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志纲

王志纲

王志纲:古代文化人的宿命


   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些年我走南闯北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国,在饱览大自然壮丽风光的同时,让我最感兴趣、最流连忘返的就是那些古代文化人的遗迹。站在这些历史的现场,重走在这些文人或浪迹、或被发配的古道上,吟诵那些世代流传的诗词歌赋、名篇佳句,我在对他们的才华大为惊叹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命运深为感叹。

  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满清王朝,中国知识分子的所谓“正途”,其实只有“自古华山一条道”——入仕从政。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夫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找一个可以通过“以道事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君王,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由此“三日无君,则惶惶然”。“亚圣”孟子游...

Read more

王志纲观点:老板成长的三种境界(一)


老板成长的三种境界 -------- 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
 

  我认为,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一个商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只要生下来,最终的目标都是要长大成人,不管他当初如何小,都渴望能像李嘉诚那样成为江湖枭雄、一方霸主。

  任何一个企业家,在不同阶段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兴奋点也是不同的。如果错位了,一定会适得其反;如果在不同阶段把每一个节点都把握好了,即使犯点小错误,也不至于彻底地灭亡,以后还有机会发展起来。下面我们就分别谈谈老板进化的三个阶段。

  小老板做事

  小老板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把事情做...

Read more

王志纲观点:老板成长的三种境界(二)


大老板做势

  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强,老板已经从“蝌蚪”完全地变成了“青蛙”,小老板经过生生死死、风风雨雨的磨炼,终于从中老板变成了大老板。作为大老板,除了懂得做“事”与“市”之外,最重要的是做“势”——趋势的“势”,形势的“势”,态势的“势”。

  《赢周刊》关注的重点是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而目前国内的主流媒体关注更多的则是大老板、大企业,如联想、海尔、华为、TCL、中兴等,这无可厚非,因为它们是中国的“国家队”,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世界角逐。

  一个企业成长为大企业,要经过层层竞争、筛选,老板也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苏格兰有句谚语...

Read more

王志纲观点:中国地产的未来与企业创新增长模式(二)


刚才讲了两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强调两句话: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成长和强大,可以说都是业态创新、模式为王。杨国强和黄文仔的成功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因为模式。但我认为一个模式能够发展壮大顶多五年到八年,这个时候长江后浪推前浪,就会很多人颠覆超越,就像广州今天冒出个恒大。恒大所用的模式跟碧桂园有些相似,但是恒大在走出广东面向中国的时候,应该说比碧桂园更加得心应手。  

 

所谓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就是在人们只会做常规动作的时候,他创造了自选动作,把握得好就开辟了一个时代,创造了平台,获得了所有的资源,但是如果永远不变,最后的结果将是退出行业舞台。

 

...

Read more

王志纲观点:国之不幸海南幸(一)


------王志纲趣谈海南热

  当下中国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海南岛的“国际旅游岛战略”获批引发的投资热潮。就像每一次热潮涌起的时候一样,人们一边心有余悸地回忆起上一次泡沫破灭的情景,一边信誓旦旦地声称这一次会和以前不一样。

  每年冬天我都会到三亚打球,今年去的时候正好应邀考察了几个项目,从海口到中部再到三亚,发现很多原本在内地的朋友都跑到海南岛上去了。一星期下来,感受很深。一路上很多人在问,你怎么看待海南岛的繁荣和兴旺?我说这次来听了很多故事,也想起不少以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

 

从“十万人才过海峡”到“亿万财富涌海南...

Read more

《重整河山》节选(四):走进非洲




过河卒子大过車

 

  好事多磨,正当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得到中毛双方高度认同,准备开始奠基建设的时候,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对以外贸起家的天利集团来说是个严峻挑战。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外贸出口量一路下滑。国外市场风声鹤唳,原来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纷纷调整战略,转向国内市场,天利合作区的招商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天利集团的民营背景,在争取国家发展银行甚至中非基金的贷款方面也远不如国资背景的运营商,贸易合作区的建设放慢了脚步。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虽然遇到困难,但是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就像一块美玉,即便是...

Read more

啊海南——“星河沙龙”侧记


编者按:通过沙龙展开大脑激荡是工作室产生思想、研讨课题、讨论书稿的一种有效形式。最早在深圳总部定期举办的玫瑰沙龙不仅是工作室员工,也是一些受邀参加人员非常期盼和珍惜的,工作室不少观点的沉淀和著作都是通过沙龙反复研讨的结晶。

 

2010年年会上决定,作为工作室打造战略思想库工作的重要部分,工作室今年将定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前沿热点话题展开系列讨论;同时将扩大参与面,邀请相关学者、业内人士、资深媒体人和有识之士的参与,将沙龙变成一个不仅是内部,同时也是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这一期我们就邀请了清华大学地产总裁班的金波老师和《中国企业家》的黄秋丽记者。

 

当前最热的话...

Read more

山河重整 战略先行


            ——王志纲再谈三峡旅游发展



422日至27日,首届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在重庆开幕。在相互竞争多年之后,两地终于重新认识到合作开发与发展三峡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在国家旅游局的推动下,两地政府首度联手共推三峡游。23号,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轮值主席会在重庆洲际酒店召开,来自重庆和湖北各市区县旅游相关的领导共同探讨合作开发三峡事宜。王志纲先生应邀为与会领导及专家做了一场关于发展三峡旅游的专题讲座。

三年前,工作室应重庆市政府之邀,为三峡旅游发展产业提供了战略思路。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率领全体局...

Read more

体验100%的纯——新西兰考察记1-不一样的住宿体验


多少年到国外考察,因为语言不通,都是由别人安排当地旅行社接待,这种旅行好处是舒服,什么都不用操心,而坏处则是由中国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往往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度的体验一个国家的文化及生活。幸好本人当过记者多年,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依靠丰富的经验,用眼睛去观察、用嘴巴去品尝,有时仍然能触类旁通,比一些多年生活在那个国家的华人更能透过现象看到一个国家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然而毕竟还是有所遗憾的。

今年新年,在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计划下,终于跟随他们尝试了一次国外的深度自助游。目的地是自己本来并不想去的新西兰,因为觉得以前澳大利亚也去过了,新西兰跟澳大利亚大同小异。然而儿子却激动的说起新西兰是电影《指环...

Read more

体验100%的纯——新西兰考察记2-三个人的牧场


在新西兰旅游,到处都可以见到大片的牧场,英国圈地运动除了把大批的农民赶入了工厂,也迫使许多的苏格兰牧羊人不远万里来到了新西兰这个岛国,从此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而在这里牧羊人们则得以继续他们的放牧生活,甚至到了今天,新西兰仍然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

 

在基督城郊外的一个牧场,牧场的女主人开着大吉普车带我们参观了其巨大的牧场,可以说目之所及皆为其土,而羊则一群群的散落在草坡上。新西兰真是牲畜的天堂,不管是牛还是羊在这里都是绝对的放养,每天自由自在的吃草,怪不得其可以出产世界顶级的畜牧品,而其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疯牛症的国家。

 

据女主人介绍,整个牧场有7000只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