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明兴

男,1972年生。1994年、1997年分别获得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自2003年至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包括《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rban Studies》、《Political Studie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等。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性基金管理研究


近日,首届中国教育财政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成立10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会议由2个全体会议和10个分论坛组成。本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本次会议上的精彩论文及发言。本期推送“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专题研讨会”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冯俏彬,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当前,政府性基金已成为除税收之外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本文回溯了我国政府性基金的前世今生,并以民航为例考察了国外类似情况,基本结论是:我国多数政府性基金收取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存两个突出问题,一是&l...

Read more

我国不同地区福利政策存为何在巨大差异?


过去十年中,中国人开始质疑国家的福利模式正在向私有化和市场化转变。一些人抱怨中央政府将福利责任推给地方政府、个人以及家庭。由于购买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的财务负担不断增加,中国人批评政府否认自身的福利和社会保护责任,并致使一些无力支付社会服务的人在社会上被边缘化。为了回应人们的批评,伴随着促进国家融合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中央政府实施了‘十二五计划’,宣称要在公平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福利供给,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社会安全服务。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香港教育学院的莫家豪教授以及Wu Xiao Fang2013年发表的Du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

Read more

挑战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神话


20133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合并。新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同年11月份宣布放松计划生育政策。这一决定可能会最终终结人类历史上最极端和具有争议性的生育控制政策。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无数的研究致力于检验该政策的起源、实施和影响。然而,无论是在公众眼里或是学术出版物中,许多有关政策的困惑和神话依然存在。虽然之前的研究和出版物中已然有一些准确的分析,但这些记录的关键特征经常被忽略或遗忘。因此,哈佛大学的Martin King Whyte教授、布鲁克林清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Wang Feng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副教授Cai Yong2015年发表的文章Challenging...

Read more

医改政策出台背后有哪些政治角力?


中国政府一直是一个几乎隔绝外部世界的政府系统吗?不是的。一些研究发现,西方的思想确实在影响中国。然而,据此我们并不能得到有关中国政策科学的情况,因为这些研究主要在于分析、梳理和解决具体的政策问题,而不是聚焦于理论。这些资源能够给人们一些启发,却不足以让人们了解政策网络在中国的运作情况,以及决策过程是如何形成演进的。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副教授郑海涛、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Martin de Jong以及政策组织和管理学院的副教授Joop Koppenjan2010年发表了Applying policy network theory to policy-making in C...

Read more

文化因素对学生是否读大学有重要影响


在“新知识经济”(“new knowledge economy”)时代,在不考虑家庭背景的情况下,确保渴望继续高等教育的青少年拥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对每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根据以往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备受经济学家推崇和认可的标准PSE参与模型(standar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model)认为影响提高高等教育参与度的政策施行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PSE的负担能力是政策决策者应主要关注的“障碍”。该模型指出了在高等教育参与中经济因素...

Read more

中国城市家庭面临资产贫困


近几年来,中国的收入贫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研究,然而资产贫困却很少被涉及。资产是家庭在特定时间点上拥有的资源存量,包括房屋、生意、储蓄、股票和债券等。资产贫困意味着家庭资产无法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家庭基本需求。与收入相比,资产不仅是对未来消费的存储,可以保护家庭经济安全,而且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协调器。从长期来看,家庭资产是收入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影响个人的教育机会、房屋拥有权、事业起步以及经济抱负的实现。鉴于资产贫困的以上优势,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Jin Huang学者与其他学者一起在2013年发表的‘Asset Poverty in Urban China: A St...

Read more

谁在主导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在公共政策领域制度和政策演进一直以来都是学术争论的核心之一。其中,政策改变究竟是自上而下地有意识的政策设计结果,还是自下而上地国家与非国家行动者互动的结果备受争议。有学者认为由于转型国家缺乏去中心化和民主制度,以至于这些国家没有形成发达的政策网络和政策群体,政策改变的过程更多是政府有意识政策设计的结果。然而,在中国问题上,越来越多的观点强调以地方实验为基础的政策制定模式是中国政策改变的原因。他们认为,部分去中心化的制度使得改革时期的中国地方政府和改革者能够开展小规模的政策实验,而这些实验在缺乏整体制度转型条件下不仅能够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和行政行为,还能够逐渐推进政策改变,引致政策创新。然...

Read more

美国的早教师资会比我国更好吗?


尽管政策重心已回到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上,政府也对此进行了大量实质性投资,但对于早教师资结构的变化及变化 的程度我们依旧知之甚少。Daphna Bassok等人近期发表在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 and Workforce Competitiveness的工作论文 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Workforce from 1990 through 2010: Changing Dynamics and Persistent Concerns一文,尝试弥补了这一缺憾。他们的研究发现当前早教师资队...

Read more

谁是“利益相关者”?


自Freeman于1984年提出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之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就在学术界和管理界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不过这一理论还并不完善,关于谁是“利益相关者”还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定义。Mitchell等人关于利益相关者的一篇经典文献,首先回顾了学界对利益相关者的讨论,指出学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比较宽泛的定义,代表性定义是Freeman提出的“任何能够影响组织行为或者被组织行为所影响的行为者都是利益相关者”,但这种定义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将非利益相关者排除在外。第二种是比较狭窄的定义方式,Clarkson等人考虑到现实的资源和时间有...

Read more

NGO能够影响政府决策吗?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希望中国的政治改革能够跟随经济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学者、记者和政治观察者们一直在思考中国是否正处在民主化的进程中。事实上,考察未来中国政治演进方向的一个好方法,是检验公民社会的发展,特别是NGO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反观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威权主义国家中,NGO是否能够影响政府政策?在数十年的改革后,21世纪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状如何?NGO如何进行政策倡导?这些问题可以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长东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得到答案。

根据已有文献,张长东发现可以从三种视角分析NGO的政策倡导。第一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