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建峰

研究领域:经济学与道德哲学、社会契约理论、制度分析基础、福利经济学 兴趣:东亚文化与历史、东西文化比较 信仰:禅宗 志向:成佛

东财随笔(五)-关于国学的小言


    

国学热

国学热,或者说东方古人之学在当代中国的流行,其实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焦虑——中国人尝试了无数舶来于西方的“理想方案”,从君主立宪、军国民教育、极权政治、到自由竞争之下的资本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生存哲学……但在当下,不受羁约的自由资本主义导致公司对于雇员的沉重压迫【竞争市场里的公司,奉行着如同当年的军队组织一样的争斗理念,民主国家的公司取代了国王,成为新的专断统治的力量;非民主国家的平民,则遭到资本和专制体制的双重压榨,疲于奔命,在极权的计划经济落幕之后...

Read more

东财随笔(三)-莲华山寺


    

2010年10月26日 周二

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上午去莲花山寺礼佛,莲花山寺是大连市区的一所寺庙,座落在动物园北门附近的南石道街。这座寺院正在修筑之中,已经修筑完工的有钟楼、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大雄宝殿。建筑格局很是阔大,雕塑颇为精美。纪念观音菩萨出家的仪式就在大雄宝殿举行,一个身着袈裟的中年僧人在朗声梵唱,穿着海青的信众不断地向三世佛像礼拜。气氛庄严,梵音袅袅。我也衷心随喜,礼拜观世音菩萨。

 

从寺庙出来的时候,在宣传栏里发现,原来这座寺院的住持是明奘法师!我和探宇都很喜欢这位幽默亲切,自在随性的临济...

Read more

东财随笔(四)-森林动物园


    

2010年10月31日 周日

今天与魏老师全家去大连森林动物园,看了不少以前没看过或没好好欣赏过的动物,例如斑马、长颈鹿、羊驼等。上午我们去小动物馆,里面有不少小老虎,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它们在互相嬉戏着,玩耍着,全不像大老虎般凶猛威风,但是,小老虎们很淘气——我们去看的时候,几只小老虎偷偷的溜出了小虎圈,饲养员还要把它们追回来,我挺佩服这些饲养员,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竟能揪着小老虎的脖子把它们提溜起来(说是小老虎,其实已经不算太小了,至少和一般的大狗差不多大),让他们乖乖的到虎圈里去,“不入虎穴,焉...

Read more

东财随笔(二)


    

下午去邮局寄发一些材料。东财的东边叫做“黑石礁”,黑石礁的邮局店面很小,只有上面一层,工作人员既少,态度又很不好。这也是全国邮局的通病吧。

 

黑石礁下面是个杂货市场,卖水果,便宜衣服,鞋子和各种小吃,如烧烤和鸡架等,还有北朝鲜打糕(摊主何以要注明是“北朝鲜”呢?我不明白,不过黄澄澄的仿佛很好吃的样子),人来人往,喧喧闹闹,虽然脏乱,但颇有市井气息。市场上还有卖各种兔子和仓鼠的,兔子很小而可爱,装在笼子里,毛绒绒的。旁边还有一只正在学走路的小狗,淡黄色的绒毛也没褪净,歪歪扭扭的走...

Read more

东财随笔(一)


     

东财随笔(一)

 2010年10月12日21:46:09

   

这里,阳光明媚,天色明净。信步于东财校园,虽然不大,但很素雅,街道两旁植着银杏树,秋天,银杏的叶子一片金黄,在阳光下如同梵高笔下的麦地,光辉热烈而悦目,大连的天色又是水蓝水蓝的,衬着青草和树木,尽情展现着生命的姿容,校园里人并不熙攘,反观北京街市的浮躁喧嚣,让人如同进入了另一重世界。

 

学校里有不少“奇石”,放置在草坪上。在如茵的绿地之中,它们如同日本枯山水里的岛石,也算不错的点缀。...

Read more

【转载】报告文学带来牢狱之灾


 

定庵诗云,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居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我变得脆弱,想到老婆就哭” ——被释作家谢朝平自述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黄秀丽 发自北京
2010-09-22 16:46:59
 来源:南方周末

 

检察院来提审我,我以为要“转正”,就是要在逮捕证上签字,我准备了个纸条,想在逮捕证上写下这样的话:“总有一天,历史会审判炮制...

Read more

梦君说《西游》


    

晚上梦君来电话。与畅谈良久。

 

中间梦君谈及《西游记》,妙语连珠,於我心有戚戚焉,为防遗珠之恨,笔之于此(有些是我的发挥,但大旨如梦君所述)。【我也深喜《西游记》一书,以前和探宇爱妻说闲话玩儿,她说:“若你困在荒岛上,只准带一部书,那你要带哪部呢?”我先是答,“《大英百科》。”探宇笑道,“要那样,你还不如说带一套《四库全书》呢。这种大部头的不算,只算单本儿的。”我考虑了一会就说,“《西游记》”。】

 

梦君和我的对话,...

Read more

佛法的基本问题


    佛法的基本问题
2010年8月12日9:08:33
佛法深奥精微,而其基本问题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这是一个人人必须面对、无从回避的重大问题——生死。“生死无端别恨深”,世间众生,都是在无量无边的生死海中头出头没,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回溯佛教的历史,当年那个在尼连禅河边静修的王子,之所以舍弃鲜衣美食、娇妻爱子、王位权杖,不正是为了证得解脱生死轮回的道理么?净土宗的彻悟祖师则有“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的十六字箴言,至今仍被很多信众奉为座右铭。
 ...

Read more

斐多小言二则


    

在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找到过去的一则笔记,后来查到,是柏拉图《斐多篇》的摘记(文字似乎被润色过,但我也记不起了),几年之后翻检旧笔记,亦觉甚有意味:


死,即精神离开肉体。此时,肉体离开灵魂而独自存在,1,不挂念吃吃喝喝;2,无男女之欲;3,无一身享用之在意。衣服、鞋子、首饰,真正的哲学家瞧之不起。故而,争取灵知的生活,是哲学家底子里的本质。
 

庸人的勇敢乃是出于害怕(害怕被别人讥笑为懦弱)。庸人的节约乃是出于放纵(放弃享乐只是为了另一种享乐)。

Read more

真俗二谛与科学之悲剧


    

真俗二谛视角下的科学

 

菩萨的视角和一般凡夫的视角有表面上的矛盾之处。一般凡夫,在这个荒谬而暴戾的现代社会,相信科学的力量(science is power)胜于一切,但在菩萨看来科学只是妄想执著;而菩萨的出世间的圆融妙谛,在一般愚痴凡夫看来也只是虚幻的浮想联翩。所以在当代世界,我们固然要在相当程度上认肯科学,但反过来说,又不能以科学作为终极依归,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科学是虚妄中最坚固的虚妄,由于科学是一整套名相上的虚妄分别,因此科学家的执着心往往是比较严重的,在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科学固是虚妄,但依俗谛而言,也可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