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强

管理学者,东堂策企业管理战略指导中心创始人,笔名东堂策。东堂策先生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管理思想的同时,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对管理学进行探索和发展,专注于对企业管理体系的修正和重塑,着力系统性地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东堂策先生始终强调“管理就是管好自己、理顺关系”,故其管理方面的理论著作有两部,一是以加强管理者修身为主题的《论权者谋》,二是以理顺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东堂论治》。其中,《论权者谋》充分吸纳了中华文化中的管理精粹,并以文言格式行为,其既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体现了东堂策先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其极高的文笔刀工;《东堂论治》堪称中国最系统的管理理论,其在充分吸取中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优秀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注重从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系统性地解答了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原则、管理的方法以及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管理课题,是一部极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理论巨著,是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经典代表。为助力中国企业发展,东堂策先生勤于笔耕,其学术文章多次被《中国职业经理人》《世界经理人》《培训》《企业文化》等杂志刊载。

人才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


 中国改革变法始祖李悝曰:“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意指人才金贵。人才,古今管理者最为渴求者,故而衍生出诸多求贤若渴的历史佳话,例如周公一饭三吐哺、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秦昭王五跪范睢、秦始皇不杀功臣、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倒履迎许攸,等等。时下,诸多管理者求才,可谓煞费苦心,比如企业求才,常在薪资、福利、职位、股权等问题上费尽周章以诱才,甚至不惜挖人墙角。然,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管理者苦心寻觅到人才之后,起初皆会感觉其才可堪大用,但举用日长,往往出现“江郎才尽”或是“凤凰养久便是鸡”的问题。遇此...

Read more

管理的精髓


 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精髓要义历来见仁见智,分歧颇大。例如,中国儒家以“仁”为精髓,进而演化出“礼治”“德治”“人治”等管理主张;墨家以“兼爱”为精髓,进而演化出“非攻”“尚贤”等管理主张;道家以“道”为精髓,进而演化出“无为”的管理主张;法家以“法”为精髓,进而演化出法治的管理主张,等等。各家虽对管理精髓的...

Read more

最大的用人陷阱


 清朝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意是冀望清廷破格重用人才。所谓“破格”,无外“唯才是举”四个字。关于用人,国人自古极为推崇唯才是举,古今文人骚客所著文章亦多据此点墨,但多为愤愤不平之词,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杜甫为甚。史家评论历代君王昏贤时,亦多持“唯才是举”为尺,而论及世替兴衰时,亦多以“唯才是举”为因果。无论古时或今日,无论治国或治业,“唯才是举”似乎...

Read more

被误读的“以人为本”


“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于2700多年前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人为本”概念首次提出,而远在管仲1300多年前的夏朝(奴隶社会)已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论断。无论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人永远都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没人就什么都没有。故而,以人为本当为管理学一个正确命题。2003年,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遂被国人广为推崇,但也出现严重误读,将“以人为本&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