉而非液态豆奶),未来还需要深入了解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主要策略是否是降低成本和价格战。在液态豆奶市场,维他奶目前明显具有领先优势。但是该公司需连续保持收入或利润20%以上的增长,则股价突破新高缺乏基本面支持。维他奶国际需要更透明地与市场沟通,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豆奶经过10多年的市场培养,相信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近几年,豆奶在全球的年增长率都在10-20%。美国豆奶消费以年均14.3%增幅快速发展,而且价格普遍比牛奶高1/3;日本豆奶市场年销售额增幅同样超过牛奶的增长;除了美国和日本,我国的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均包装豆奶的饮用量甚至已超过我国内地人均饮用量的10倍或更多。

目前,我国豆奶人均消费量仅为1公斤/年左右。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消费量达到26.22亿升,同比增长24.8%;行业市场规模为253.29亿元,同比增长26.9%;预计到2018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733亿元左右。不过,在中国市场上,豆奶行业的规模不足牛奶行业的十分之一。

相比牛奶,豆奶是一种植物蛋白饮品。黄豆(北方叫大豆,请留意,是非转基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磷脂、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众多营养成分,并能有效阻止人体钙质的流失,经常食用有助于健康还可平衡体内营养结构,减少或避免肥胖病、营养不良等现代儿童常见病的发生,并可调节血脂、保护肝脏、防止血管硬化和促进思维能力,大豆中所含的微量成分异黄酮对人体还具有防癌、防止骨质疏松等保健作用。

周线上看,之前走势果然很强劲,但也明显出现了顶背离,在最近年报出炉的时间,出现这样的走势并不奇怪。而且从图上可以看到,该公司在下半年的经营和表现比较好。而且根据过往经验,出现顶背离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市场观望该公司后续的经营是否能够继续超越预期。所以在20177月之前,大概率会调整,正常调整范围可以先确定为14-16港元区间。这在日线上可以看得更清楚。而30分钟和15分钟线已经出现背离,所以短期的上涨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且越上涨,做短仓的空间也越大。这是一个较好的波段操作机会。

 

718 周一  继续降低仓位,积极备战深港通

港股和A股都进入了压力区间,而港股除了热钱之外,没有其他明显的驱动因素。A股的问题是类似的,属于信心恢复阶段,预期央行降准或降息,短期内恐难落实,本周很有可能都做调整,下周再寻找方向。

模拟组合今日继续逢高兑现收益,平仓了网龙、科通芯城和石药集团,减仓银泰商业。加仓的只有中船防务和金山软件。本周将继续这一策略,并寻找可能做空的港股标的。继续持有恒生指数期货和恒生国企指数期货的短仓。

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净值为1123.0078万港元,现金余额651.6121万港元。为深港通开通准备的A股股票池基本完成,目前包括:高能环境、中国国航、中航电子、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中原高速、连云港、机器人、紫光国芯、新华保险、北方稀土、恒瑞医药、东阿阿胶、永贵电器、恒生电子、石基信息、晋西车轴、铁龙物流、抚顺特钢、大秦铁路、中国神华、马钢股份、歌华有线、中文传媒、华录百纳、安信信托、锦龙股份、苏宁云商、启明星辰、三安光电、海康威视、烽火通信、海格通信、航天通信、振芯科技、广电运通、宇通客车、潍柴动力、京能电力、中国核电、华夏幸福、松芝股份、万达院线、华海药业、博腾股份、广电网络、国金证券、迪安诊断、卫宁健康、碧水源、中国核电、永清环保、铁汉生态、维尔利、聚光科技、龙净环保、兴蓉环境、先河环保、三聚环保、瀚蓝环境、掌趣科技、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古越龙山、会稽山、张裕A、伊利股份、恒顺醋业、光明乳业、汤臣倍健、片仔癀、上海凯宝、和佳股份、天士力、鱼跃医疗、迪安诊断、九安医疗、宜华健康、华贸物流、小商品城、怡亚通、象屿股份、天齐锂业等。

选股逻辑仍遵循由上而下,底线思维标准,沪市和深市标的各占一半,其中 20%为创业板股票。剔除高估值且增长不够快的标的,同时考虑下半年确定性较大的热点领域如国企改革、军工、酒类饮料、环保、基建等板块。但是对于AH股则优选价格更低的港股,但是对于香港市场理解有分歧的板块,如航空股,则选A股。这个跟踪股票池会根据深港通宣布的标的进行调整,同时也会在建仓过程中调整。

 

714 周四 操盘日志 热钱流入

现在港股这一波的原因逐渐明朗了,主要是热钱流入亚洲,因素很单纯,而且对于英、日、中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但是中国已经表明暂时无意降准或降息,而英国也出人意料地宣布了暂不减息的决定。现在市场唯一可以憧憬的是日本央行会不会配合安倍,进一步放水刺激经济了。但是热钱逻辑在逐步弱化,因为英镑会反弹,而热钱似乎也不必急于离开英国。香港是一个资金来去自由的地方,被人称作自动提款机,这种单纯依赖资金流入推起的股市,也会随时因为资本撤出而崩塌,所以,业内所说的现时主要策略,还是短炒两个字,必须留意仓位不可过重以及慎选股票标的。在组合中应加强防守型的股票,比如高息股的配置。

