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荒诞
――国际贸易摩擦背后的真实逻辑
卢映西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国际贸易摩擦”这个问题。下面先通过一个实例向大家报告一下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面对的国际贸易摩擦现状
先说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
今年4月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支持对多数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关税。在美国,铝型材通常用于建筑,门窗框、屋顶天沟以及太阳能框架,另外汽车和船只的零部件...
作者文章归档:卢映西
让主流经济学见鬼去吧!
卢映西
作者按:近年来,不断冒出一些头上长角的中国幽灵,在经济思想的星空中游荡。大家熟悉的,有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系列。去年,何新先生老骥新唱,推出巨著《反主流经济学》。接着,蔡定创先生著书《货币迷局》,直斥主流经济理论界的僵化与麻木。更近一点的,有黄卫东先生的《我国十大荒谬经济现象》,端宏斌先生的《一个并不荒诞的寓言》和《为何中国人没钱购买自己产的商品》,都让主流经济学很难堪。当然,让主流经济学难堪的远远不止这些,随便上网浏览一下,就能发现这种曾经风光无限的“显学”早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了。在这样的时势之下,我写这篇文章...
内容提要:在纪念“刘国光7·15谈话”之际,马克思主义正在逆境中迎来曙光。经济危机已经充分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无能,细究之下,我们发现这种理论原来是彻头彻尾的谬误。真理与谬误之别就在于坦然正视还是试图掩盖客观存在的生产过剩问题。在批判谬误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想突破口,实现了观察经济现象视角的根本转换。一场经济学大革命已经近在眼前了。
关键词:刘国光生产过剩稀缺性基本假设
一、逆境彰显意义
今天我们纪念“刘国光7·15谈话&r...
转基因争议其实很简单
卢映西
虽然我在要求停止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生产的公开信上签了名,但一直没有积极参与有关的争论。因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实在太简单了,正如谁都不会反对司机们努力提高汽车驾驶技术,但我们坚决呼吁所有司机上路时必须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一样。这有什么好争的呢?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大多数人都站到了常识一边。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转基因技术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确,粮食短缺是个世界性的大问题。据联合国报告,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达10.2亿人,为历史最高水平。但粮食短缺是由目前农业生产技术低下引起的吗?表面看来好像是,实质上却不是。...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已不可持续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理论反思
卢映西
内容提要:对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成效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评价,主流的观点是此战略成就巨大,而以仲大军为代表的非主流观点则是得不偿失。细究之下,后一种观点才是符合常识和理论传统的。即使同意前一种观点,在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出口导向型战略实际上已经不可持续。要解释这种状况,主流的自由贸易理论已不能胜任,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这种反思的著名先驱是保罗·萨缪尔森。本文更进一步,以生产过剩的视角取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资源稀缺视角,说明阻碍自由贸易和引发当...
逻辑混乱的“陈志武逻辑”
卢映西
最近市面上有两本关于金融的畅销新书,一本是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2》,一本是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据说两者的销量不相上下。图书市场上百化齐放百家争鸣,形势可说是一片大好。只是陈志武先生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访谈中为推销自己的著作而大肆贬低《货币战争》,让人感觉像吃了只苍蝇。本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虽然有点可笑,但还不至于可恶。而在市场上像陈志武先生那样的卖“瓜”手法,只能叫“下三烂”。
那么,陈志武先生拼着斯文扫地也要占领市场的,究竟是个...
愿通钢事件能开启反思之门
卢映西
一、再问姓“社”姓“资”
我们要问的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搞国企私有化的人何以能如此之“猛”,何以能像通钢职工质问的那样“为什么举报都是石沉大海?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常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