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段拥军

新疆米泉市人,1980年至2000年在兵团222团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爱好哲学政治学研究,曾在《北京社会科学》、《九江师专学报》、《上饶师范学院学报》《中国财富》《资本市场》《杂文月刊》发表文章。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13402368025

从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体制规则看道德


  ——兼与韩德强先生商榷

  内容提要:道德行为的确立,离不开正式非正式行为规则的激励与约束,占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体制是相应道德观念产生维系的基础。我们应该从体制规则而不应该从人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观念出发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落后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铲除,不能依靠观念批判,而要依靠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行为规则的现实努力。

  关键词:行为规则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体制

  一

  在“略论道德市场经济”一文中,韩德强先生认为,亚当-斯密的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动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

Read more

“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这个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段拥军

  张维迎教授提出的有关大学收费问题的观点,涉及到改革奖学金制度、打破办学垄断,破除教育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等诸多方面,是非常重要和富有意义的,值得认真讨论。只是张先生基本是从经济学角度立论的,其观点难免偏颇。本文提出一点异见供各位参考。

  一、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吸引好的师资、优秀的科研人员,没有好的待遇和起码的薪酬是不行的。现在人才竞争全球化,如果你的教师待遇与其他国家差距太大,要留住优秀的人才或世界顶尖的教授,是很不容易的。而拥有好的师资,又是办好大学的关键。问题在于,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方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一流...

Read more

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三个方法


  鉴于目前房地产价格调控难度较大,笔者以为运用以下三种方法,三管其下,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由政府根据一个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房地产开发成本,规定商品房销售的最高限价,比如每平米6000元。银行贷款以此为基础,超过最高限价的部分银行不予贷款。这样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房价的过度上涨,但由于商品房交易中超出限价的部分,银行不再提供贷款支持,也不认可其贷款担保。这部分膨胀起来的价格泡沫,只能由购房人全额承担,这会大大减少银行资金在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中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退一步说,即便将来价格泡沫破裂,超出最高限价部分的资金投入及其风险,银行起码可...

Read more

我为什么不认同集体化


  认真的读了皓子推荐的《小岗村: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的“老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两篇文章,深为文中的描述所打动,也理解作者何以具有那样观点。但是,我依然不能赞同作者在经济关系上的思想:即称赞集体化或者公有制,希望用组织起来的办法来摆脱目前农村面临的困境。要想让我重新认同集体化或公有制生产关系,认为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是值得选择的。首先要改变两个历史事实,其次要改变我的亲身经验。

  这个历史事实就是:一、为什么就经济发展而言,东德总是赶不上西德,北朝鲜总是赶不上南朝鲜,改革前的广东深圳,其经济活力怎么总也不如香港澳门呢?要说历史给于公有制或者...

Read more

我读《穷人与富人的经济学》


  
 
内容提要:从特定价值观出发得出的有关穷人的经济学新论,将非经济的联系看成经济的联系,用直观的感觉代替理性的判断。从经济学观点来看,穷人不比富人更讲信誉,广告亦非主要为富人所作,富人同样遵循需求定律,穷人并不喜欢假冒商品。从政治学的观点看,有公权必有腐败。


卢周来先生的《穷人与富人的经济学》[1]一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作者将深奥的经济学原理阐述得明白通透,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阅读。读了其中“沉默与打破沉默”、“科斯定律与产权明确”两文,不仅增加了我对博弈理论的了解,更加深了我对科斯定理的认识...

Read more

权力特性与权力腐败


  权力的定义与本质

  如同人们控制支配影响自然的能力是生产力一样,人们控制支配影响他人能力就是权力。权力的本质就是人对人的支配,所谓经济权力,决不仅指权力控制者占有支配资本与生产资料的能力,而是隐藏在这种支配背后对缺少和需要生产资料的人的支配。事实上,权力乃是掌权者凭借某种资源的占有,控制进而支配他人与社会集团的能力。

  这种能给占有者带来支配力和影响力的资源就是权力资源。权力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与精神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如军队、货币、自然资源、紧缺物品、紧缺待遇(卧铺车票、内部参观券之类);后者诸如人的智力、体力、威信、知名度、关系网等等。在一定条件下,占有和控制这些有形...

Read more

谁在影响中国的改革进程


如果从现实而不是从理论上讲,从实然而不是从应然的角度看,2004年秋季以来,真正影响和改变中国改革进程的公众知识份子,主要是下面这样一些人。如果再从他们的言论实际产生的影响与效果来看,还可以这样来排定座次:

一、郎咸平

郎咸平以他一篇文章,引发了中国改革的大讨论或者说大反思。随后,他还以自己一系列的参与行为强化着这一影响。由于所论问题的重要性,切入时机的关键性,从知名企业个案入手的敏感性,明确的价值倾向与道德诉求,加上来自资本主义地区的资产阶级教授对中国“资本主义化”的抗议所显示出的特殊意义,犀利而煽情的言辞,这一切都使郎咸平的言说具有相当大的感召力,受到众多...

Read more

窃以为:有好的市场经济


 吴敬琏先生说过,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曾经天真地认为,只要建立市场经济就好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都能保证经济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的。在吴先生(还有钱颖一先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前,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一门心思建设市场经济,哪会想到市场经济还有好坏之分。吴先生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满世界这么一瞧,果然有这个问题。想一想49年我们打倒的那个官僚资本主义,想一想马克思看到的那个市场经济,看一看今天拉美国家的市场经济,再看一看香港的市场经济,瑞典的市场经济;想一想不守信用曾经假货泛滥的温州的市场经济,再看一看今天走向国际市场的温州市场经济...

Read more

今天改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共识


——改革共识其实就是关于改革的共同信念

    [笔者注:文章写得太长了。列位看官若公务繁忙或无兴致读长文,可选择其中一两个小标题阅读,此文6个小题目之间并无逻辑联系,可以分别对付之]


任何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欲做某件事,欲实施集体行动,总要对行动的方向、方式、步骤,行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达成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集体行动的正常开展与有效进行。尤其是在社会行动越来越民主,人们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越来越浓厚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

因为缺乏具体改革方针政策的公众讨论过程,没有针对具体改革政策的严格的民意收集过程,更没有具体...

Read more

改革讨论莫要跑题


——反思改革第二回

 当下,人们思想活跃,讨论气氛热烈,我们的报纸,我们的经济学家、时评家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利用有利的思想舆论环境,认真讨论改革或与改革有关的问题。不要借反思的名目插科打诨,说些与改革无关的闲话。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几位“贤达”正在讨论问题或正在说事,总有喜欢逗乐或出洋相者插话打趣。比如你说“要整几只猫来治治这满屋的耗子”,他插话说“要家猫还是要野猫?”你说“大学还是要办的”,他说“投资办学者是你们家的亲戚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