今日港股午后发力,我判断这是预期英国央行将宣布降息,所以在高点平仓了港交所兑现收益。只加仓了中广核电力和石药集团。目前持有的仓位机构为:

 

大健康

大环保

TMT与先进制造

基建

非银金融

国企改革

军工

消费

文娱旅游

其他股票

现金

占比%

14.10%

7%

7.60%

4%

3.10%

1.50%

1.10%

3%

1.50%

0.99%

56.11%

主要持股

丽珠医药,复星医药,三生制药

北控水务,光大国际,兴业太阳能

威盛集团,中车时代电气

城建设计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

天津发展,中国诚通

中航科工

银泰商业,恒安国际,和谐汽车

金沙中国

 

 

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持仓四成多,其中防守型板块持仓超过一半,加上高新板块超过了70%,其他主要包括了国企改革、军工、旅游娱乐,以及第三季度确定性较大的基建和非银金融板块。

 

模拟组合净值为1122.6851万港元,现金余额629.9631万港元,仍持有恒指期货和国企股指期货的短仓,这部分处于浮亏状态。

国企改革开始加速,中央国资委已经划定了一些试点企业,长线可以买入如中国诚通发展,天津发展等标的。

 

713 周三 操盘日志

模拟组合操作:平仓中船防务,神州租车,中国中药,凤凰医疗。加仓中国平安,中广核电力,石药集团,三生制药,金山软件,上海医药,银泰商业,维达国际,网龙,东江环保,中国软件国际,中国电子,绿色动力环保,中国中车,金风科技,威胜集团,复星医药,重庆机电,上海电气,和谐汽车,华南城,绿叶制药,恒安国际,中铁建,中国人寿,中芯国际,中国机械工程。重新建仓中国铝业,中国中冶,协和新能源,四环医药。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短仓平仓。1000万港元港A股组合现金余额598.1171万港元,净值1118.6667万元。

大盘高开但上涨乏力,需要寻找新动力。仍保留恒指期货和国指期货空头。组合中部分个股已经接近目标价,继续平仓兑现收益。

 

712 星期二 减仓避险

开市前,隔夜美股继续升,预判港股应该会继续升,但是如果成交量小,则大盘随时都可能跌下来。收市时,恒生指数已经突破21000点,成交量也超过了700亿港元。而市场似乎已经消化了深港通暂时不宣布的预期。目前的涨升驱动可能有国际资本回流和外盘反弹的因素,在这种市况下,最明智的做法是逢高适当降低仓位,主要兑现已经上涨较大股票的收益。今天去上海医药调研,这家企业最大的长处是执行力不错,能够按期完成战略规划任务,年度符合增长12%,相当稳健。60个大品种药品其中有5个需要完成一致性认证,其他100多个药品可能会出售。在上海市场,上药比国药的市场占有率高一倍,而在其他地区,上药认为还有很大的整合空间。该公司认为两票制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并大力发展外包药房和云健康,以及代理国外药在国内的销售,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等。这家企业似乎不甘于只做好药品分销和零售,估计有借助医药商业的优势拉动医药工业的策略。总之是一个透明度较高,经营比较稳健的国有大型药企上市公司。

712日将万科企业和华润啤酒的短仓平仓,一盈一亏,整体是略有盈利。继续加短仓做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持有恒生指数期货和恒生国指期货的短仓。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中,平仓香港中旅和同仁堂科技,减仓中船防务。继续加仓中国平安,中广核电力,石药集团,中国光大国际,国美电器,科通芯城,网龙,东江环保,中国软件国际,中国电子,重庆机电,上海电气,和谐汽车,绿叶制药,中国生物制药,威高股份,凤凰医疗,兴业太阳能,中国诚通发展,蒙牛乳业,中国南方航空,中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人寿,中芯国际和中国机械工程。目前模拟组合净值为1113.7081万港元,现金余额为606.5971万港元,持有的短仓仓位仍浮亏。

模拟组合的仓位已经达到四成。最近的大盘走势有点不让人安心。如果是境外资金回流香港,由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并没有大的改变,买入港股的力度是有限的。而港股通这个预期正在逐步弱化,如果市场再炒美联储加息,大盘仍有很大机会调整。这就是为何模拟组合仍持有大盘指数期货的短仓的原因。所以,对于这种有点逻辑模糊的上涨,仍应该小心,不宜仓位过重,半仓用于应对风险和收益,可能是合适的。

 

711 星期一 虚火上升

周末市场预测的央行降准并没有兑现。当时港股今天仍然很亢奋,似乎受美国非农数据利好影响,高开并以小幅收跌,成交量仅有365亿港元左右。做空指数期货继续浮亏。虽然没有就业数据不错,但是我相信这种支持力并不持续也不可靠。全球主要市场最近几日走出“回光返照”行情,所有资产全涨,证明主要是宽松预期在起作用。小心,最后有可能不及预期。美国就业数据一向飘忽不定,英镑继续下跌,光靠美国就业上升和日本、英国,以及期望中国即将宽松,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虚高之后必跌。

