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党国英

党国英:1957年6月出生。陕西子长人,研究员。高中毕业后到当地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士学位,兰州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现任宏观室室主任。

进城或留乡 农民说了算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在我国城市化加快步伐的大背景下,各地在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工作中,充分理解和落实总理这一指示非常重要。按照总理的指示,依笔者理解,不仅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由农民说了算,就是在各地搞的“迁村并居”工作中,也应该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缺陷,我国大部分农民在选择进城务工的同时,还是要保留自己在家乡的承包地和住宅。如果户籍制度改革到位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能调整好,进城农民在城市能妥善安家,他们也会定居城市,特别...

Read more

试谈“十二五”规划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3月14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关于“三农”的重大政策和战略部署。 

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将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推进,最重要的是打好三方面的攻坚战,一是促进现代农业上水平,以确保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二是深化改革,建立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三是进一步调整相关政策,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按...

Read more

南海农村综合改革下一步如何走?


    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中,广东南海、顺德总是在关键时期以自己的突破勇气和创新精神给全社会提供经验。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的主旋律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广东的同志在这个方面又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在新近召开的“南方有为”论坛上,南海市委书记邓伟根同志总结了新近一个时期南海农村改革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未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探讨意见。本文拟以邓伟根同志的讲话为基础,进一步讨论深化南海农村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转变理念是改革的“亚历山大之剑&rdq...

Read more

土地改革与管理中如何把尊重农民意愿落到实处?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山西吕梁农村考察时强调,涉及农民土地经营权、承包权等方面的事宜,要尊重农民意愿。实际上,温总理一贯坚持这一态度,中央有关部门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也日益重视农民在土地权益变化方面的自主意愿。今后一个时期,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相关政策还将作出重大调整,这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把尊重农民意愿放到核心位置。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任务,一是改革关于农村土地的基础性制度,重点是实现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久不变,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土地产权的明晰化;二是强化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功能,充分行使政府的土地规划权,以体现国家基于土地的公共性而确...

Read more

集体土地征收修法 应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据媒体披露,国务院正酝酿修订有关法律,以规范集体土地征收工作。这件事如能做好,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村涉地冲突。从笔者这几年的调查看,这项修法工作应注意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问题

  以往对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作过一些修订,整体上有进步。新的修改要解放思想,不再留尾巴。因为土地征收以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建设用地,这就产生了所谓土地增值的归属问题。土地增值归谁,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该归农民,还是归政府,现在成为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我看在既定的框框里争论,很难有结果。...

Read more

可贵的是宽容与尊重


题记:此文发表于20110419人民日报。今日是全国读书日。人民日报整版发表几位作者关于读书的文章。此为原文,发表时略有删节。

 

人之读书,可以有多种目的,但大略说来可能是两类。一类是抱有功利性目的去读书,一类则可能把读书看做一种生存方式。

学生为了考试要读书,公务员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或官场应对能力要读书,还有人为了消遣也会读书,这类读书大多有功利性目的。在一个好的知识传播环境里,即使这类读书也会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变得智慧与高尚。

如果一个人无论读书与否,都显著不影响他的物质生存水平,却仍然手不释卷,则可认为他的读书是一种生存方式。多数情况下,从事科学创造的人读书,尽管与职业...

Read more

理论之树常青


  题记:此文发表于近期新闻周刊。标题在发表时有变化。

 

记得一位思想家说过,如果理论与现实不一致,那是现实错了。这个看似荒诞的说法,其实有很深的道理。自然,思想家说的不是随便什么理论,而是在思想家看来经得住证伪的理论。但现实会何错之有?其实还真可以错。任何所谓现实,在被成为描述对象时,已经成了主观的东西;当我们说现实错了的时候,其实是指人对现实没有看清,只看到了“伪现实”。我想以我对民主政治的研究说明这个体会。

全世界存在一个巨大的“现实”:绝大部分国家有一部比较标准的符合民主政治原则的“宪法&rdquo...

Read more

“三农”的性质在发生变化


  有时候,常挂在嘴上的话题,我们自以为总能知道个大概,其实不然。所谓“三农”话题就是这样。过去讲到“三农”问题,通常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三个方面。经过国家多年努力,这三方面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尽管这三方面问题仍然存在,但其背后的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对此需要有清醒认识。

  首先,粮食增产逐渐转变为农业竞争力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保持主要粮食品种的供需平衡,粮食的绝对生产能力并无问题。粮食最终产出,除气候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和农民的投入意愿,后二者又取决于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

Read more

让传统乡村社会成为一个“传说”-----论从乡民到公民的转变


在当今中国急剧变革时代,思想界的活跃程度可与“五四运动”比肩,只是两个时期在媒体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思想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和农民的变化轨迹。这个变化在大的社会转型洪流中看起来是小小的支流,实则与中国社会转型成功的命脉息息相关。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各界若能认清农民问题的性质,特别是决策层对农民转变的路径有正确把握,将有利于中国顺利完成转型任务。但从一些渠道披露的文献看,我国社会各界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远未取得基本共识。这种情形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一个危险。

 

一、认识农民问题要逻辑一致,不要自言自语

知识界需要把农民问题当做一个科学问题来对...

Read more

绝望时,手伸向社会主义


写下这略有温情的题目,心下却是极度悲伤。

一位年轻母亲,本是青春年华,但因为她两个双胞胎儿子脑瘫,磨难13年后毅然走上了不归路。她先溺毙了儿子,然后自杀。可以想象,她陷入了巨大的绝望深渊。她曾是白领,在这样一个关头仍坚守着自尊,也尊重逝去的孩子;她为他们整理了衣衫。她经抢救活了过来,但我笃定,她的心永远将伴随她的一双儿子。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位网友说,仅看了新闻标题,就没有力量再往下看。旁人如此,可怜那位母亲是什么情形?她的13年是怎么过的?

有统计说,中国人口中有5%左右的残疾人,其中有重度残疾的人也应在千万之上。这些人的亲人们,不也像那位母亲一样么?

人之苦难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