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是民

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

三揭蒙牛关于OMP牛奶的谎言


  《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中称:“OMP就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MBP获得了包括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医药品局)的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认证、新西兰农业及林业局食品安全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在FDA的“安全物质表”中(截至2007年6月29日)的认证号为GRN No196。FDA规定:MBP可以使用在食品中,并且对其用量不做任何限制。”

  前面我已经指出,根据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宣传材料、专利和其研究人员撰写的论...

Read more

评“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


【方舟子评论:

一、蒙牛现在的这些说法与蒙牛以前对特仑苏OMP牛奶的宣传和有关专利中的说法完全不符。蒙牛以前一直在说,OMP是由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与蒙牛乳业公司合作研究的成果,现在怎么成了从新西兰TATUA公司引进的了?

二、所谓碱性牛奶蛋白MBP是牛奶中许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而不是某种特定的蛋白质,但是蒙牛以前一直在说OMP是一种他们新发现的牛奶蛋白质,有时又说其规范名称是生长因子浓缩物GFC,但是从未提到碱性牛奶蛋白MBP。另外,添加碱性牛奶蛋白MBP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碱性牛奶蛋白MBP做为蛋白质混合物,口服它也会像口服其他蛋白质一样,绝大部分都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

Read more

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


    有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在我读高一时(1982年),正在“向科学进军”的中国大张旗鼓地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许多达尔文著作和进化论科普,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一直持续下来。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达尔文生于1809年2月12日)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出版于1859年11月22日),世界各国科学界正在轰轰烈烈地庆祝,国内还未见到有什么举动,不知是否也会使一些中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像近年来那些高考状元一律功利地选择金融、经济做为专业?
    当达尔文还是一名似乎很平庸...

Read more

中国克隆人胚胎制造者:诚信遭质疑


北京青年报2009/02/09

  “本来学历高低与研究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国内很多学术成就很高的老教授学历都不高,但是学历造假就有问题。”

  ■中国是第二个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国家?

  “你问我为什么要进行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的研究?一个最具有诱惑力的理由就是它广阔的医疗应用前景。”李建远说,应用这种克隆技术,将来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可以用自己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从中提取干细胞,再诱导分化成所需的组织细胞,取代在疾病中受损的组织。

  作为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月2日,李建远对外宣布,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已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这意味着...

Read more

国家质检总局发函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在牛奶中添加IGF-


  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函,就蒙牛特伦苏牛奶一事提出监管意见。公函全文如下(根据扫描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司(局)函

  质检食监函[2009]17号

  关于蒙牛特伦苏牛奶监管意见的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你局《关于核查蒙牛特伦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内质监监函[2009]7号)收悉,现提出以下监管意见:

  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请你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质,并通知蒙牛公司,如该企业...

Read more

说说“十万个为什么”


    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在1929年写过一本小册子《十万个为什么——屋内旅行记》,书名取自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内容是对屋内的许多事物提出问题加以解释,像“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为什么面包心里都是小孔?”……,“这样的谜可以猜的岂止12个,而是10万个。”书中提出的问题当然没有十万个,其本意乃是虚指有许多问题可问,“十万”的原文是“百千”,不过是形容很多,翻译过来,按中文的习惯改千为万,变成了“十万”。
    用“十万”来形容多,本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正是国内什么都向苏联学习的...

Read more

“南方周末的老人”郭国松又当了祝国光的枪手


  郭国松在2009年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了一篇《论文造假案举报者添新证 当事双方陷药品利益门》报道,声称“就在浙江大学和院士李连达对舆论高度关注的论文造假事件极力辩解之际,专家们又在国际顶级学术媒体上发现了与李连达院士有关的造假论文,且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李连达本人。”“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向记者阐述了专家组的分析结论”云云。

  这根本不是现在才发现的“新证”,也不是祝国光或什么“专家组”(都有谁啊,还称“组”了?)发现的。早在1月22日新语丝网站刊登的Milli《分析李连达院士新发表的一篇造假文章》已揭露了这两篇文章的问题,并指出:“只是这次李连达有反打假...

Read more

“英雄”不可假造出身


    近日烟台一家医院的医生李建远宣布其实验室克隆出了人胚胎,在国内媒体上引起了轰动。克隆人的胚胎在现在算不上什么重大创新,国内外都早有人做过了,本不值得关注。令人感兴趣的是,李建远自称在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但人们查不到这家机构的任何信息,引起了对其博士学位真实性的质疑。
    李建远拿出了该机构发给他的博士学位证书,却更证实了人们的怀疑。该机构号称在加州洛杉矶,但是在加州政府的社团登记数据库中,找不到曾经有这么一家机构的注册记录。可以肯定这是一家子虚乌有的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也就不过是一张废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