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风景+名胜。风景即是自然风光、大地景观,名胜是享誉天下的人文胜境。在风景名胜区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自然生态之美与中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美美与共,成为万里江山锦绣中华和上下五千年文明华夏的重要地理标识和重要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大美生”,老子曰“道法自然”,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精髓,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作者文章归档:党双忍
风景名胜=风景+名胜。风景即是自然风光、大地景观,名胜是享誉天下的人文胜境。在风景名胜区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自然生态之美与中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美美与共,成为万里江山锦绣中华和上下五千年文明华夏的重要地理标识和重要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大美生”,老子曰“道法自然”,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精髓,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天然态,或源于天然态的短期驯养还没有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对栖息地变化比较敏感,野生动物成为评价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精灵、生态财富。目前,全国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953种,其中哺乳类564种、鸟类1445种、两栖类481种、爬行类463种。
...
自然生态系统原本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高度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生物体系,无数植物、动物、微生物相互利用、相互依存,构建起生生不息的食物链、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色生物,本无利害善恶之分。生物之“利”或是“害”,是人类“文明”后的价值判断、主观评价,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的生物称之“利”或是“益”,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的称为“灾”或是“害”。林政“生物灾害”,即是生物间冲突所导致的灾害,不包括非生物...
经济林与用材林、能源林并称为三大商品林。目前,全国经济林5.5亿亩,其中园地经济林3亿亩,林地经济林2.5亿亩。经济林以食物、药物以及工业原料为主要生产经营目的,包括干果水果、木本粮油、糖料、饮料、香料、漆料、胶料、药材......经济林是自然生产与经济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再生产,遵循自然生态与产业经济双重规律,具有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双重属性,是最接近农业空间的生态空间,也是最接近生态空间的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即是林政空间,是乡村振兴和永续发展的“根空间”。公益林为乡村社区提供了生态环境保障,经济林、用材林、能源林为乡村社区提供了生计支撑。
人类利用经济林...
火,触发了人类文明。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会反噬文明成果,给生命财产、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灾害,甚至引发重大生态灾难和严重社会危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在开放的生态空间,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为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森林火灾22万余起,过火面积1000万公顷。我国每年森林火灾1万多起,火灾面积100多万公顷,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伤害,给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因而,森林草原防火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内容。
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可燃物和火源三个基本条件。气象条件是首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气象...
中国林=中国公益林+中国商品林。中国商品林是以面向市场经营为主体功能的经济林、用材林、能源林;中国公益林是以提供公共生态产品和公共生态环境服务为主体功能的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所以,商品林可称市场经济林,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根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全国国家级公益林18.5亿亩,占林地面积的43.4%。全国公益林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西南林区,以及西北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中国公益林表现出“五为主”的结构特征:一是国有林为主,国有林9.7亿亩、占52.62%,集体林8.8亿亩、占47.38%(其中家庭承包5亿...
草原是地球陆地表面与森林并立的植被类型、生物体系、生态系统。在大尺度景观上,草原介于森林与荒漠之间,一边连着森林,一边连着荒漠。草原上有一层薄薄的植被,靠近森林的一边稍微厚一点,而连接荒漠的那一边更薄、更稀疏。习惯上,人们把森林视作“地球之肺”,把草原称为“地球皮肤”。其实,乔木、灌木、草是连续分布的天然植被,因在地表形成差异化景观,表现为具有不同生态力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以乔灌草叠层交织、具有最高的生产力,灌木林生态系统以灌草叠层、生产力次之,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生产力再次之,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稀疏、生产乏力。
全...
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常年或季节性保持湿润的土地,也可以说是“旱涝之间的土地”。因为处于陆地与水域过渡地带,湿地兼具水陆生态特征,其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蓄洪防旱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荒漠并称为陆地四大生态系统。地球因湿地而健康,世界因湿地而精彩。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少数”。全球天然湿地5.14万公顷,占陆地面积...
人们很难把“荒漠”与“林业”二字联系在一起,而林业部门的的确确施政施治于“荒漠”。
顾名思义,一看“荒漠”二字,就知道是缺少水、缺少草、缺少生命活动的空间。的确,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空间。
荒漠有石质、砾质和沙质之分,人们习惯称石质、砾质荒漠为戈壁,沙质荒漠为沙漠。沙地是沙漠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地表被沙子覆盖,通常以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为主,气候半干旱或半湿润,多风少水和植被较少的地区。在...
天然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是萌生所成之森林。天然林分原始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开发利用,持续自然状态的森林,也称原始森林、原始天然林;次生林是人为采伐或是破坏后,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起来的森林,也称次生天然林。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曾全部是原始天然林,覆盖陆地表面65%以上。如今,天然林依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国天然林地29.66亿亩、占林地64%,天然林蓄积122.96亿立方米,占总蓄积83%以上。按照所有制,分为国有天然林和集体天然林。主要是四类:一是生态林场体系中的天然林,即分布于以国有林业局为主体、国有林场为基础、新型公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