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郎咸平

1956年出生于台湾,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

  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

  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2003年以来,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

开学了,中国特权制教育体系继续“毁人不倦”


 即将进入9月开学季,中国教育体系中千万教师、数亿学生都将在新的学期中继续直面教师待遇、学生考学等教育问题,而被一提再提的教育改革,是否能够在反腐、改革风声紧迫的2014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也会拭目以待。关于中国社会结构板结、教育乱象等社会热点问题,我在我的新书《“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中,做了深入地解读。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在中国,做学生非常辛苦。做父母,那更辛苦。为了让子女念重点学校、重点班, 真的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关系才把孩子送进去。可我们的重点学校、重点班数量有限,那么多的学子争先恐后地往上...

Read more

砸碎10大枷锁,中国经济才能走出当下危机


        如何让新创企业在公平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这是李克强总理牵挂于心的事情。因为这些新创企业关乎经济发展,关乎民生问题。

据报道,实施简政放权特别是改革商事登记制度以来,全国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

近日,李克强同新登记企业负责人座谈简政放权改革时强调:该放的放开、该扶的扶好、该管的管住,让千千万万新创企业在公平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那么,我要问,政府又如何确保新创企业不被扼杀在摇篮里呢?

其实,实施简...

Read more

发改委200官员参观监狱,治国精英被震慑


 20147月,作为国家发改委“反腐倡廉教育月”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发改委及其下属单位200余名司处级官员分3批参观了北京监狱和燕城监狱。在听到部分服刑犯人现身说法“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的震慑式教育后,参观官员“受到极大震撼”。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精英治国,他们的成败经由体制管道的传播、发酵,会在整个社会形成“蝴蝶效应”。就像张维迎教授在分析《旧制度与大革命》时所说,国家制度的重大改变往往是由当权精英提出的。关于中国当前的反腐热潮、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等热点...

Read more

不打破审批枷锁 中国就走不出萧条


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贺同新的一句话让总理感到汗颜,“总理,您的理解我们市场主体,我们不能乱提意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总理汗颜呢?依我看,正是层层叠叠的审批枷锁让企业不堪重负,这也是我在《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一书中重点谈到的束缚中国a企业的十大枷锁之首,只有把企业从审批枷锁中解救出来,中国经济才有希望走出萧条。

 

今天的中国经济就是管制经济,今天的中国市场就是政府办市场。甚至在很多领域,政府不仅仅是市场的主体,而且是市场的主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rdquo...

Read more

砸碎束缚企业的十大枷锁经济才有救


这是最新出版的新书《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的序言,今天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各位读者,几年来,我一直以中立的立场,通过电视节目和图书,评论行政当局的经济政策。而这些评论,一直是以批判的视角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醒当局,如果中国没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不可能取得正常发展。我在《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遇到的危机,我相信其中的观点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其中很多观点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得到了印证。我在上一本新书《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中,讲述了中央试图通过不断压缩政府权力,给市场释放更大的空间。我个人认...

Read more

自私自利的中国金融业,怎么为老百姓服务?


2014619日,FT中文网长篇累牍地在头版位置,讲述有关“影子银行”的金融故事。到目前为止,“影子银行”因紧贴传统金融系统,又游离在监管力度之外的鬼魅特性,已经成功侵入了大多数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国概莫能外。而实际上,我们过于热衷赚钱,而忽视服务属性的金融业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通过股市为本该破产整顿的国企输血;商业银行则通过信托等“影子银行”或将原本应借贷给中小企业的钱腾挪给地产商,或从老百姓手里以基金的名义收钱,再腾挪给地产商。金融圈唯利是图,赚得盆满钵满,唯独苦了大众股民。关于中国金融乱象、百姓投资难等社会热点...

Read more

高考难倒了考生,还是中国教改?


进入骄阳似火的6月,一切都要为高考让路。可以预见的是,在6月7日的新闻中又将出现封路、拦车的家长队伍,以防止路过车辆影响一旁的高考考生。比这一离奇现象,更离奇的是,如此“无理”的要求,在中国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纸考卷决定孩子一生”等老生常谈就是最佳解释。高考改革一直是教改的“重中之重”,但不论是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名校提前招生,还是对高考考卷做的各种改良,都没能解决“中国学生苦,中国家长更苦”的根本问题。关于中国的...

Read more

政府管制多,中国股市难“雄起”


  

2013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幅超过5%。指数最高报2198.85点,盘中逼近2200点。当天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8月18日,证监会通报光大证券交易异常的应急处置和初步核查情况,并立案调查。8月18日下午,光大证券公布自查报告。

 

所谓的金融乱象,折射出的深层问题是,我们的老百姓缺乏投资渠道。试想一下,如果你不买房的话,你的所有钱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

 

在中国,90%...

Read more

谁在阻碍中国的改革之路?


  ——“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之三)

  为什么会出现“政府抢夺市场对要素流动的决定权”的情况?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在2008年选择“饮鸩止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而没有考虑“放弃保八,藏富于民”的想法?告诉各位,答案是“中层官僚不答应”。

  新一任政府履新后,我依旧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审慎的态度,并继续“以数据说话”、“为百姓代言”的一贯风格,提出&ldqu...

Read more

“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之二)

  中国病了,病在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病在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病在政府职能错位。而这些病灶都源于“政府‘看得见的手’伸得太长,抢夺了本该由市场掌握的要素流动决定权”。与此同时,我们在2012年年底迎来了锐意改革的新一任政府,并在一年后等到了“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施政纲领,而这正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过去几年一直强调和向政府谏言的。

  面对当下中国的困顿与改变,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秉承的审慎态度,我延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