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关注中美战略对话
作者文章归档:倪金节

再来十年货币滥发?
货币超发早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近日渣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还是让稍显平静的宏观经济资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浪潮。
央行拿什么豪赌未来
货币超发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近日渣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还是让稍显平静的宏观经济资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浪潮。
中心城区就该多建公租房
备受瞩目的公租房建设正迎来新一轮破题良机。近日,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五环以内可改造的存量住宅用地,将主要用于建造公共租赁住房。此前一直饱受土地供应困扰的公租房建设,在2012年伊始似乎看到了破局的可能。
中心城区理应尽可能地多建一些公租房,北京的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首先,如果中心城区存量住宅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能够在近几年大面积用于建设公租房,势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公租房的供应数量,起到平抑中心城区高昂房价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公租房不同于其他保障性住房,其只是在房租价格上比市场价略低,而且自身也有一定的盈利要求。因此,公租房这一政...
卖地的癫狂:13年13万亿
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严厉的政策调控,但是并未妨碍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激进步伐。刚刚过去的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蹿升至3.15万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1.59万亿,两年内卖地收入就实现了翻一番,如此高速增长预示着地方政府卖地赚钱的冲动已经濒临失控。
若把周期拉长,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的13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累计高达12.75万亿元,年均1万亿的天量土地收入,让地方政府的日子出奇的美好,同时中国土地市场也快速地实现了资产化和货币化。由此,各路利益团体一片和谐——地方官员迷恋土地财政,开发商攫取泡沫红利,投机人坐享套利差价。
...
中国式“以房养老”不靠谱
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即将关闭,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趋势在所难免,应对养老问题正成为政府新挑战。
日前,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南京的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其中,开展以房养老试点备受各界关注。之前,银监会官员也曾呼吁在中国引进以房养老制度。时至今日,政府积极性固然颇高,但是尚缺乏具备操作性的方案。应该说,在厘清一系列制度磕绊之前,以房养老只能始终停留在概念层面。中国式以房养老或许不过是一次无奈的美梦。
以房养老在国外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养老模式,也就是贷款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
税收增速趋缓并非坏事
经济形势正在放缓,经济转型的阵痛已经不可避免;不限于税收增速的被动回落,中国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实施大减税计划。
中国式“以房养老”的现实磕绊
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即将关闭,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趋势在所难免,应对养老问题正成为政府新挑战。
“泡沫疗法”只能雪上加霜
之所以难以摆脱“泡沫疗法”,根源还是在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未能有效激活。
中国土地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严厉的政策调控,但是并未妨碍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激进步伐。刚刚过去的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蹿升至3.15万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1.59万亿,两年内卖地收入就实现了翻一番,如此高速增长预示着地方政府卖地赚钱的冲动已经濒临失控。
若把周期拉长,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至今的13年,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累计高达12.75万亿元,年均1万亿的天量土地收入,让地方政府的日子出奇的美好,同时中国土地市场也快速地实现了资产化和货币化。由此,各路利益团体一片和谐——地方官员迷恋土地财政,开发商攫取泡沫红利,投机人坐享套利差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