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晓峰

管理学博士。“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主编。
腾讯腾云智库专家、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发起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导师。
拥有资深咨询、培训、顾问经验,擅长战略、互联网+转型、共享经济、智力资本与创新管理、产业互联网与数字生态、新型智慧城市等方面的融合服务。曾服务腾讯、滴滴、小米、蚂蚁金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等多家机构,担任多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顾问。

代表作:

1、《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主编(2015,与腾讯马化腾合作),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度好书"
2、《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主编(2016,与滴滴出行程维、柳青合作),荣获“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Top50
3、《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2016)》(项目统筹、主笔。与蚂蚁金服合作发布)
4、《关键:智力资本与战略性重构》一书著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出版

动态调适企业 专题--动态调适管理实务


 

动态调适管理实务

 

企业的动态调适建立在关键要素与匹配性分析之上,需要企业业务、要素、资源、团队、流程的模块化、结构化,并进行模拟、实验与组态,找到组织自身个性化的动态调适定位、模式、方法与安排(因《从随需应变到全球整合的IBM》延后发表于《国企》2008年第7期,因此,该部分暂顺延)

 

动态调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需要企业依赖企业战略、关键要素、产业演化与企业发展阶段,以顾客价值为导向,通过互补契合与匹配分析,找到组织自身个性化的动态调适模式、方法与安排。动态调适能力对于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平衡能力、匹配能力、配置能力与整合能...

Read more

动态调适企业 专题--动态调适企业


 

  《动态调适企业--导言》在价值中国网首发后,《国企》杂志约稿,以《动态调适企业》为主题在杂志2008年第6期做一个管理专题。之前应编辑要求,此组文章在网站延后发表。现杂志已出版,特发表本专题,共分《动态调适企业》、《从随需应变到全球整合的IBM》、《动态调适实务》、《匹配·配置·整合》、《中国南方电网的智力资本运作与扩张》等五个部分。



  动态调适企业

  谨以此文献给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

  ――题记



  企业的能力与资源如何配置?企业如何定位:做什么不做什么,服务谁不服务谁?面对产业演变,企业...

Read more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与面向科学发展的转型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确立了“1+20”模式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成为我国科学发展转折与转型的标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确立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即要靠创新驱动价值,靠知识促进发展,靠智力实现持续,靠知识产权确立优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1个纲要加20个专题即“1+20”模式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面指导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一项公共政策。据悉,山东、上海、广东等地业已出台区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纲要。

  ...

Read more

动态调适企业--导言


  企业的能力与资源如何配置?企业如何定位:做什么不做什么,服务谁不服务谁?面对产业演变,企业战略怎样因应调整?组织内人与岗位如何匹配?企业为什么走上并购、多元化乃至国际化之路?企业对上中下游资源依据什么来进行整合?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动态调适!

  产业演变持续存在,进入21世纪,产业演变的周期、特点、影响等都有了新的变化。企业如何因应,从而有效地调整企业战略与经营策略?

  面对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个性化、网络化,企业怎样布局?企业为什么走上并购、多元化乃至国际化之路?在“平”的世界,如何踏出清逸的舞步?

  企业如何定位:做什么不做什么,...

Read more

对话二人组:中国的困境


周末通过MSN与卫战胜先生聊天,话题涉及国外对西藏事件的抹黑、宏观经济、物价与话语权等方面。征得卫先生同意,我们拟以谈话的原貌发表,而不过于考虑学术与形式的严谨。也算抛砖引玉,作为价值中国网专题文章形式创新的探索。文内,卫先生简称“卫”,本人简称“张”。

 

卫 说 (14:56):

王菲 说:

最近忙点.今天刚开会回来筹备4/9日圣火在北美传送的事.

卫 说:

圣火4月9日到北美啊?好消息

王菲 说:

国际形式对国内不利.

卫 说:

哦,肯定有阻力的

王菲 说:

将有一场恶战.

卫 说:

迟早的事情,...

Read more

员工的预期管理


  人们会去做结果可预期的事情。员工要求行为与结果的可预期性,这合情合理。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预期管理,并努力让员工的行为可预期、结果可预期、未来可预期;在此基础上,获得员工的承诺并帮助员工履行承诺,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自发”,这样的管理者才是有效的管理者

  让员工的未来可预期

  承诺管理与伙伴关系是近十余年来被炒得火热的企业管理概念。尽管如此,管理者真正得其要领的却并不多。因为企业管理仅有理念还是不够的。一方面宣扬承诺管理与伙伴关系,一方面又沿袭传统的绩效管理思路,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提出具可操作性的员工的预期管理思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

Read more

关键路径要素--通过关键要素剖析企业 之四


  关键路径要素

  关键路径要素(KRFs)是对关键驱动要素、关键成功要素和企业关键能力要素的匹配性进行对比之后,对企业要做什么的抽象与提炼。

  实际上,从智力资本的角度来评估关键路径要素或进行重组、并购分析,其时间点不仅是看当前匹配情况,还应视其未来价值可能带来的变化,对其未来价值的现值进行分析。

  关键驱动要素和关键成功要素不同,对企业关键能力要素的要求有异。通过对关键驱动要素、关键成功要素以及关键能力要素的综合分析,可推导出企业组织的关键管理问题,比如,是不了解或忽略了关键驱动要素——盲目投资或不能把握客户需求变化、一味纵向一体化;还...

Read more

关键能力要素--通过关键要素剖析企业 之三


  关键能力要素

  关键能力要素(Key Abilities Factors,KAFs)针对于单个企业组织而言,指决定企业组织价值获取、生存、成长与持续的核心因素,是企业异质性的表现维度与核心能力的主体。关键能力要素现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因素。毕竟,内因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强化内部因素,可以整合内部资源,对外形成控制,活用外部资源。

  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些能力包括对机会和市场的判断和把握;在人才方面的吸引、留住和储备;公司在不同阶段的运营管理能力等等。但有一些能力要素对企业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它包括:

  (1)智力资本识...

Read more

关键成功要素--通过关键要素剖析企业 之二


  关键成功要素

  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s),是分析、甄别哪些要素决定了行业的成长、发展和企业在行业内的建树。对于行业而言,关键成功要素是促使企业在行业、产业内形成竞争优势和有利市场地位的基础因素和成功实践。不同行业内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可能大相径庭。另外一些衡量标准可能由于时间阶段或环境、地域、文化而异。但是抛开其它因素,某一行业内有其较具普遍性的关键成功要素。

  (1)成功的决定

  企业的研究与实践应该重点探讨成功背后的逻辑,认识失败背后的道理。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咨询的最高境界是在形成良好的客户...

Read more

关键驱动要素--通过关键要素剖析企业 之一


  我们看待、解析企业的层面往往还停留在研发、供应、销售、生产、后勤等分割性活动上,而没有深入到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增长的知识、技能、关系等要素层面,并进行有机整合。这直接阻碍了企业的持续与控制力提升,是当下东西方企业管理思维逻辑的最大差异

  企业管理者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有正确的行为路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增长。

  在实践上,我们看待、解析企业的层面仍停留在研发、供应、销售、生产、后勤等分割性活动层面上。虽然许多企业都已认识到知识、技能、人力资源对企业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未认真探悉支持与主导企业未来价值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