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叫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是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庙的主持安排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不久,又来了个和尚,水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小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新来的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 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大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很渴,但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提水的事情。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将他们赖以生存的寺庙焚毁了,三个和尚发现的早,逃出来了,但老主持就没那么幸运...
作者文章归档:曾水良

曾水良老师-民营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变革管理名家,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九同企管公司创始人;《首届全球华人管理类十强讲师》;《2013-top100-中国最佳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温州商学院国内多家著名大学与商学院特聘培训专家教授。
曾老师十余年外企经历,受过欧美管理学院教育及跨国企业历练,二十余年中国民营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及转型升级变革管理之咨询、培训经验。曾老师致力于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从人性、文化、哲学、民企发展史、mba理论等方面“专注、专域、专攻”中国式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及企业转型变革管理,致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问题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健康良性型”企业!
研究领域
曾先生专注、专域、专攻中国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治理及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变革管理,为其搭建科学型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其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致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问题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健康良性型”企业。
主导过数百家长三角地区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治理模式及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变革管理项目的操盘。曾对国内等多家著名民营家族企业(如“雷士照明”、“真功夫”、“娃哈哈集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很多前瞻性的学术研究报告。
学术成果
一、个人著作: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策略》《中国式组织变革管理》;
二、研究课题:
《家族企业治理-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民企转型变革管理》《中国制造-定位突围;
三、课题讲座:
核心课程:《家族企业传承与接班工程》《中国制造定位与突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治理》《卓越组织管理》。
教学成果:培训授课服务的企事业、机构等单位600余家,授课400余场,授众80000多人。
授课风格:曾先生从中国式组织的传统文化、人性、思想的角度去思考组员与组织的问题,而求传道、解惑及授业,传承专业知识的同时改变组员之心智模式-精神境界、铸造组织之优良文化;课程深入浅出,教给学员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操作工具,并结合学员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媒体报道
多次受《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中国工业报》《产经新闻》《英才杂志》《现代商业银行》《中国企业家》《哈佛商业品论》及《浙江电视台》《温州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曲靖电视台》《漳州电视台》等近报刊、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采访及作相关报道。
曾水良老师联系电话:
15356657278(专家助教杭州电话)
13676737352(专家助教温州电话)
qq:147575649
民企治理新思维:民企老板的醒汤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先生曾经用一个故事告诫民企老板: 80年代初期,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小偷小摸,寒冷的冬季里有一天突然有人说村子池塘里有很多鱼。
大家都跑到池塘旁:
农民们想“不管有没有鱼,先跳下去再说,家里都没米下锅了,如果能抓到鱼那我的问题不是就解决了”,于是农民们纷纷跳下冰冷的池水里去抓鱼。
工人们在想“大冬天的池水里肯定很冷,等一下还要赶去上班,裤子弄湿还要回家换,也不知道能不能抓到鱼,等农民能抓到鱼再跳下去也不迟”。大部份工人纷纷赶去上班了,只有小部份工人还留在池塘旁观看
知识分...
民企治理新思维:可怜”的意大利老人
一位中国学者到意大利去旅游,回来的时候买了很多纪念品,装了几大包。在机场上飞机的时候,一个50多岁的意大利行李员吃力的在搬运着他的行李,中国学者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过去表示要帮助老人搬行李。在国人看来”热脸贴了冷屁股“的一幕出现了——老人严词拒绝了这位中国人,倍感羞辱地质问道:你帮我是觉得我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是觉得我很无能吗?如果我不能做好这份工作,我会自动辞职,你来帮我,是觉得我根本就不胜任做这份工作,对不对?
意大利老人的严词这位中国人汗颜!
我终于明白意大利老人的“工作责任心态”思维观念,这位中国人所表示的高...
民企治理新思维:守株待兔新解
有这样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最后得出...
民企治理新思维之:德国人“蠢”死了的执行力
二战末期的一个冬天里,德军全线溃退到一片原始森林中,饥寒交迫,面对皑皑白雪,大家畏缩一团。这时候有一士兵建议去伐木生火取暖,一群士兵正准备砍伐树木时,有个士兵看见树木的旁边竖立一个警示牌“未经相关机构允许,不得砍伐树木”!士兵们看着警示牌犹豫了,最终大家还是放弃伐木生火取暖想法,只好蹒跚前行,士兵们最后都被冻死 、、、、、、
所以后来引发了一个大讨论:德国人蠢不蠢!
我们知道,德军如果伐木生火取暖,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为什么在这种生死抉择的关头,德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决定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事实上,德军用...
民营企业中层危机的治理
2008年新劳动法的正式实施,民营企业管理者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新的劳动法企业应该做些什么?靠投机取巧打擦边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员工利益合理分配的敏感问题,要缓解平衡这一对矛盾,首先必须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着手加强培训和提升,对员工加强长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通过转变经营管理思路,更新陈旧观念,彻底打破“经验管理”“集权式管理”的模式,强化精细化生产流程管理理念,提升全员内在心理素质,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相对一致,企业管理的压力才会减轻。
民营企业家身处企业内部组织的最高层面,是企业内部思考战略问题最多的,民企治...
民企治理之痛故事(五):扁鹊见魏王之梏
扁雀见魏王。魏王说:“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
扁雀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
魏王惊讶地问到:“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
扁雀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病还没有显出征兆,他就手到病除。而病人都不知道,他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
我二哥给人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却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会要命的。
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
民企治理之痛故事(四):美国人“傻”的要死?!
有一天一位哲人去水果市场买水果,看到水果摊上霁橙很新鲜,所以就买了几斤,但是在称重量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店主为了偷斤少量,在杆秤上做起了文章。但是这一切怎么能蒙的住这位哲人的眼睛,最终这位店主在哲人的训导下补齐了斤两。
但是同样的伎俩在一位国际友人的身上几乎同时上演了,在同样的地方,店主用同样的手法蒙骗了一个美国人,而且店主从这个美国人身上得到了跟多的“收获”,于是欣喜异常!
但是好景不长,如今这个水果市场已经歇业了!
当我阅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美国人“傻”的可以,就算文化有差异,...
曾水良:如何制定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
很多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多时候都是战略出了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战略,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如何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战略呢?往往民营企业是抓住某个机会并依靠单一业务和产品取得成功,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往往会开拓新业务和新产品以丰富自己的业务和产品组合。而在新业务和新产品选择上,民营企业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战略选择上的随意性较大。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导致民企战略结症的因素始于机会、基于资源的自发性战略规划是很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路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能够一直成功。因为...
民企治理之痛故事(三):把梳子卖给和尚
营销学有篇经典的故事,讲到一家专业生产梳子的公司要招聘一名销售员,为选拔出一名能力及思维好的业务人员,他们出了一道题目--------把梳子要卖给和尚
当笔者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深感这真是比较荒诞离奇的题目,和尚要梳子做什么?和尚希望要梳子吗?梳子对和尚有用吗?
从这篇故事中,让我不得不想到中国有众多的民营企业因自身的发展中的问题和困境,民营企业不得不借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来改造或改进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的管理模式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正规化,制度化,以谋求企业更好的发展;
然而国内的许多企业咨询管理公司本身管理模式却是国外欧美的管理模式或学院派的理论型管理模式,真正针对中国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