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业进

古典自由主义者,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和自发秩序,执着于解释合作和秩序现象,崇拜托克维尔和F.A.哈耶克。从事经济研究。

今天做429次天则双周论坛主题演讲


2009年8月14日做过一次天则双周论坛(391次)主题演讲后,非常荣幸今天做第二次天则双周论坛(429次)主题演讲。今天主讲的内容是在经济学范式转换背景下谈Kirzner的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理论。本次论坛由盛洪教授主持,评议人有:原国家发改委企业改革局局长周放生研究员、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郭朝先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杨俊峰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的丁建峰博士(汪丁丁教授的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朱俊生博士等师友。本次演讲非常成功,与会专家给予了较高评价,也提出了非常深刻而中肯的建议,本人受益匪浅。演讲和评议详细报道见天则所网站。根据大家的反馈,一个启发性想法,是寻找现实中更多企业家精...

Read more

没有什么可以宣称永处于批判性检视之外


       作为一种适应性生存的物种,我们靠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方法的积累而获得知识。通往正确的路永远不可能被我们的理性来设计。正确的方案不是说根本不存在,而是,即使存在,也不能被我们的理性所证明。我们的理性所能证明只有错误。证明错误,使我们通往正确的唯一途径,如前述,我们在通往正确,但并不知道哪里是正确。确保一种无懈可击的正确理论或问题解决方案,需要n 种支持条件,n趋于无穷大。找到全部那些条件超过任何生物的能力。于是,波普尔,这个被称为在20世纪唯一声称批判不属于前菜(相当于我们中国人饭局中的凉菜)而属于正餐的人,彻底扭转了人们观察...

Read more

先强奸、后补偿:“补偿”话语背后的强权逻辑


   强制拆迁问题,不是“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是恢复基于同意的市场交易这一维系文明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弗格森认为野蛮人就是不知财产为何物的人。“是商业(基于同意的交易)把文明和文雅的举止传播给了北欧的野蛮人”。洛克在1690年说,没有财产权利的地方亦无公正。孟德斯鸠和弗格森都把商业与文明相联系。哈耶克则在1988年的最后著作中声称:分立的财产权利是一切先进文明的道德核心。在洛克命题提出300多年后的今天,21世纪中国的人们正在一遍又一遍地以惨烈的冲突方式甚至生命的代价证明洛克命题。以此看来,强拆的岂止是居民的房屋,分明是本已十分薄弱的道德资源。财产权与...

Read more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个体寿命和视觉的生物限制在人类认识自我和理解社会合作体系的局限被人们大大忽略了。眼之所及,就是四周1平方公里的范围;亲身看历史流变,一般不会超过100年,其中还有接近10多年的成长成熟时期。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生物学限制。这种生物学条件使我们足以适应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前的环境,但在一个精神大觉醒的快速的文化演化时期,这种生物学限制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对一个全然不同于新石器时代以前的时代(那时候或许没有时间的理解)、靠语言、货币和市场交易工具以联合而生存的合作体系的理解。

     社会科学...

Read more

智力拼图、寻宝与涅磐方法的经济学


      适用于无生命自然界的因果律,如果也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话,那么,压根儿就不存在自由选择,也不存在道德。决定论与任何道德都是不兼容的。——柏林

    如果在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变的因果律和唯一的问题解决方案,那么经济学还是一门关于稀缺手段在多目标间选择的科学吗?那样的“选择”与父母和孩子捉迷藏的“搜寻”有区别吗?

 

      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本质上是一种决定论主导下的涅磐经济学,它视经济数据为客观且给定,经过最优化效率...

Read more

关于“米塞斯的经济学”在人民大学的演讲(2010.12.3)


毛寿龙(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下午我们来读一本书,上次我给大家介绍了一本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这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另外一本是主流经济学,讲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是人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本书是米塞斯写的,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这个书英文好像有一千页,这本书的作者米塞斯有一个特点,大家都把这个人当做大思想家,但是这个人在学校里面一直只是一个临时教授的职位,什么叫临时教授呢?他是一个由基金会给他付工资,不是学校给他付工资的教授,他在美国的主流经济学界一直没有被认可,或者说经济学院投票的时候,这个人一直没有被聘为教授,只是第三方付款,也可以看出当时他的经济学是不被重视的。当时...

Read more

纯粹企业家利润是一首诗,一首歌,一幅画……


      企业家不是技术工程师而是艺术家,企业家利润和艺术作品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题记

      丁建峰博士引述汪丁丁教授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一切利润归企业家”。

      洛克说,你施加了劳动,那个产品就是属于你的,不仅如此,你留下的和你施加劳动以后取走的一样好,那么你持有的财产害是正义的。柯兹纳说,纯粹企业家利润是无中生有而来的,在企业家的警觉意识到利润机会之前,那个利润根本就不存在。企业家行动捕捉利润的过程,可能纠正了本...

Read more

两个领域的事实与批判理性主义


    中国人受“永恒哲学”的害处最深。柏林定义的“永恒哲学”是这样的一种哲学:(在人类社会事务领域)所有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所有正确的答案原则上都可以被发现;所有答案原则上都是兼容的。这是启蒙运动埋下的唯科学主义隐患。这种错误的观念诱发和导致了20世纪的极权、暴政和中央计划经济试验。确立一种保守的批判理性主义是经历20世纪灾难后的理论应答。不仅如此,深深扎根于人类理性自负的种种五花八门的人类幸福工程和社会改造方案注定一次又一次地将再次“复兴”,批判理性主义担当着守卫文明常备军的使命。

      批判...

Read more

贾西津、冯兴元和其他学者的一些新观点


5.22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的第三部门和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上,贾西津等贡献了以下几点:

贾西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问一问政府不干什么?”在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事务领域,政府规制或干预时,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政府划界,政府出手是否在界限之内?也就是说,首要的问题不是需要政府干什么,而是政府是否越界?是否在界限之内活动?如果在界限之内,再问:政府该具体干些什么,如何干。政府“不干什么”远比“干什么”重要得多,而常见的看法经常是寻求“政府该干点什么?”

徐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基层社会治理亟待改革,基本方向是恢复乡、社区自治。自古...

Read more

真理与良知


近日,延续数十年的三峡工程利弊之争再度发酵,5月26日凤凰网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卢耀如认为“三峡后续规划再投1700亿也不算多”,且后期规划的重点将放在地质灾害处理、库区生态以及移民问题上,并期待设立长效基金培育地质灾害处理机制。回忆持续多年的建坝争议,年至80的卢耀如说:“国家决定修的,就是持反对(意见)也没有用,只能积极地出谋献策…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科技人员的良知。”

作为科学家,本着科学精神发言,也就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发言,是科学家的基本操守和学术规范所要求的。如果你掺进了别的东西,真理就远离你而去。科学家掺进科学研究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无论在道德上、政治上多么具有合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