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日(27):临海·巾山公园(一)


 浙江四日(27):临海·巾山公园(一)

2019-9-15

紫阳古街的西头,就在巾山脚下。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遗落头巾化为此山。巾山古迹甚多,是临海的地理和文化标志。昨晚从紫阳古街返回宾馆时,巾山上的大文笔塔正在彩灯环绕下焕发着光芒,那时就决定一早前来登山观赏。

我五点多出门的时候,天已大量,阳光已洒在崇和门顶上;遥望的西头的巾山,一轮圆月还挂在天上。日月同辉,这是我在临海早晨看到的景象。

沿天宁街往巾山方向走去,一会儿到了山脚。有上山的石阶,有沿着石阶上下的晨练的人们。到一山坳,聚集着锻炼的人们。有练拳的,舞剑的,做操的,击树的。路边有指示牌,左手通往上兜率寺,右手通往大文笔塔。

先往右上山逛寺。石阶的小道盘山而上,山包上一座小院。我到门前的时候碰巧有人进寺院办事,才打开了大门,于是尾随进去。进门左手是观音殿,右手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侧,是僧人的住所;另一侧,是一株巨大的樟树。奇怪,没有供奉弥勒佛的大殿。我今年五一在西安的大慈恩寺才知道,“兜率宫”是弥勒佛的居所;想当然,这“兜率寺”供奉的应该是弥勒佛。搞不懂。观音殿的墙上贴张告白,红纸已经成了白纸。说是寺院年久失修,需信徒解囊相助。出门,继续沿石阶上山。山顶叫“牛背脊岭”,一老头和一老太各占着一边在锻炼,似乎都是自创的体操。这时六点钟,太阳已经升高,月亮看不到了。

朝西边下山又上山,向着西头山顶的大文笔塔走去。有好几条上山的小路,石阶整整齐齐的,路边都是古树。接近山顶,有几处平台上搭了棚子,似乎是什么民间组织搞什么雅集的场所。大文笔塔也叫东塔,或者大塔,始建于五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砖石结构,六面,五级,空心。表面很多破损,上下还长了很多小树,杂草。四周有围栏,四人各占一边在锻炼身体。有入塔的门道,一位锻炼者的录音机放在门口。我很想体验一下入塔的感觉,又不好意思,缺乏胆量。

朝西边下山又上山,向着再西头山顶的小文笔塔走去。小文笔塔的位置要低一些,塔身要小一些。小文笔塔也是始建于五代,重修于清同治年间,也是六面五级,砖石结构,不过是实心的。塔身光洁如新,无破损,无小树杂草,可能是最近些年整理过。塔下坐一女子,对着山下的古街,或是在休息,或是在发呆。我跟她打了个招呼,询问天宁寺的方向,她很热心,说的很仔细。不过她说的是当地土话,几乎听不清楚。我随后登到对着大文笔塔的岩石上拍照,她似乎以为我要从岩石上下山,大喊,似乎是说不能从哪里走。真是热心而好心的人。

又往大文笔塔的方向下山。山坳处有一阁楼,看指示牌知道这里就是皇华真人遗落头巾的地方;一侧有摩崖石刻,记录此事。阁楼前后门都已打开,但看不到一个人。里面只摆放着一些桌椅,似乎没有供奉什么神像。从阁楼前下山,有岔道,右手通往华胥洞和飞仙亭,左手通往天宁寺。前往华胥洞和飞仙亭,要爬一道二十来米高的很陡的铁梯。上面是个小小平台,悬崖边上有个亭子,这就是飞仙亭。这里有俯瞰古城全景的最好视角,可以看到我们所住酒店门口的崇和门。坐在这里吹吹山风,看看古城,很是惬意。山崖上有个石洞,半米宽,两米高,四米深,这是当年华胥子修道的场所。洞口石壁上有“华胥洞”三个字。

我上去的时候,一位着白衣的老者在大太极拳。看我上去,就退到一边。我看了一会儿,离开,将场地还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