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建军

冯建军,行业专家,中国化妆品行业榜样高峰论坛创建人、中国十大策划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清华大学企业总裁班特邀讲师、北京大学美容化妆品高级研修班讲师,香港怡和管理顾问公司日化美妆业务中国区特邀讲师,国内多家风投公司化妆品行业战略顾问、国内数十家化妆品企业营销顾问、国内数十家纸质媒体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

风投资本的中国特色


  风投行业现在非常时兴,今天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许多都是哈佛、沃顿的MBA,有博士学位和律师执照,从世界知名的投行或咨询公司而来,但机会却变得非常非常的少。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和美国VC运作机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以前赛富一期的投资委员会都在国外,投资决策机制是美国3票、日本2票、中国1票,中国的团队没有决定权。而现在,大部分基金都由中国本土的团队决策。

  在回报机制上,中国的大部分基金已经向美国看齐,实行合伙人制。2005年以后成立的新基金,即使一个刚入行的生手,他一进来也会很清楚,如果基金成功的话他将来能获得多少回报,不光是工资,还有分成。如果有哪个基金不是这...

Read more

能源战枪声响起 本土日化企业面临大考


  近几个月以来,在国内日化企业和从事日化经营的老板眼里,最为关注的可能就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原料价格一路飚升这个信息。据资料显示,和07年的原料价格相比,最小的涨幅也达7%左右,涨幅最大要数膏霜的主要原料,保湿剂(甘油),比07年增长了近112%。面对原料价格的上涨,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日化产品的经营者,都将触动神经。生产企业可能都在酝量,产品价格是否上调?要调整,什么时候调合适?日化经营者心里也在考虑,生产商涨价,如果自己不调整价格,利润就要下降?如果调整,怎么去面对自己的老客户或下级分销商?整个行业的经营者都处在十字路口徘徊,难以决定,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打响涨价的这一枪。...

Read more

中国第13届(上海)美博会的五大思考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第十三届中国美容博览会(CBE)就将撂开她迷人的面纱。究竟这届展会有哪些亮点,哪些突破。带着疑问,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疑问一:业界盛传,第十三届中国美容博览会一位难求?

  据博览会相关人员介绍第十三届中国美容博览会的招商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场面很火爆。博览会的七个馆展位全满,东广场上还增设了品牌独立展区,总体规模达3300个国际标准展位,同比增长10%。国际组团也按日化和专业线产品专业分馆。产业链平台的特征明显,日化、专业、原料包材设备供应这三条线的参展都形势喜人。

  疑问二:5月的展会规模有哪些新的看点呢?

  今年有四大看点是值...

Read more

专营店:凸显品牌个性化是当务之急


  日化精品店、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兴起,激活了转型中的化妆品产业,很多人都说专营店这个渠道给了众多处于红海竞争中苦苦挣扎的日化企业一条新的黄金通道。虽然目前这条通道还没有形成强势品牌,让每个日化企业都充满了憧憬,同时大家都知道这条道路必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在之前旧渠道上拼得你死我活的成千上万个品牌都涌往此处,争夺霸主地位,在黄金机会面前,生存已经成了首要问题。对于一些正准备进入专营店的企业,面对传统渠道上后有追兵,而在新开拓的渠道前面又仅有独木桥的严峻局面,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

  专营店具有成本费用少、利润高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的日化流通渠道,专营店必然具有一些其它渠...

Read more

欧莱雅化妆品营销策划书


  欧莱雅是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先者,它的销售业绩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增长。迄今为止,欧莱雅在亚洲国家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其最大动力正是来源于它把亚洲市场作为今后数年扩展的目标。

  欧莱雅的中国之行始于香港,早在1966年就通过一家名为ScentalLtd.的经销办事处销售产品。当时,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将兰蔻(Lancome)和GuyLarches品牌的产品推销到化妆品专卖店、百货商场和各类免税商店。1979年,ScentalLtd.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同时将其业务拓展到护发产品,并建立了广泛的市场渠道。

  1993年初,欧莱雅向进军中国广阔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支由中国人组成...

Read more

化妆品专营店的市场竞争与前景展望


  日化一直都是一个跟风很重的行业,前不久,大家都还言出必谈终端,现在,个个企业都是三句不离专营店了。以前没走专营店渠道的,转战专营店;不生产专营店产品的,新产品全是针对专营店了。像上海美臣这个多年来一直标榜自己是超市专家的企业,今年也都推出了部分适合专营店的新品,可见专营店的诱惑已经“流毒”天下。

  不过,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前面有样板市场,吸引着人家前赴后继,不管前边的水有多深,反正人多的地方一定没错,这是中国企业家一向来的想法。杭州珀莱雅2004年初进入市场,主攻专营店渠道,04年销售额1.5亿,05年销售额3亿,07年已接近5亿;婷美化妆品2...

Read more

民族日化品牌的首次收购


  在经过长达数月的缜密、客观、全面的考察评估之后,3月18号,上海家化正式收购四川可采,以65,216,250元增资、收购四川可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可采将凭借与家化之间的协同效应,以“膜”类产品为核心,发展“膜前膜后”的细分化产品线,重新刷新面膜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力争成为中国膜类的领导品牌,并丰富公司的品牌资产组合。

  为慎重对待家化上市七年后第一次收购项目,家化自2006年年底起与可采就合作事宜进行接触,聘请专业机构对财务、市场进行大量调研分析;并与可采管理层就可能的合作模式、合作的协同效应等进...

Read more

创业融资VS风投资金,浅析风投营运规则


  记得在央视《赢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有创业者问风投背景的评委,什么时候找风险投资比较合适?评委的回答确是耐人寻味:把公司建立起来第一件事是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认准一个足够大的、成长性的市场。另外你得有独特性,到底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没有创新,你没法跟人家竞争。这些都想好之后,你最好先自己做,能做多少做多少。

  提起创业融资时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则,融资的时机:把公司建立起来第一件事是组织一个很好的团队,认准一个足够大的、成长性的市场。另外你得有独特性,到底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商业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然后才谈融资!

  二...

Read more

风投领域,最易赚钱而又最难赚钱的市场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是指用非公众资本市场筹措的资金来投资创业型早期公司的基金,又称创投基金。VC在中国火起来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

  在十多年前,当周全和熊晓鸽等人在中国开始折腾做VC时,很多人把他们当成“皮包公司”。整个20世纪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在中国做风投其实举步维艰。中国的法律、财会和税收政策在风险投资方面几乎一片空白,无论官员还是学者对风险投资都知之甚少。由于政策的限制,比如中国的企业法不承认合伙制企业、对海外资金的投资领域限入等,从1995年到2003年,进入中国的海外VC很少,资金量也非常小,拿到风投资金的创...

Read more

走近IDG,再现中国风投的本土化进程和发展


  1978年,出于对中国经济状况和政府状况的好奇,IDG全球董事长麦戈文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发现中国人对信息充满热情,渴望从书籍、报纸、杂志中获取信息。当他第一次真正漫步在北京街头之时,强烈产生了要到这个国家投资办报的冲动。北京的书店总是挤满了购买书籍与报刊的人群,当他挤在他们中间的时候,真切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对于知识文化的尊重,以及获取信息的迫切之情。

  在30年以前,麦戈文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当新中国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中国,并建立了第一个中美合资企业《计算机世界》,那是1980年3月。

  过去10年,麦戈文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50家公司,总共管理近10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