今天调研了三生制药,见到了三生收购的国健药业的王总经理和三生的CFO

三生制药是专注于癌症治疗的生物制药企业[1],这家企业曾经在美国上市,当时只有一个产品,之后转到港股上市,有两个产品,而且销售都非常强劲,都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种。最近又完成了对中信国健的收购,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将从4月份开始并表。三生制药每年新药品研发的进度是有一款新药获得临床批准,最近一个对标准疗法无效患者的结直肠癌的治疗药物获得临床批准。而抗癌药一般临床试验需要3-5年才有结果。目前新收购的国健有一款新药(赛普汀)最近因自查而撤回[2],如果能够顺利提交,最好结果是明年获得生产批准,2018年体现为收益。

CFO给出的指引是2016年收入25-27亿元,净利润7.5亿元左右。2017年预计仍能保持20%的增长。那么在总股本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16财年的每股收益约0.29-0.3元,给以25倍市盈率,则目标价格为7.5元(约合9-10港元)左右。目前大多数投行给出了目标市盈率超过了30倍,这可能是一个更理想的价格,未必没有可能出现。

港股

 

78  做空

今天平仓了,做空恒生股指期货和H股股指期货,做空了,加仓。夜盘受美国就业数据利好影响,两只股指期货均上涨,账面录得浮亏近3万港元,继续持有。

 

77 操盘日志  继续炒作深港通的冷饭

港股通今天再次被炒作,虽然没有听到什么消息,港股高开高走,只是成交量不足500亿港元。说明深港通预期仍不甘心退场。跟踪的港A股板块出现轮动,前期较多调整的股票转涨,军工股调整。

数据显示大陆外汇储备增加134亿美元,走资情况受到控制,加上抗洪救灾,银行坏账率上升,中短期货币工具大量到期等因素,降准的窗口逐渐打开。

本日加仓股票

板块

代码

公司

非银金融

2318

中国平安

清洁能源

1816

中广核电力

大环保/公用

257

中国光大国际

军工

2357

中航科工

大环保/公用

895

东江环保

国企改革

882

天津发展

物流地产

152

深圳国际

高新制造

3393

威胜集团

高新制造

2727

上海电气

消费

3836

和谐汽车

大环保/公用

6136

康达环保

物流地产

1668

华南城

医药医疗

867

康哲医药

医药医疗

2186

绿叶制药

医药医疗

1177

中国生物制药

医药医疗

1513

丽珠医药

医药医疗

1066

威高股份

清洁能源

135

昆仑能源

清洁能源

750

兴业太阳能

TMT

268

金蝶国际

消费

2319

蒙牛乳业

非银金融

2628

中国人寿

高新制造

981

中芯国际

将彩生活、白云山和中国铝业先行平仓兑现收益。昨日已经开始做空万科企业,目标价在15.5-15港元之间,计划今日平仓。另外华润啤酒因为大幅下调配股价用于收购同业企业,以及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走势疲弱,都有可能出现暂时下行,故此分别在模拟组合中做了少量空仓。夜间外盘美股跌,欧股升,港股今日有可能出现观望或调整走势,寻找做空机会。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净值为1106.348万港元,现金余额622.7755万港元。

 

76日操盘日志  港股大盘构成岛型走势

今天按照既定计划,只做少量加仓,加仓品种有港交所、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腾讯、中广核电力、中国铁建、中国铝业、中芯国际、北控水务、光大国际、东江环保、威盛集团、康哲药业、威高股份、和谐汽车。由于平仓合生元,模拟组合的现金余额反而增加了。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的净值为1103.277万港元,现金余额635.8195万港元。

目前看来,人民币由于英镑、欧元继续贬值和美元升值而不得不贬值,这个负面因素持续影响港股大盘,同时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深港通。总体上看,大盘下行压力较大。明日考验20000点附近的支撑力。此时不易判断大盘方向和点位,可行的对冲方式是选择个股进行做空对冲。如果大盘无法企稳20000点,则可以趁势做空恒生股指期货。

 

75 操盘日志  港股大盘调整

今天的走势终于反映出了上周末深港通暂时不开通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港股大盘低开,收盘时下跌1.5%,报20750。有分析认为是英国脱欧的忧虑重新冒头,我觉得这个因素有,但如果市场不对上周末中国证监会暂时无法开通深港通的消息做出调整,似乎也太不正常了。媒体在传特首梁振英正在与中央政府沟通开通深港通事宜,这是第一次明确表态特区政府的态度和努力。而沪港通开通时,也是中央和梁特首会面后宣布的,似乎这次仍有意给特首一个面子。如果深港通迟迟不宣布,恒生指数大盘有可能在19800-21000点之间震荡,做指数期货的机会收益也不会大,所以最佳策略仍然是选股和小量加仓,以及及时兑现收益。

今日仅加仓了城建设计、中芯国际、中国人寿、威高股份、凤凰医疗、和美医疗、威盛集团和港交所。模拟组合现金余额减少到635.6507港元[p1] 

 

 

 

引媒体报道:

沪港通自20141117日推出以来,原本南冷北热的格局,已从今年1月悄然切换至南热北冷。近期南下资金更是担心,港股通额度用罄怎么办?

