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罗昼

未识君心是从前, 烟雨风波若等闲; 莫愁前路知己少, 松涛响彻天地间。

什么是真实--兼与陈嘉珉先生商榷


  笔者先前撰有一文,对现在年青人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崇拜的迷乱给与了批评。笔者的言辞是否恰当,态度是否中肯,一定会有值得点评之处,然而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却十分揪心,不知道今后会发展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颇有“杞人忧天”之感。

  拙文发布后,感谢陈嘉珉先生两次留言予以评述。可是,嘉珉先生有一句话,大意是“这一代人更真实”,笔者则以为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什么是真实?真实就是跟客观事物相符合。真实的人生就是与人类的总体感情相融洽,与人类的总体行为准则相顺应,而不是违背人类美好的感情和行为准则。

  或许,这些年青人的真实是出...

Read more

为中国的股票发行与机制号脉


  下面这篇短文刚刚在笔者的日志里发布,恐多数人看不到,再次放在此处见诸世人。

  中国的股票没有国外的股票的信誉根本原因,不在于上市企业效益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气。反正中国人多,干什么事都喜欢一窝风、跟大流,很少愿意静下心想一想。当然,我说的都是中国广大的散户股民。可是,有些人、有些机构凭什么赚取大量的成亿甚至几十亿几百亿的金钱?原因非常明显,他们或它们所赚取的就是广大股民那一点点希望。希望没有了,但广大股民并不放弃,把“香”重新插在一个新的“佛”前,期望着能够反回血本,于是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笔者并不否认在散户中有...

Read more

堕落的文化 颓废的崇拜


  还是要说现在的年青人。他们一旦离开了中学校园,甩掉了书本,便渐渐地和中国优秀的文化远了。当然还有的干脆在中学时期脑子里就丝毫不见中国文化的铬印。

  那么他们整天都在干嘛呢?

  他们很忙。他们忙于上网、交友,他们忙于炒作那些原本不值得炒作或根本就不是什么东西的网络“文学”,他们也还忙于通过QQ和对方视频见面乃至同城一夜情、异地交欢等等,他们还对超女、“超男”给与了莫名其妙的推崇,他们追求过去西方世界嬉皮士的装束,从发型(包括颜色)到着装甚至到谈吐,他们对一切正常人的生活习惯、交流礼节似乎都因为看不惯而格格不入。

  ...

Read more

再谈涨价风


  刚刚写完一篇关于大葱的文章,突然接到上海、南京、济南、武汉等地牛奶价格上涨的消息,最高涨幅甚至超过36%。

  这可是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啊!

  如今什么都涨,涨价仿佛成了一件时尚。由于各地中小造纸厂的关停,目前中国的纸价已经涨幅超过了15%,而且依然在涨,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蔬菜涨价,粮油涨价,豆腐涨价,肉类涨价,如今牛奶又涨价。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人们籁以生存的必须品啊!缺少收入的城市老百姓真的不知道今后应该吃些什么!

  看来,国家应该出面扼制这种涨价风潮了。

  如果说不涨价是不现实的,可以把高消费产品的价格提起来。比如餐饮业、娱乐业、烟酒、化妆品以及...

Read more

呼吁加大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力度


  当前,许多地方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都正在或已经完成换届,于是乎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的新任者刚一到任,立即否定了前任领导已经做出的决定,丝毫也不讲“情面”;有的新任者不调查、不研究,凭借自己的喜好勒令前任领导甚至前任党委已经决定了的工程,给国家赞成了严重的浪费;更有的新任者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凡是前任决定了的,一律不算数。诸如此类,让人搞不清楚是为什么。

  必须知道,任何人、任何领导在任上都是代表着公家。在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是经过了党委会决定的。经过了集体的研究讨论定下的事情,任何个人都无权单方面更改或否定。说一句原则的话,...

Read more

一线教师的工资实际涨了吗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的心情很是沉重。这里所说的教师,并没有包括县乡村一级的教师,单指城市,甚至是中等以上城市的教师。

  众所周知,前不久国家、政府为许多行业(包括广大教师)涨了工资,同样明令今后不许再发放加班费、超课时费、补课费等其他费用。如此一来,学校里顿时成了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自习课时少了许多老师去自觉自愿地为学生补课,一些课时比较多的教师累得半死无人问津,甚至于开始有了牢骚。而更有一些课时少的教师有了风言风语,以为干得多的教师是为了评个什么先进。

  如今,物价突然因为大家工资的上海而疯涨,搞得教师们的实际工资收入还不如没有海工资之前的高。关键是在大锅饭中,失...

Read more

我对股评家的认识


  曾几何时,中国有了第一批股票,中国有了第一批股民。于是乎,常常听到大家谈论某某股、某某行业、某某政策。笔者在若干年前也曾投身股海,当然只赔不赚。后来对股市的热情锐减,以至彻底淡了下来。

  不久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朋友,后来知道他是我国颇有名气的股评人士。当然,接下来在电视里看到他,却是我有意到电视中寻找他了。

  然而,从后来几次和他的通话中,渐渐发现他其实也只是对股市的观察仔细一些,并没有特别让人值得信任的地方。做朋友还可以,按照他的指点炒股就颇有风险了。

  有一次,当着他的面我问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当股评家,并且不会我。&r...

Read more

由圣诞节想到节日文化和人文关怀


  眼下,越来越浓厚的圣诞气氛正在向我们逼近,一年比一年热闹的圣诞节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青年人的一种文化。与此同时,我们的专家和制定节日政策的部门,刚刚将五一长假划分成四个传统节日,而更有人开始打十一国庆长假的主意,大有将十一长假也掀翻之势。

  这不禁令人产生一种思考:中国人怎么了!这种感慨与中国人越来越远离诗歌是一样的。难道中国如此泱泱大国多出几个节日、多出几天休息景真的不行了吗?诸如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古尔邦节、三月三、六月六、泼水节,等等。这些当然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日,无法在全国开展庆贺,但五一国际劳动节变成了一天,颇有令国人失望之感。

  新中国制定的...

Read more

学术混乱和腐败谁之过?


  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常常为了发表一篇文章而四处奔波。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专门承诺“帮忙”代写和发表文章。倘若只是学术腐败,但关键问题是,这些人往往假借正规刊物的名义四下印刷、欺骗。而想要发表文章者则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版面费”。

  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下大力气制止和查处这种现象。然而,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发表学术文章要作者交纳版面费和一些不法水徒假借正规期刊的名义非法组织印制所谓学术刊物的现象。

  这种现象好像大有蔓延之势。

  到底谁是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呢?名利。

  那些需要评定什...

Read more

中国这个诗歌大国在走下坡路


  从诗经说起,中国人与诗为伍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数千年。诗歌成为了无数的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中国的诗歌在经历了唐诗宋词的巅峰之后,一度停滞不前。

  而历史走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有常情的中国青年,将西方优秀的诗歌形式带到国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昭示了中华民族这个诗之大国、诗之强国的再次复苏与振兴。

  可是,历史有时是会和人开玩笑的。中国走进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诗歌之喉突然暗哑了,中国的读者似乎不再对诗歌青睐,似乎不再对诗人情有独钟,甚至于忘记了在中国还有诗歌存在。

  或许不仅仅是诗歌,中国的小说、散文同样到了低谷。而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上扑天盖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