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需要预言家,创业者最大的毛病就是读书太多


 

人的思维是没有办法一下子通过“跨年”来清晰划定的。

 

罗振宇等大V用演讲来替白领们做思想总结报告,那只是一个“秀”,还是一个坚信自己会像刘德华一样红20年多年的人进行的倒数第18场秀,去年罗振宇要换一个卫视做年会,不过罗振宇在演讲开始宣布深圳卫视全国覆盖的收视率超过10亿人。你知道的,所谓的会说话的人,就是永远说只符合自己利益的那部分话。

 

创业这几年,我喜欢和满嘴糙话但能一针见血道出问题本质的人交朋友,对那些知晓天下大势、宇宙人生的人敬而远之,不是我觉得人家不牛逼,而是我自惭形秽,他们能看清未来三十年乃至一百年时代变迁,仿佛子牙封神、孔明转世,而我却不知道明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先刷我的朋友圈,还是先刷牙,是先打开哪个App,还是先想下我今天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是什么。

 

社会走势自有大人物们去关切,不是几个有声明自媒体人能指点迷津的,跨行业的头部自媒体主要是还是社会心理按摩和情绪疏导作用再说了,三十年前伟人也说了是“摸着石头过河”!再我看来,现在很多人去听什么跨年演讲、关注一大堆付费产品,其实和算命没有本质区别,大V和算命先生的共同点是,能够说出你心理想要的答案,并且让你心满意足的掏钱。算过命的人,总觉得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多了一份把握;但问题,算命的人这么厉害为何要流落街头,知道未来走势的大V就闷声发财,哪闲工夫开导你。

 

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在学校里不用功读书的同学,一上班特别爱学习;而很多学校的学霸上班忙的没时间读书,反倒觉得自己“不思进取”了。

 

这个世界本来很安静,惦记的人太多了,反而搅和了!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翻译成现代文是,少操闲心,多干实事。

 

如果说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太少,想问题太多。那么,现在的创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多,要事情时间变

 

毛主席说的话:“读念多了会害死人的!”读书这种事情是讲究天赋和机缘的,95%的人是读不透的,要不怎么说知音难觅,断弦有谁听?不要幸运的以为你就是那5%,也不要以为你听了某位大神的转述,就能直接消化了, 如此把知识浅薄化的对待,本身已无药可救!又想创业成富翁,又想学富五车的教授,你说不是意淫,是什么?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半吊子秀才不如满身匪气的泥腿子更有战斗力,这是无数历史印证了的事实。

 

我以为罗胖的“豹变”就是从央视出来之后,开始坚定地以赚钱为目标,并找到了与移动互联网众说纷纭意见并串成理论的手段,这正是转型之困的人所需要的;得到知识服务商定位,不过是在朋友圈子中复制他的那一套模式。罗振宇是一个有狼性的人,不过得到和演讲里传达的东西几乎是“半仙化也是为了满足打造自我IP的“造神”需求。

我在罗振宇发起跨年演讲强势宣传时发了这样一句朋友圈:

过去一年感觉自己自己说话想问题思路清楚了很多行动力也增强不少一直没有搞懂原因,今天才发现原年初了罗辑思维

 

很多东西,当做过浮云打发就好,要当真了,那基本没戏了。扔掉自己的狼性,每天云山雾罩,不挂掉也是没有天理的!

 

当然那些大公司,还是得需要文化来装点门面,毕竟接触的人的层次已经发生实质的变化,太low会被鄙视链压迫,很难有掌握更多资源,这个时候多提倡员工自我学习、提升还是大有必要的,阶段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过早强调职场充电学习,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或许就不该选择创业,盲从往往是挂掉的先兆!如果铁定了心是混圈子,相信未来能打回成本另当别论,罗振宇不跑湖畔大学去了么?

 

大道至简,因为越是简单的东西,即使找的人脑子不太聪明的人也能够上手,所以能够规模化,才能做大!就像新中国不是建立什么高深莫测的哲学体系之上的,而是建立最底层农民能听懂的“打土豪,分田地”基础上的。那些从一开始概念内核就是模棱两可,无论造多大的造势,最后一定会被落不了地而打回原形,臭名昭著下去。

 

有人喜欢预测未来,一年预测30多个未来,中了其中一个,他是神,如果没中不提就行了,你要是没有成,只能说你对他所说的东西领悟得还不够深。听这些神磨叽,我还不如再去遍《道德经》。

 

很多迷惘是从互联网一波波浪潮滋生的,要互联网真有那么高深吗?

 

BAT都是十多年积累达到今日的成就,马化腾在2014年提“互联网+”、马云2016年提“新零售”、李彦宏在2017 年等来了互联网“AI”的共识,要是放在一个大事干出件、市值没有大多人身上讲出来,你敢信吗?现在之所以有那么概念,其本质就是互联网流量格局日益固化,需要靠话语权来获取资本的注意,本身不代表互联网有多么有深度或是可操作性

 

前几天传统行业老板问我是怎么看待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是技术+产品+运营,分别后端端和前端,环环相扣,概念性的东西只有服务公关获取融资才有作用,就像拔河时呐喊,主要是调动气场和氛围作用,要是完全靠这个,以前的乐视就是榜样

 

概念已经玩坏概念已经把人迷昏,并且已经形成产业链以致于这些概念不能好好说话了。有朋友问我的项目做成平台有没有戏?我说你那不是平台”,强势的产品拥有足够大的吸引力时平台,你对供应商跟求爷爷式的还要意思自己平台。还IP孵化的项目,问我要不要一起搞?我回到,IP就是坐等着收钱,就跟战狼3一样,还孵化个毛线!

 

曾经是一个“互联网+”的拥趸,相信线上线下融合世界必然到来,不过这可能需要非常遥远的路要,一位在房地产老炮告诉我:其实在他那个行业内真正懂互联网+的人不超过10人,虽然确信他是不是那十分之一但这是没错的永远只有少数人掌握真正窍门大多数都占据所谓商机时,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决定了没啥搞头了。

 

2017年最喜欢的一句话前易到创始人周航说的那句:只有足够痛,的光亮才能进来那些拿着手机,舒舒服服得到的“光亮”,难道不是的虚幻吗?

 

作者: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科技专栏作者靠谱汇创始人个人微信即QQ:1598145405,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