  统计显示,港股通的使用额度在今年1 月中下旬便超越
沪股通

  截至75日,港股通交易逐步升温,港股通累计使用额度从去年12月初的944 亿上升至目前1928亿元,额度使用率达77.12%。同期
沪股通累计使用额度只从1245 亿微升至1357.92亿元(使用率为45.26%)。

  港股通连续47个交易日净流入
  香港恒生指数今日收盘时,下跌1.46%,报20750.72点。港股通资金净流入14.29亿元,当日余额剩余90.71亿元。这已经是港股通连续第47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状态。而在此之前,港股通还在20151028日至2016412日期间,创下过连续108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状态。某种程度上,已再度反映出南下资金正在高涨的热情。

  对此,
兴业证券(601377)认为,沪港通南向交易近期出现了大规模的资金加速净流入。一方面,811汇改之后,港币对人民币价格呈现上升势头,通过沪港通而出境投资的兴趣明显增大。另一方面,除了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需要之外,对港股的追逐,还来自对于港股较高分红收益率的资产配置需求。

  券商中国记者做了一个统计,今年以来,港股通116个交易日,平均每日资金净流入10.3亿元。其中,仅有4个交易日呈净流出状态,其余112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190.69亿元。


  从港股通每月资金流入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净流入200.27亿元,平均每日净流入10.01亿元;2月份14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00.4亿元,平均每日净流入为7.17亿元;而34月份,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少有减缓的迹象,累计净流入103.46亿元和62.73亿元。但到了5月份,港股通资金净流入突然猛增至274.26亿元,环比增长337.21%6月份更是以平均每日23.91亿元的净流入速度,急速消耗着港股通余额,造成港股通余额告急。截至75日,港股通总余额为572亿元,如果按照今年前116个交易日平均净流入10.3亿元速度来计算,港股通将在57个交易日后用完。如果按照6月份平均每日23.91亿元的速度计算,港股通余额将在23个交易日后用罄。

  截至75日,港股通总余额为572亿元,如果按照今年前116个交易日平均净流入10.3亿元速度来计算,港股通将在57个交易日后用完。如果按照6月份平均每日23.91亿元的速度计算,港股通余额将在23个交易日后用罄。

  南下资金偏好金融板块
  根据我们的测算,南下资金偏好金融板块,年初至今净买入金额前十位中有五只是中国
内地银行H 股。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H 股银行股息收益率较A 股更高;
  二是部分南下资金有配置权重股的需求;
  三是近期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尽管,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已强调,额度不会成为问题。若额度耗至一定程度,将有主动审议机制。

  但仍有不少基金公司指出,港股通额度最多不超过一个月便会告罄,若届时无新动作,投资者赴港投资将再无渠道可言。

  
沪股通相对冷清
  从资金北上的情况来看,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沪股通118个交易日,资金累计净流入625.76亿元,比南下资金少了47.64%,平均每日净流入5.3亿元。其中,有27个交易日呈资金净流出状态。

  从
沪股通每月资金净流入情况来看,今年3月份资金净流入最高,达181.28亿元;其次是5月份123.49亿元;4月份也勉强过了100亿元。而这一情况,与港股通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境外资金北上却是较为冷静。


  资金南下三个理由
  业内人士分析,资金南下出海热情在今年爆发的原因主要缘于两点:一方面是今年国内股债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海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民币所面临的贬值压力所致,投资者希望能通过海外资产的配置规避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

  
国富大中华基金经理徐成认为,随着脱欧靴子落地,利空亦随之出尽,且港股市场估值便宜,是较好的介入机会,港币与美元挂钩,将直接受益于美元升值。从周边市场看,东南亚市场投资者担忧货币贬值,在避险情绪驱动下资金或将流入港股。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业内人士观点整理了资金南下出海的三个理由:
  一、港股还是洼地
  二、深港通预期升温
  三、人民币贬值预期

 

74 操盘日志  市场反常,深港通坏消息没有体现

今天开基金仓位检讨会,我把其中持有的两只股票:0260700570做了一个简要分析。万科A股复牌跌停,这是大家都预料到的事情。但是在周末证监会打破深港通马上宣布开通的预期后,A股和港股市场仍然大幅拉升,这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事情。只是南下净买入的资金还在继续下跌,今天已经位于10亿元以下了。我检查了一下作为深港通主要概念的券商股和港交所,发现都有调整,既可以理解为上行中的中间修整,也可以理解为深港通预期降温的表现,后者更应该充分警惕。

本栏在629日对万科企业建立了跟踪仓位,30日加仓。此前万科公布与深圳地铁合作,市场曾做空万科H股,沽空率超过20%,而昨日急跌到0.77%。预计还会继续上行到17港元以上的位置。而A股则可能还有1-2个跌停板。港股大盘在周末证监会表示深港通还有技术问题没解决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大涨,这是一个挺意外的情况。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市场的预期是否发生了改变,加仓的速度应该减慢。今天加仓了港交所、中广核电力、中国光大国际、中航科工、神舟租车、锦江酒店、香港中旅、银泰商业、维达国际、环球医疗、东江环保、威盛集团、威高股份、凤凰医疗、和美医疗、中国人寿、中芯国际,平仓友邦保险、龙源电力。减仓兑现收益:石药集团。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净值1094.6067万港元,现金余额648.6817万港元,仓位35%

 

 

74   中国中药的领先优势可持续吗?

