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医疗当福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


 把医疗当福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

----我们这医院里一群退休老人说医院今年对职工改革也是总费用包干制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上午我正要到病房去看望一位住院的亲戚,发现我楼下聚集了医院里的一群退休老人;他(她)们说医院职工再也不是报销按比例扣钱的概念了,也实行社会医疗那样的总费用概念;超过了全部是自费。因为现在医院职工是住院全部报销,门诊是每年2400元内百分之百报销;超过2400元后就需要扣百分之十的自费,其它的依然还是医院报销。正因为如此,所以医院职工看病是不拿钱的;全部拿职工报销条进行,其超过的自费部分由计算机自动进入到本月本人的工资单。然而改革后的医疗就不再是福利了,全部与城市职工一样;每个月单位出200元到你的帐号,不管用多少全部都是自己承担;因为单位再也不包底了,所以医疗改革成为了市场化的产业了。这医院的老人议论而且愤愤不平,因为目前很多老人这2400元的门诊费用不到两个月就全部用完了;剩下的就是全部自己出了。大家说为何医疗福利这么难,为何毛泽东时代敢把医疗当成福利;而现在医疗市场化了,效益越来越好的医院竟然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享受这福利了,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初心吗?

在今天的世界最富的美国与最贫穷的朝鲜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医疗没有成为产业而依然是福利;即使俄罗斯这些年因为制裁困难重重,但俄罗斯同样没有发展医疗产业市场化;反而依然还是当年的福利。而我们海峡对岸的台湾,因为你台湾人住院只需要付饭钱;这就是说医疗同样在台湾不是市场化的产业,而是人家的福利。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将医疗产业市场化;而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没有将医疗产业市场化。而只有我们这中国特色的改革,最后将我们毛泽东时代的福利(医疗)完全市场化了。正因为如此,如今的任何三甲医院每天的收入都是按亿计算,因为医疗成为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最红火的产业;哪个医院都是日进斗金,这也是我们社会今天竟然是医护人员成为社会最富之人的原因。

我们知道毛泽东时代虽然我们社会贫困,但医疗却是大家的福利;如1977年我老家有个老乡出现尿毒症,当时就敢来武汉市我这医院里治疗;那时虽然费用不高,但对农村人来说也是天文数字。然而治好了后回乡,这天文数字的治疗费用竟然全部到当时的公社报销了;所以这老乡没有因为治疗重症而贫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老乡回去后如同没有事的好人一样生活。然而二十年后的1997年这老乡的尿毒症再次发作,而这次却是医疗改革的年代了;治疗费用不仅快速高涨,而且农村已经没有报销的概念了;结果这次因为没有钱而不能来武汉治疗,最后只能是在农村等死而最终死亡。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的医疗福利能救人的命,而改革开放后的医疗改革却是要了贫困户的命;因为我老家如同这样放弃治疗的案例不断出现,这就是福利与产业化的区别。医疗福利就是救贫困者的命,而医疗产业化却是彻底要贫困者的命;这就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

正是因为治病救人是必须的,所以医疗不能完全市场化;因为市场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就是当需求高涨而供给紧张时,利用足够刺激的利润来吸引供给的增加;然而这些年虽然对民营医疗也放开了,但如今竟然改革得连当年的职工医院也垮了;这就说明利润刺激供给起码在医疗这个产业上是做不到的。比如我们社会出现的医疗利润够高,结果竟然吸引成我们社会的疫苗造假;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宁愿花钱买进口药,而没有人对国产药信任。因为假冒伪劣对医疗的伤害更大,因为这里的假冒伪劣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英国疫苗免费,所以在英国看不到疫苗造假的现象;这就是医疗产业的特殊化。

当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也决定在医疗问题上不能够完全市场化供给;如我们社会靠资本来挣钱的人和一个靠劳动力来挣钱的人,在生病的时候两者的后果完全不同。前者资本的利润基本上影响不大,而后者你卖的就是劳动力;在你生病之时用什么产生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用什么体现劳动力呀?正因为如此,所以医疗的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并且是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中国社会目前有钱的人能用钱买命,而没有钱的人遇到大病之时选择的是放弃生命;这说明了我们的医疗改革是失败的,因为它而导致出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同样我们知道侧隐之心有皆有之,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人之初而性本善吧。也是一个正常人对于一个不幸之人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弱者的一种怜悯之情。当我们看到别人不幸或是对方是明显的弱者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同情心,不过同情归同情,要把这种同情化作实际行动还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我们见到乞讨的人顺手丢一元钱,这没有什么;因为大家都能做到。可如果叫你将乞讨之人带回家养起来,这就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呀;更重要的是在怜悯面前需要勇气,而勇气的背后还有实力。你有勇气养别人,但你真的有实力吗?看今天在市场化的医疗产业面前,没有几个单位能承受得起它的成本;这就是连今天这效益如此红火的医院竟然也无法保证员工的免费医疗,这就是我们市场化医疗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