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伟

一个与笔墨有缘的人,曾经在部队从事过多年的宣传报道工作,转业进入政府机关,一直从事文案工作,闲暇之时总爱写点言论类的小东西,散见于国内各报刊、网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选地震中的小英雄值得期待


        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充分反映地震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6月7日《人民日报》)

    5月12日14点28分那一刻,震动刺穿了平安与幸福,带来了灾难与厄运。然...

Read more

为眉山灾区的“三自”精神感动!


        在四川省眉山市农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或在院里互助修砌被地震损坏的房屋,或在田间把新摘下的黄瓜、豇豆、大白菜等果蔬装上车运往重灾区。很难看出,这里也在5月12日遭受过地震的袭击,也有倒塌的房屋和无家可归的群众。“是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使村民们迅速从灾难中振作起来,投入到抢险救灾、生产自救中去。”眉山市市长李静告诉记者。(6月4日《光明日报》)

    如果说这些天,我们天天都被抗震救灾的人和事感动着,而此时此刻眉山市市长李静的朴素...

Read more

感悟吕正操将军的“我迷信老百姓”


        在北京西三环边上一个静谧的院落里,吕正操将军穿着一件鲜亮的红毛衣,在宽大明亮的书房里,一边翻看着刚刚出版的回忆录,一边跟前来祝贺自己103岁生日的孩子们聊着自己的往事。(5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最让我感动的是吕正操将军回忆与张学良的一段往事。1936年西安事变分手时,张学良35岁,吕正操31岁,说好三天后再见,谁知这一别竟然就是54年。1991年他们在美国重逢,双双都已是耄耋老人了。一见面,张学良就拉着吕正操的手说:“必之(吕正操的字)呀,我现在迷...

Read more

为被困18个日夜的矿工夫妇获救祝福!


        5月29日,空降兵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4名官兵组成的搜救小组,冒着余震不断、山陡路滑的危险,不眠不休两天两夜,连续搜索50公里,在一个因地震而几乎全封闭的城墙岩峡谷中发现并解救了一对被困18个日夜的矿工夫妇。其中丈夫谢德华身受重伤,生命垂危。(5月30日东方网)

    18个日夜,在人类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对被困的矿工夫妇来说,不知是多么漫长。但在这18个日夜里,他们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们用最顽强的毅力和最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苦苦地坚持着……...

Read more

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的身影令人难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胡锦涛同志四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指导抗震救灾。(5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场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多少人星夜奔赴抗灾一线,多少人密切关注着灾情变化,一个“震”字牢牢地将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系在一起,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灾区的身影。

  &nb...

Read more

乡党委书记的救灾日记缘何感人至深


        舒云,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地震之后,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坚持与受灾群众在一起,而家中父母从身受重伤,到去世再到下葬,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在他每天简短的日记上,记录了这名乡镇干部抗震救灾的汗水与泪水……(5月25日新华社)

    读舒云书记的抗震救灾日记,通篇没有华丽的词噪,没有惊天动地的名言,但字里行间却闪烁着一个共产党员生死之间的无畏品德,跳动着一位乡镇干部在忠孝难以两全时的无私选择...

Read more

灾区小姑娘手中的面汤昭示着什么?


       “叔叔,求你喝一口面汤吧!”一名10岁上下的小姑娘提着一个水罐和一只面碗,在废墟间对每一位过往的武警官兵喊着。但叔叔们只是对她笑着,没人停下忙碌的脚步。(5月21日新华网)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拥军画面,尽管此时此地此景并不协调,但我还是想用“美妙绝伦”来表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给灾区人民带来极大不幸。而灾难中发生后,随处可以看到军民挽手并肩、共御天灾的感人场...

Read more

看一位灾区获救的书记如何理解“报恩”


       地震发生第3天,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被部队官兵从倒塌的办公楼废墟中救出。他说:当我从废墟中被解放军救出来之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人要知道感恩,要懂得报答。用什么报答人民解放军,我想了很多,突然悟透了,那就是好好做人民的公仆。因为人民军队是人民的,人民公仆也是人民的。我只有拼命地、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工作,才是对我的救命恩人解放军的最好报答。(5月22日新华社)

    在世界上,中华民族尤以善于“感恩戴德”而著称,有着厚重的感恩文化。而“受...

Read more

敬仰,累倒在手术台前的救灾英雄


        张泮林,一个有着46年党龄、74岁高龄的川大华西医院退休教授,四川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客座教授、主任医师,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始终坚守在救治第一线。两天一夜的连续手术,他终于累倒在手术台边,心脏停止跳动近1分钟。(5月21日新华社)

    可以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始终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着震区灾情,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救援队伍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动作都吸引着我的目光,却没有过多留意救援的“第二战场”---医院的手术台。当我仔细阅读...

Read more

向人民教师生死瞬间的大爱致礼!


     当阳光再临大地,时针指向2008年5月19日4时57分40秒,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下降。当笛声警报长鸣,13亿中国人齐身肃立,低首默哀,历史定格在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5月20日人民网)

     正如报道所说的,这一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神州共悲;这一刻,山峦无语,江河呜咽,举国同哀!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同胞失去的生命,为我们同胞遭受的灾难,更为我们同胞生死瞬间的人间大爱……

    在灾难来临的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