中国中药(570.HK)主营传统中药和中药颗粒制剂,是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最大企业国药集团的间接控股附属公司,是集团的中药产业的整合平台。2012年,公司借壳上市,收购主要为佛山当地的中药资产,2015年收购江阴天江(国内最大中药配方颗粒公司)87.3%的股权,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颗粒生产企业。在收购华颐后,公司有8个独家中药产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 版),并有27个独家产品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

中国中药2015年收入增长40%至人民币37.09亿,经营业务纯利增55.5%至人民币6.51元,股东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人民币6.28亿,增50.6%。主要增长动力来自201510月起中药配方颗粒业务并表,该业务贡献2015年人民币9.79亿收入以及人民币1.93亿的经营溢利,即整体收入及经营溢利的26%。中药颗粒业务已经成为中国中药主要盈利品类。中国中药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结构将从2016年起形成“二八倒转”。 

PETTM)

PB(MRQ)

eps 均值

估计倍数

2016FY

目标价

当前价

 

变幅

最新

今年

估计

5

平均

5

最大

最新

5

平均

5

最大

 

 

HKD

 HKD

 

 18.3

 17.3

35.4 

61.8 

 

1.02

 3.12

8.29 

 0.24

 

20

 

4.8

 

3.06

 

56.86%

                         

一、基本面关注点

*中药颗粒业务可以冲抵中成药销售受到的冲击

占公司前十大产品销售额55%的四大中成药品种:仙灵骨葆胶囊、玉屏风颗粒、颈舒颗粒和润燥止痒胶囊被列入价格监测目录。去年这四个品种销售额15.6亿。中药配方颗粒由于使用比较方便,在日本、香港、台湾广为应用,Euromonitor预计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7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亿元,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国内政府认可配方颗粒的可行性,浙江省人力资源部和中医药管理局2015820号宣布开始试点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未来将有更多地区效仿。国内医院药品加成制度曾规定,医院可以在中药饮片批发价基础上加成25%。配方颗粒的加成规则亦按照中药饮片执行,因此配方颗粒短期内不受药品降价的影响。国内虽然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许可,但是中国中药总共能生产约700种品类,而且覆盖约5000家医院,外加强大销售网络,中小型药企短期内很难带来实质性威胁,中国中药的中药颗粒收入未来2年有能力维持15%以上增长。

在中国中药2005年销售收入中,传统中药销售收入占75%,由于天江的合并报表只计算一个季度,所以中药颗粒销售收入只占了总收入的25%左右。2016年的中药颗粒收入合并计入报表的金额将是2015年的4倍以上(按照15%-20%预测收入增长计算),有较大把握完成预计计划,因此中药颗粒增加的收入和利润完全可以冲抵中成药业务所受到的市场冲击。

*公司治理关注点

2008年天江药业和佛山的一方制药合并组建“新天江”,2015年被中国中药收购。市面传言中国中药在对天江和一方进行进一步采购和销售整合时出现了阻力。市场担心对收购企业的管理层安置不可能造成中药颗粒业务增长不及预期。这个因素可能造成对该股票股价表现的长期压制,而无法到达公允价格。

*不派息引发市场顾虑

2015年虽然公司公布了良好业绩,但决定不派息(连续第3年),引发市场对于公司实际资金面的疑虑。虽然公司在市场上一直回购股票,仍无法抵消不派息造成的负面影响。公司需要和市场加强的沟通,改变投资者对于重组负面消息和不派息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季度表现符合预期,等待公布前两季度业绩。据其下属公司一方制药管理层透露,中药颗粒在第一季度实现了15%以上增长。

 

二、技术面分析

该公司在公布2015年超出预期的业绩之后,股价反而不断下滑,表面上可以理解为投资者预期公司未来成长减速。后来也爆出关于公司收购天江后的整合出现问题。在3月下旬,根据该股走势的技术面分析,认为该股可能继续走低,建议建仓或平仓。此后,该股至今又下跌了近15%,从当时最低3.35港元,曾经在最近达到最低2.89港元的新低。

目前该股仍在寻底或者探底阶段,短期内有可能反弹,但是幅度不足5%,下跌空间也很小。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可以考虑逐步收集建仓。

第一个反弹目标价格是在3.15-3.2港元之间,距当前价格的上涨空间不足5%。之后可能是一段时间的筑底过程,时间暂时无法预测。

3.1附近站稳之后,第二个反弹目标价格是在3.5港元附近。如果获得基本面支持,则此后进入缓慢上涨阶段,第三个目标价格可能使4.2港元左右,在理想情况下,可以有望达到或者超过(计及深港通概念炒作因素)2016财年的预测目标价4.8港元。这是一个筑底、反弹、调整、反弹、反转、上涨、调整的过程,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三、近期消息和第三方研报汇总小结

*德银大幅调低目标价格

德银发表报告,认为受到去库存、转变入账方法及价格压力影响,中国中药(00570.HK)今年增长将放慢,预期在药物招标的不利环境及内地税务改革之下,今年会是公司转型的一年。该行将公司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以反映增长放缓及由重组和整合引致的销售不确定性,目标价更由6.7元削至3.4元,但相信目前股价已反映上述不利因素。管理层预期今年中成药收入下跌,主要由於销售管制,以及因入账方式改变令收入减少3亿元人民币。公司中药业务疲软的趋势将延续至2016全年。原因包括:1)渠道去库存;2)销售整合/重组;3)出厂价机制改变。目前管理层的指引是中药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0%,这很大程度上符合渠道调查的结果。发表报告后,公司估计进一步下跌。

