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卫战胜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故宫博物院志愿者,从事创业投资十余年。

发展县域经济,不要狭义的创业投资


  大家知道:在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竞争中,一个合理的宏观资本结构一定是能最有效地将货币资源分配到最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培育新兴企业的一种金融安排。从中国目前来看,无论商业银行体系还是现有的股票市场不具备这种良性资本结构的特征。只有另劈蹊径,才能改善国家资本结构的目的。而发展创业投资就是改善宏观资本结构的最有效手段。各种迹象表明今后我国国内资本积累的重点不应再是政府,而应是民间投资。其中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在新经济环境下,创投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公认的至少有以下几点:1、改善产业结构;2、强化工业基础;3、增加就业;4、优化金融生态;提高经济竞争力。
...

Read more

用股权投资加速民富进程


“全球经济不能回到危机前的状态,因为那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长期且令人痛苦的去杠杆化和重组过程的初级阶段。幸运的是,政策制定者已消除了最糟糕的可能后果。但在脆弱的幼苗长成茁壮的植物之前,仍有太多的事情要做。”——Martin Wolf

 

股权投资其实早就有了。象西班牙王室对哥伦布的投资;伊丽莎白女王对海盗的投资;清朝末年,胡雪岩开办阜康钱庄时,就得益于王有龄的五千两银子的早期投资。就本质而言,这五千两银子也可算是股权投资。股权文化,是2002年召开的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27届年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股...

Read more

红色创投的应变之道


  中国最大的“红色创投”——深创投的目标是在GDP超过1000亿的城市里,建立起“创投连锁网络”。目前已经有40多支基金。但我认为:创业投资机制要向县域普及。因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光靠商业银行这种单一融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融资的渠道要扩容,发展创业投资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率的有益补充。这也吻合周小川先生提出的金融生态这一仿生概念。所谓的县域金融生态是县域经济中各种金融主体与其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

Read more

武英殿前话《永昌》


  故宫武英殿。这里,人际较稀少,常青植被较多,环境清幽,除了鸟叫,也就没啥声音了。三大殿之西的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个偏殿,与文华殿相对称,体制相同。两殿额名似是文华谈文、武英论武,而实际并不如此。明代初年皇帝曾以武英殿作为斋戒之所,皇后也曾在此接受命妇的朝贺。但更多的时间是在这里从事文化活动。如皇帝经常召集内阁中书衔的官员中能写善画者在这里编书绘画。只是在明末出现了武事。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军北京直捣皇宫,推翻明朝政权后,在武英殿宣布大顺王朝成立。后来清朝人从东北进入山海关,联合明朝残余势力赶走李自成,荡气回肠的“永昌演义”以悲剧而告终。

从历史记录来看...

Read more

将军们,注意点


 

成功有时候看上去象是“从天而降”,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认识到“天降之福”往往是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卫战胜

 

英语General Partner,翻译成汉语就是普通合伙人。但我认为把General翻译成将军更符合中国文化。其实在创业投资机构,冲锋在前的就是这些普通合伙人,将军。

 

今年一开春,南方省份许多创业投资公司都着手招兵买马,中西部省份几乎都没见到有什么实在的动静。这就是差别啊。虽说创投行业在中国已经存在十几年,但其发展仍然相当滞后。从总体规模上看,美国创业投资占G...

Read more

创业投资应在“重民生,促就业”中挖掘发展机遇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最难的一年,难就难在我们面临新的一轮严峻的就业压力。今年的中国经济很可能就是在重民生、促就业中,有序调整经济结构、用新思路扩内需。在这一过程中,“外储内用”与“民间金融”直接演变为创业金融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0年来,我们见证了社会资金支配社会资源流动配置的重要力量。海量且活跃的民间资金成了留给中国经济的最好礼物。30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创业者是生产力中最有效率的因素。面对第四次创业浪潮的来临,600万大学生、4200万中小企业、亿万农民创业亟需资金支持,因此特别需要国...

Read more

创业板能否成为新财富标志的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创业板的发审将由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部(曾用名“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公室”)主导。相对于之前的 “适时推出创业板”,“随时推出创业板”的提法,似表明离创业板更近了。但关键什么时间点才算是适时呢?笔者认为这个点应该是在完善好中国百万级创业投资体系以后,才可以称呼为适时。其实拉动内需,并不是靠亿万级投资基础工程建设,也不是靠千万级风险投资高科技,而是要启动百万级的、大范围的、普通群众可广泛参与的投资体系。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 如果把各种小量的投资行为变成长期的消费模式,是不是能扩大内需...

Read more

调结构的确很重要


  人心所向决定发展方向。对当前中国来说,调结构就是人心所向。就是为了促内需、保增长。但不对称策略,不可能长期推行,更不可能与人民群众产生正向共鸣。不对称结构,必然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换取少部分群体利益为代价。若在这种结构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必将是残缺的。所以说:残缺的结构正是制造矛盾的源头。我们党彻底看清了这些,所以才选择“调结构”。 可是,若我们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调结构”,其结果只会“越调越乱”,而非“又好又快”。请不要说现在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刻。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

Read more

中国或设计出新国际体系


  全球化已经使“国家”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国界正在被各种全球力量穿透,全球化将促使中国人民走出历史悲情,站在共创全球文明的历史高度,积极思索中国人文价值的世界意义。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传教士心态,企图以自己的面目、愿望改变中国。美国某些战略家和别有用心的学者们急切地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的灌输,牵引正在复兴的中国往西方的方向走。他们通过媒体手段千方百计为其它国家设置议程,影响公众,成为一种主动入侵的软实力,越来越多地显露出“侵略性”。这种显露已经造成其它文化的强烈反弹。总的来说,堵是堵不住的,源头在西方,我们无法去堵塞...

Read more

向荷兰人民学习搞农业


  关注农业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消灭贫困,农耕与自然关系的荷兰农业大臣魏尔曼曾说:“荷兰和中国有着互相交流知识的经验和互相帮助的悠久历史,我甚至认为,荷兰闻名遐尔的代尔夫特青花瓷器是在17世纪从中国学来的”是的,好的知识、好的技术,就是应该去普及。普及的目的也只能有一个:为了人类明天会更好!

  世界地图上的荷兰,位于欧洲的西部。其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劳力成本高于我国数倍,且先天的气候条件不好,29万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6%,却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乳制品、鸡蛋、猪肉、马铃薯、花卉的出口长期居世界第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