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子鹏

原《北京娱乐信报》经济部主任,《中国房地产报》评论部主任、新闻部主任、《楼市》杂志主编 醉舞高歌海上山, 天瓢承露结金丹。 夜深鹤透秋空碧, 万里西风一剑寒。

当前落实调控政策须把握三大重心


  社评:

  王子鹏

  温家宝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认为,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各地各部门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要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会议指出,在房地产方面,要全面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力推进廉租房制度建设,努力控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意味着,在本年度最后一个季度,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点不是出台新的调控措施,而是如何把既有的政策落到实处。

  房地产的问题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房价上涨过快,但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住房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商品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单纯从抑制房价入手,难免会陷入行政权...

Read more

房地产行业的魔术化生存


王子鹏

房地产在英文中通常写作“real estate”,一般翻译为房地产和不动产,看看其词汇构成又不妨理解为“真实财产”。这大概是相对于钞票类“虚拟财产”而言,房地产这种财富更加直观,更加“真实”。一个“真实的财产”所在的行业,也应该是“真实”的,构成这一行业所应具有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乃至商业信息都理应更加“真实”,但实际上似乎并非如此。
这两年来,相关争论最多的莫过于“房价中有多少是真实的&rdq...

Read more

十七大为房地产发展再传利好


  在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政治报告令人瞩目地出现了许多新提法新思路,这些鲜活的新提法不仅体现了执政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而且为众多行业的发展廓清了方向。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的稳定器,中等收入者的增加意味着贫富差距的缩小、社会总体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矛盾的缓和。中等收入者的增加,不仅体现在工资收入的增量,还体现在对财产性收入的占有和增长。因此,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新提法将对...

Read more

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悖论


  水涨船高,这是自然的道理。企业效益好,员工就要加薪,否则就留不住人。但事情只要到了房地产业,就会变得怪诞起来。

  来自太和顾问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虽然各地房价屡创新高,形势大好,但在各行业的薪酬增长率中,地产行业仅以10.3%排在第四位。尤其以高管层级的薪酬给付情况,在第一集团军(高科技、金融、地产、高级服务业)中地产行业更是位列最末。

  以笔者愚见,10.3%也不少了,但联想到房地产这几年翻云覆雨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的房价涨幅,10.3%确实不高。不高有不高的原因:其一,统计漏洞;其二,没有涨的必要。

  笔者有个朋友,5年前进入房地产行业,在施工企业...

Read more

买房与租房不能人为割裂


  “年入几十万,我为何宁租房不买房?”这是新浪房产博客某天的头条。头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下面紧接着是一群人的论战。论战双方来自两个阵营,租房派与买房派。类似这种争论笔者在前年即曾参与,如果不嫌贫的话,后年仍然有机会。虽然是这种常说常新的话题,不过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再说一次,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从争论的情况看,前几年买房派似乎占优,而今番则租房派显然嗓门更大。这里原因其实很复杂。前年那阵子大家也说房价高,但看涨的心理很强势,涨价的空间比较容易判断;现在房价更高,涨幅之快显然超过了很多看涨派的预期,对于下一轮行情,大多不敢轻易判断。同时,房价涨得太快,逼得...

Read more

政府垄断经适房问题一箩筐


  政府职责不是政府包办

  王子鹏

  “24号文”之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成为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各地方政府理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弥补这方面的历史欠账。但政府职责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更不应该异化为“政府垄断”。

  9月2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郑州成立住宅投资公司垄断经适房和廉租房市场”的节目,介绍了“郑州经验”。今年7月26号,郑州市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正式宣布要组建一家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一到两年内,逐步垄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市场,届...

Read more

关于提高首付的两个故事和疑问


  两个故事

  昨天,也就是央行决定提高第二套房首付的前一天,碰巧和两个朋友聊房价。

  第一个朋友在IT行业,公司高管,年薪颇高。可惜挣钱的门路越多,花钱的时候越少。钱多了自然要存起来,像她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不会把钱放在银行贬值,买股票基金是一个方向,可惜没功夫打理,也不可能把钱都投进去。这剩下的钱毫无疑问准备投向房地产。从她问我的三个项目看,有普通住宅,有商住两用,大有“一锅端”的气势。今天问她提高首付的事,半晌无言,因为这事跟她基本没有任何关系。凡是关心首付的,都是有意要贷款的人,要么是钱不够,要么是想借银行的钱生自己的钱。像我的朋友这种纯粹钱多...

Read more

涉外区域的物业要有文化内涵


涉外区域的物业要有文化内涵


王子鹏

 

  定位:要有文化内涵

 

  我谈谈对使馆区或者是涉外区域的房地产谈一些看法,我是做评论的,所以“三句话不离本行”,我还得就刚才各位专家的观点做一些评论。
  北京的东部一直是以时尚和先进而知名,东部的发展脉络实际是使馆区的迁移过程。使馆区经历了第一使馆区、第二使馆区和第三使馆区的发展。我们北京最早的商店是友谊商店,最著名的餐厅是老莫餐厅,他是时尚的前卫的代表,一说买东西上友谊,吃东西、请客去老莫餐厅。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了第二中心,到燕莎商圈的出现,还是跟友谊有关的。燕莎商圈的扩大,...

Read more

《住宅法》将把住房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


  日前,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透露,政府将研究制订《住宅法》。作为建设部对这一备受瞩目的立法工作的首次表态,《住宅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透露,作为规范市场的基础性法律,《住宅法》将对我国住房市场发展规划、管理机构、市场主体和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以及住房保障制度等予以法律规定。这意味着,在“24号文”对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之后,《住宅法》将进一步把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住宅法》的动议早在2001年就已上报全国人大,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旧事重提,但由于我们正处在市场化的创...

Read more

24号文留下的思考题


国务院24号文件发布后,笔者曾撰文《“24号文”为宏观调控重新划界》指出,该文件的历史地位与1998年的23号文件差相仿佛,“23号文件”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时代,“24号文件”重新划定了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政府边界。两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24号文”的最后一条,却让人忍不住心生疑虑。
该文件一共22条,最后一条原文是:“凡过去文件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对于这句话,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从24号文件发布之日起,所发生的凡是与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