中药颗粒业务方面,公司预期今年有15-20%增长。

*主要基金持仓GIC7.01%

*外资投行中,两个极端评级由摩根大通和德银给出,前者推荐增持,目标价高达6.38港元,而后者给出的目标价几乎只有前者的一半略多。其他投行给出的目标价在4-4.85港元之间。第三方分析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给予该公司的估值倍数不同,反映了投行对于行业前景的较负面预期,以及对该公司不确定性因素的折价。

 

四、企业调研观察

    我在六月份对中国中药的中药颗粒主要下属经营单位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该公司目前仍是天江药业的一部分。调研中发现中国中药的中药颗粒业务确实具有其他竞争对手和新竞争对手暂时难以超越的技术、市场和规模优势。但是非常明显的感觉是,中药颗粒业务部门确实存在整合不到位的问题。如果整合中出现管理层动荡,则其市场和规模优势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判断,还需等到调研江阴天江药业之后,才可能做出判断。

结论和建议:

1、  中国中药有强大的股东背景,但是能否利用好国药控股的资源,同时发挥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进取性,处理好整合过程,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从财务报表看,并购已经改变该公司产品、收入和利润结构,完成预期目标的概率非常高。

2、  不确定性导致股价可能长期受到压制(如果不考虑深港通概念炒作因素),对投资组合提升业绩表现的贡献较小。如果出于长期投资原因,可以逐步建仓吸纳,作为长线配置。该股作为港股中的中药股,可以和白云山、同仁堂科技等同类股票的投资策略合并考虑。

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有关00570中国中药的专栏,这篇算是一个短期小结。另外,感谢各位读者厚爱,《与羊群博弈—A股投资者行为分析》作为上市1个月的新书,已经成为当当网销售排名第二的财经书。随着内地投资者逐渐关注港股,目前港股部分股票已经开始表现出A股投资者的风格。读者有必要关注并从中获取优势,以便能够“知人知己,胜己胜人”。

 

 

73  A股投资指南

上海医药(02607)业绩和表现会超出市场预期吗?

 

上海医药(02607)是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公司产品涵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和保健品、化学原料药等领域产品,药品分销规模位列华东和上海最大、全国名列前茅,分销渠道遍布中国几十个省市。公司医药商业销售占比90%,医药工业销售占比10%。其中商业毛利率6.6%,工业毛利率50.7%,医药工业为该公司提供了近一半毛利润。

一、基本面关注点

*医药零售业龙头股,预期医药电商发展将来会为公司提供增长动力

上海医药为四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之一,其分销业务全国排名第三,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区域性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2013年)。2015分销业务收入937亿元,其中61.42%来自纯销,覆盖省份已达18个,未来将通过并购等方式将覆盖省份达到26-28个。公司2015年零售收入48亿元,业务分布在16个省区市,零售药房达1769家,其中直营店1167家,并与医疗机构合办药房29家。公司零售业务近几年增长较快,2015年增速超过40%

公司设立了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便捷的处方药购买和全面的长期健康管理服务。2015 10 月,上药云健康完成对DTP 业务平台的整合;DTP 业务覆盖24 个城市,共计30 DTP 定点药房,后续公司将继续扩大DTP 药房的布局规模。上药云健康先后与京东、万达、丁香园等开展战略合作,推动电商战略布局的落地和深化,引进了京东、IDG 等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在业务层面,上药云健康全面推进B2C B2B 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在B2C 条线,通过“益药.健康”APP 方便患者以电商渠道购买处方药;面向医院,公司推出了“益药宝”项目,与医院进行电子处方对接,实现患者的送药到家服务;旗舰店建设方面,推出“益药.药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包括金融服务、患者教育、慈善赠药等。电商部门将打造线上三大平台、线下三层网络。上药云健康旗下的上海众协是开展DTP业务的领先企业,2015年收入24.8亿元,上海医药以DTP业务为契机,开展O2O药品销售具有以下优势:(1)回避了医保支付问题;(2)符合国家指导规范、迎合了医院的需求;(3)用户粘性强:上海医药的DTP平臺主要针对肿瘤、器官移植排异等疾病,该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用药;(4)毛利率较高:上述新特药的单价高、毛利率可观,可有效改善公司零售板块的毛利率;(5)医院集中度强。随着处方外流政策落地,公司DTP业务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国企改革概念

已经在下属子公司尝试开展管理层持股。

*一季度表现良好,等待中报业绩。净利润:88940.69万(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72%),同比增:21.29%;营业收入:292.76亿元,同比增:16.52%

 

二、技术面分析

*AH股折价,港股折价(630日收盘价17.08港元)30%A股短期内将回调,之后走势视中报结果(8月中下旬)而定。

AH对比走势:

带标记的是港股2607。可以看到两只股票的走势相似,在6月份之前,A股比港股好,6月份则港股比A股走势强。其中可能有深港通预期引发的港股追落后因素。

港股2607的走势和恒生国企指数的相关性较高

可以看到除了201578日那个向下突破的尖角之外,其他时间2607都和国企恒生指数走势有较好的吻合度。从615日开始,两者重新开始拉宽距离,按照之前经验,两者应该会重新靠拢。目前恒生国企走势处于选择方向阶段,请留意深港通预期暂时被打破之后,恒生国企指数如果下行,则2607的跌幅可能超过该指数。

