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鹏

出生时间:1963年10月22日。
出生地:云南昆明
教育:北京大学西语系文学硕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
出版书籍:
《成为上帝》(哲理散文)
《东亚新文化的兴起——东亚经济发展论》(经济类专著)
《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
发表文章:60万字近140篇。其中2005年11月16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一文,被《南方周末》评为“2005致敬年度时评”。
目前研究领域:中国传统哲学、社会转型

中国的自由主义为什么很孤独?


  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是:自由主义是个好东西,但为什么自由主义在中国还没成器?为什么自由主义原则在中国的生长是如此艰难?

  什么是自由主义?我们不用太理论化的表达,我简单先描述一下。

  自由主义,就是认为国家制度应当建立在保护个人自由的基础上的主义。

  自由主义认为,唯有当民众能独立自由地思想和创业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民众才有人格独立尊严,也才有创造力量,国家也才有发展活力。

  独立自主的人之间应是一个什么关系呢?自愿合作的关系。

  独立自主的人之间发生矛盾怎么办?用公正有效的法律来调整。

  自由主义心中的理想社会,就是“自由竞争+志愿合作+法治调...

Read more

警惕绿色专制


专制的力量无处不在,而且很狡滑,它会利用一切借口来强化自己,我们应当保有警惕。我自己积极从事环保,尤其是民间环保,但我知道环保可能带来的危险。环保是好事,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强化政府权力,最终落入专制的陷阱。

  价值中国网:价值中国网是中国第一家全站实名制网站,我们一直在为建设理性、责任的网络世界而努力。我们注意到您也高度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您能不能就相关的话题给我们作一个介绍呢?

  杨鹏:互联网展现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一个新文明的色彩。但研究思想史,我似乎感到一个规律,可以称为“道成肉身”的规律,就是说思想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规律。人类今天遇...

Read more

乌有之乡谈乌有之罪


  原罪问题:从冯仑到胡德平

  私有企业有“原罪”的说法,是万通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冯仑最早提出的。后来这个提法被好事者宣传开来,似乎给私有企业给出了一个形象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从事私有企业那帮人的发家史,就是罪恶发家史。更广泛地说,有钱人,富人就是有“原罪”的。这是一些人关于中国私有企业的“罪恶出生论”。

  冯仑提出“原罪”说,与他自己的学识结构不无关系。他毕业于中央党校,曾在中央党校当老师,还在中宣部等部门任过职,他还翻译过一本书,叫做《狂飙突进——马...

Read more

中国传统两种精神:天子精神与士子精神


  中国有两大精神传统:天子精神和士子精神。

  当今在中国知识界和社会中流行的,任然是士子精神传统。

  什么是天子精神?

  明清留下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供奉皇天上帝,配以祖先神位。天坛宗教模式,源于什么思想传统呢?

  《孝经》中说:“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礼记》中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

  祭祀上帝配以祖先,这不是儒家的创造,是儒家文献对传统的继承。

  清道光年间出土的周武王时期的青铜器“天亡簋”,内有铭文七十六字,记载周武王灭商后...

Read more

我们该如何面对商鞅式的军国秩序?


  军国秩序:商鞅思想之核心

  大家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今天我们分析商鞅,题目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商鞅式的军国秩序?”

  我大学一年级时开始读《商君书》,书中一些观点无形中影响了我后来的机构管理工作,例如明确工作目标,量化赏罚的标准,严格执行规则等。我感到《商君书》有助于把团队力量聚焦于机构的核心目标上。

  我对《商君书》的态度有些复杂,大体是觉得《商君书》在目标单一的组织竞争层面上很有效率,但绝不能作为国家的宏观执政哲学。为什么?下面我要解释一下。

  商鞅思想的要点是什么?我想就是“军国秩序”这四个字。...

Read more

走偏了的企业家精神——评傅盛《弱小,正是优势》


  最近读到傅盛《弱小,正是优势》一文,觉得傅盛在宇宙观探索上走偏了,这样路可能会愈走愈死,决定写几句话,算是一个陌生人给傅盛的善意提醒,也算是给探索思想的创业者朋友们的一个提醒

  傅盛是猎豹移动公司CEO,他在《弱小,正是优势》一文中,谈到猎豹公司遇到的问题;谈到思想上的痛苦、困惑与寻求蜕变的渴望;谈到他到混沌大学重新学习理论后得到的生物学模型的四个启示,《弱小,正是优势》是他这次启发的结果。

  傅盛思考的问题,我们“重新理解中国历史”群曾经讨论过,我把讨论结果整理成了《“无常“背后的“确定性”之光》一文...

Read more

中国神学当从“原善”出发吗?


 

  “有罪(sin)”,在中国人概念中就是“违法犯罪(crime)”。多数中国人听到“有罪”这个词,很少会去想它在宗教方面的涵义。

  一个人说自己有罪,旁人会理解为一种反省,一种好态度;一个人说别人有罪,听的人就会极度反感。

  基督教传教中,常使用“罪人”的说法,这与基督教神学史上“原罪”概念的形成和强化有关。

  《圣经》中夏娃受蛇诱惑,与亚当一起吃下善恶知识树的果子,犯了不遵从上帝旨意的罪,被赶出了伊甸园,这就是后来基督教神学“...

Read more

分析在美国印度人为什么在经济管理论述成就优于中国人


  分析为什么在美国,印度人经济管理上的成就优于中国人,但只是论术而不论道。

  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犹太人五百多万,中国人四百多万,印度人二百多万。综合成就最高的是犹太人,其次是印度人,美国华人相对弱势。辛辛苦苦的华人工程师多,但领导层极少华人。同一个美国制度下,族群阶层自然形成,不能再怪制度,也不能怪生理,只能进行文化-行为比较。直接的感观差异是:犹太社区,以犹太教会堂为中心,印度人社区,以印度教教堂为中心,每周有定期的集体宗教活动。孩子从小在一起唱歌做宗教仪式,形成一种基于信仰的信任感和凝聚力。犹太教的宗教活动强度最高。

  传统华人社区,围绕中餐馆建立。华人精英几乎谈不上社区...

Read more

血酬、学酬与商酬——解读中国历史的另类视角


 

  中国过去的社会结构,由士农工商构成。各阶层对应着学酬、农酬、工酬、商酬。在这之上,是吴思总结的血酬。因此,中国古代阶层,是军功之下的士农工商。军士农工商中,惟有血酬和学酬与统治有关。

  中国文化精神史上,惟有血酬与学酬与天命有关,惟军人和读书人上关天命。天命是尊严和权力来源。天命至上,与天命相关的血酬和学酬至上。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竞争?有。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央集权的秦制之下,战争与学争,血酬与学酬,是中国两千年来的竞争结构。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民族,缺少内部强大而持续的竞赛机制,就会走向衰败。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处于危机和动荡时,总会有一种反弹力...

Read more

孔子对周公的偏离


 孔子崇拜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相信自己受命于天,传承周文化。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这种传承周文王以来传统文化的天命感,以后学人极少有。就这一条,孔子就超越了以后二千多年的中国读书人。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人前后相继,奠定了周文化的基础。《史记·孔子世家》评价孔子,强调孔子在编辑整理周朝“六艺&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