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六日(27):“高筑墙,广积粮……”


 江苏六日(27):“高筑墙,广积粮……”

2019-7-15

出大报恩寺,远远看到了古城墙。

这是朱元璋修建的城墙;是当年太平天国死守,湘军猛攻的城墙;是当年国军死守,日军强攻的城墙。

这是真正的古城墙。墙砖都是明朝制造,每一块砖上都记载着制造的时间,制造者及监督者的姓名。

过护城河,来到墙脚跟前。

城墙很高,很巍峨。有破损,凹凸不平的,有破坏和修复的痕迹。193812月,日军攻城时,用大炮轰击过它。

墙体很高,门洞就显得很小,门洞上面的“中华门”三个字也显得很小。正南门原先叫做“聚宝门”,据说当初修建时,城下埋了沈万三的聚宝盆。民国时期,蒋介石将其更名为“中华门”。中华门两边分别开了中华门东门和中华门西门,以利交通。中华门成为旅游景点,不再走车。

进入门洞,一股凉气袭来。门洞十来米宽,十几米高,几十米深。两侧有小门,通往藏兵洞。藏兵洞比门洞稍微窄一些,高深一样。每个藏兵洞可以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百多人,总共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三千多人。

整个中华门是一个城防系统,由三道瓮城,四道券门构成,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各城门原有双扇包铁门,现已不存。现存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听导游讲,这是绝妙的设计。一旦敌军攻人瓮城,关上城门,落下千斤闸,就可以瓮中捉鳖了。很好的设计!我想呵呵。敌人真的攻人城门,守城方可能早就吓破了胆,早就弃城了。历史上果有“瓮中捉鳖”的战例吗?弃城倒是听过不少。

当年朱元璋听从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修筑了坚固的城墙,他儿子又在北方修建了绵延的长城。用来防备小股土匪和农民起义效果不错,满族人的铁蹄踏过来的时候,还不是不堪一击。运动的总是强于静止的,变化的总是强于不变的。我们津津乐道的某些“传统智慧”,不过是误国误民误己的花哨伎俩。长城修筑还是世界奇迹,南京城墙现在还是世界遗产,我们只是将其作为历史遗迹来保存和纪念,千万不要指望从中挖掘出什么可以指导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屹立不倒的秘诀和法宝来。

一路有导游在讲解。确实增加了关于建城的历史,城门的结构及功用等方面的知识。听着听着,从建城讲到风水,讲到居家的布局,我怀疑又要卖东西了。一再听到导游在讲沈万三的“聚宝盆”。在城楼上的展室里,还有“聚宝盆文化”的介绍和展示,有导游像讲课一样在作详细讲解。我没有听下去。我怀疑是迷信,而且还会推销某种商品。

城楼上有七个门洞,现在辟成城墙博物院的展室。展示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变迁等等。有专门展示和介绍墙砖的,专门介绍结构的,以及介绍“聚宝盆”的。据说,原来城楼上还有镝楼的,193812月日军攻城时被摧毁了。

我登上城墙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今天已经走过很多地方。但我还是很兴奋,甚至有些雀跃。看到城墙向两边延展,我迫不及待要走上一段。

现存的南京城墙不像西安城墙那样是连成整体的,而是一段一段的。这是历史上遭破坏的结果。在南京城墙的历史上,最大的破坏来自日军攻占和占领时期。这一时期的破坏超过历史上几百年破坏之和。

我看了看示意图,往东边可以走得更远一些。如果体力可以,就走到东水关,有六公里;如果走不动,就在武定们下城,有两公里。

城墙上人不多。一开始还有稀稀拉拉的几人,走着走着就只剩我一人了。城墙上的道路很宽,可以并排开三辆车。

走在城墙上可以欣赏到两边的风景。左手有南京城古老的富人区老门东,右手,大报恩寺的玻璃塔好像触手可及。

在西南角的拐弯处,城墙上开了个展览馆。2001年在维修城墙过程中,在西南角内侧,发现了南唐时代城楼伏龟楼的遗址。后来,就在这里修建了展示南唐历史、文化、建筑的展览馆。可以免费参观,但不可以从这里进出城墙。

我进去的时候已经五点半,过了开馆时间。可能管理员忙忘了,依然开着门。展览馆有两部分,上面一层展示南唐的历史和文化,下面一层就是考古发掘的现场,也是南唐伏龟楼的遗址。

继续往前走,不仅人少,甚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因为地面上砖缝里长了不少野草。还看到一段城墙上,长了六棵柏树。显然是野生的。管理者是不会在城墙上栽树的。

到了武定门。开门时间过了,不能下城。这里还有个“金陵书苑”,是可供休息的书吧,也关门了。看告示,说只能到三公里后的东水关下城。

我倒是不觉得累,走路本来就会上瘾,更何况是走在古老的城墙上。

一边走路,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还可以想一想历史和文化,光荣和屈辱,科学和愚昧,理性和疯狂。

还可以风干衣服。我昨天晚上洗的衣服,还没干就装进背包了。将湿衣服取出,边走边挥舞,很快就会干了。

不知不觉到了东水关,衣服果然干了。跟守城的老汉打个招呼,他笑眯眯地客客气气地给我开了门。我问他晚上几点关门?他说,规定是九点,不过只要有人要下城,多晚都会开门。

东水关是秦淮河水入城的关口,也是调节水量的关口。从这里下城之后,沿着秦淮河就可以走到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