A股走势:

5分钟和15分钟K线与MACD出现顶背离,之前已经到达目标价19元,现在开始调整,预计回调幅度不大,之后有力再上。

*港股走势

港股2607短期已经到达目标价格18港元,等待半年报数据,现价(630日收盘价17.08港元)短期将有调整;中长线仍有上行空间,中长期目标价25-29港元。从30分钟图上看到,该股下一个(短期)目标价在17.6港元左右,相比630日收盘价,有3%升幅。最近可能会随着港股大盘(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做出小幅调整,可考虑逢低适当吸纳。但是如果跌到16港元之下,则宜考虑减仓止损

该股近一年贝塔值为1.36,目前与恒生指数重叠,近期有各自发展的趋势。

三、近期消息和第三方研报

*企业联盟,区域市场优势互补

2016512日公司与广州白云山、哈药股份、南京医药、天津医药以及重庆医药五家医药企业签署《筹建联合医药平台合作备忘录》,拟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平台公司为六大公司提供采购等服务,其中公司拟出资1.1875亿元,股权占比为23.75%,与白云山占比相同,均为平台公司最大的股东。平台将在上海注册投资公司,再由其投资广州设立运营公司负责平台的实际运营。

  产品引进统一谈判,将降低公司商业的采购成本:通过建立“战略品种、代理品种的采购平台”,在为各成员企业引进代理品种与战略品种时,利用规模优势进行统一谈判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公司商业业务的采购成本。商业网络互联互通,利用六大合作方在各自区域的渠道优势,提升公司自有产品进入其他区域的便利性,从而降低产品的推广成本与运营成本。

*主要基金持仓BLACK ROCK 6.0%

*外资投行大多给出中性评级(2016FY目标价17-20港元),但预期公司管理层变动有可能推动公司更加进取;中资投行大多给出买入评级(2016FY目标价17-24港元),预测基于外延增长和互联网电商的超预期表现。公司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并未强调2016年会有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表现,但可能会启动收购以扩大规模。

 

结论:

1、  个人不看好大健康板块中的“医药流通”行业,因竞争激烈和无序,而且利润率较低。上海医药属于该行业地区龙头和全国领先企业,虽然集团有意注入新的医药工业资产,但其收入结构整体上高度依赖商业业务。

2、  该股2015年的炒作概念是“电商”,近期与五家大医药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医药平台,这两方面都有益于降低其商业部分的成本和提高盈利水平。该公司未来主要增长点在医药零售板块的贡献,其中包括医改的处方外流和互联网电商。短期难有超出预期的表现,但仍有互联网+,医改,国企改革概念炒作空间。

3、    上海医药实际上与国药控股属于同一板块(不考虑其工业制药板块),但是市场估值差距大。而且A股也没有得到较高估值(在股灾发生前,最高达到27倍)。虽然不清楚市场为何有此判断,但是可以预期短期内,其估值出现大幅上调的机会不大。这只股票作为港股中的医药商业板块的可选标的,业绩和股价表现都比较稳健,仍然值得从稳定组合表现的角度做一些配置。

 

“翻身月”的港股操盘策略

港股市场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传统。渡过了并不淡静凄惨的“五穷月”和“六绝月”之后,由于深港通的期待愈发高涨,似乎“七翻身”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港股在经历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单日打击之后,很快复苏而且不断上行,正好应验了我在公投前一周接受香港经济日报智富周刊(iMONEY)的看法,深港通能够支撑起港股市场。现在还只是预期阶段,由于北方资金每日仍不断加量,借助沪港通,在买入港股(抄底),港股一直在成交量小的情况下,不断上升。同时,两地基金互认之后,香港基金管理机构在内地开售的港股基金,反而遇冷,说明此时的北方来水,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性质的资金,而非散户。换言之,散户尚未被动员起来,如果这类资金开始活跃,港股将重新进入类似20154-5月份的“大时代”。

今天是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不知道中央政府是否打算把宣布深港通作为礼物。即便今日不宣布,这种预期仍然是存在的,甚至随着时间的发展,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英国脱欧公投造成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是近期妨碍宣布深港通的一个主要顾虑因素。现在万事俱备,实在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值得当局如此缓慢和审慎地宣布这个消息了。

630日,港股期指结算。本栏对1000万港元港A股模拟组合的持仓进行了普遍加仓。这个模拟组合的选股标准是“港A股”,即主要收入或者成长因素来自于中国大陆,所以没有包含业务主要在香港以及大陆以外的本港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国际公司,如汇丰,长和,欧舒丹等。主要跟踪股票数量保持在100只以内,目前是99只,大多数为中小型市值的股票,其中已经持有的有70只左右。这是在深港通开通之前的操作策略,其中含有跟踪和观察的作用。深港通开通之后,会将持有的股票进一步精简到50只以内。目前整体持仓不重,只有三成仓位,主要是医药医疗、清洁能源、非银金融、基建、消费、国企改革等板块,在军工、TMT、娱乐旅游等板块持有少数重点跟踪股票。这个组合依赖的逻辑是中国政府有望在第三季度启动新一轮需求侧发力,国企改革也会有更大进展,近期公布的中国高铁“八纵八横”规划,武钢与宝钢整合等消息,印证了我的看法,而军工则既有国企改革又兼顾考虑了南海和台湾局势。

以下是本栏模拟港A股跟踪的股票名单(其中加重标出的股票,截止今日暂时未持有)

板块

代码

公司

TMT

700

腾讯

非银金融

2318

中国平安

非银金融

1299

友邦保险

非银金融

388

香港交易所

清洁能源

1816

中广核电力

新能源车

1211

比亚迪股份

医药医疗

1099

国药控股

高新制造

2018

瑞声科技

消费

2020

安踏体育

医药医疗

1093

石药集团

大环保/公用

371

北控水务

大环保/公用

257

中国光大国际

TMT

696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

军工

2357

中航科工

军工

317

中船防务

医药医疗

1530

三生制药

消费

699

神州租车

TMT

3888

金山软件

高新制造

2382

舜宇光学科技

医药医疗

570

中国中药

消费

493

国美电器

清洁能源

579

京能清洁能源

文娱旅游

1970

IMAX CHINA

文娱旅游

2006

锦江酒店

文娱旅游

308

香港中旅

消费

1833

银泰商业

消费

3331

维达国际

TMT

400

科通芯城

内房

2202

万科企业

TMT

777

网龙

医药医疗

2666

环球医疗

大环保/公用

895

东江环保

TMT

354

中国软件国际

高新制造

85

中国电子

物业管理

1778

彩生活

清洁能源

182

协和新能源

TMT

799

IGG

国企改革

882

天津发展

物流地产

152

深圳国际

消费

1112

合生元

清洁能源

1330

绿色动力环保

医药医疗

1349

复旦张江

医药医疗

1666

同仁堂科技

基建

1766

中国中车

清洁能源

2208

金风科技

高新制造

3393

威胜集团

文娱旅游

1980

天鸽互动

医药医疗

2196

复星医药

高新制造

2380

研祥智能

国企改革

2722

重庆机电

高新制造

2727

上海电气

消费

3836

和谐汽车

大环保/公用

6136

康达环保

物流地产

1668

华南城

医药医疗

867

康哲药业

医药医疗

2186

绿叶制药

医药医疗

874

白云山

医药医疗

1177

中国生物制药

医药医疗

587

华翰健康

医药医疗

1513

丽珠医药

医药医疗

1066

威高股份

医药医疗

1515

凤凰医疗

医药医疗

1509

和美医疗

清洁能源

968

信义光能

清洁能源

135

昆仑能源

清洁能源

1193

华润燃气

清洁能源

384

中国燃气

清洁能源

750

兴业太阳能

清洁能源

3800

保利协鑫

医药医疗

2389

北控医疗健康

国企改革

217

中国诚通发展

文娱旅游

1928

金沙中国

大环保/公用

1363

中滔环保

高息

405

越秀房产信托

贵金属有色

2099

中国黄金国际

黄金ETF

2840

SPDRETF

航空

753

中国国航

 

1044

恒安国际

TMT

3888

金山软件

TMT

268

金蝶国际

文娱旅游

2255

海昌海洋公园

消费

2319

蒙牛乳业

航空

1055

中国南方航空

航空

670

中国东方航空

基建

1186

中国铁建

基建

390

中国中铁

基建

1800

中国交通建设

基建

2600

中国铝业

基建

1599

城建设计

清洁能源

958

华能新能源

高新制造

3898

中车时代电气

基建

3969

中国通号

清洁能源

916

龙源电力

非银金融

2628

中国人寿

高新制造

981

中芯国际

基建

1829

中国机械工程

TMT

2280

慧聪网

消费

1086

好孩子国际

截止630日,本模拟组合的净值为1091.685万港元,现金余额降至652.4821万港元,组合收益率为9.17%。在持有仓位中,医药医疗占12.5%,清洁能源占3.7%,基建占3.4%,大环保/公用占2%,非银金融占2.9%,消费占2.7%,文娱旅游占1.5%,国企改革占1.4%,军工占1.4%TMT和高端制造(包括新能源车)占7%

0701

 



[1] 集团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根据Frost and Sullivan的资料,按二零一三年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生物药品销售额计,集团在中国排名第一;而按所有生物药品销售额计,集团在中国排名第二。作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先行者,集团在开发、制造及营销生物制药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集团的两款核心产品特比澳及益比奥为中国市场领先的产品。集团的专利产品特比澳,为当今世界唯一商业化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产品。益比奥在中国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市场领先,二零一三年按销售额计占43.6%市场份额,超过位列其后的六大竞争对手的合并市场份额。集团近期藉一项收购将赛博尔纳入产品组合,扩大了集团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显著增长的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市场的渗透。此外,集团在肾科、肿瘤科及其他治疗领域有九款其他产品。

[2] 赛普汀是三生制药最重要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新药,主要用于治疗HER2 阳性的转移性乳癌。该药品研发或参考了Herceptin 靶点及研发路线,并按一类新

药报批;由于Herceptin 为全球重磅炸弹药品,市场对于赛普汀未来销售业绩预期很高。赛普汀在12 年前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已通过GMP 现场审核,撤回前处于CFDA 公告现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阶段。,如果需要补充临床试验数据,赛普汀在17 年重新报批并获批的可能性很小。


 [p1]市值未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