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袁萌

现为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教学天文系。毕业后,数十年一直从事数学基础及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1997年以后,开始转向软件及其产业模式的研究,专注于Linux技术及开源产业模式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发表了数十篇关于开源软件及产业模式的研究文章,同时大量翻译国外的技术理念和开源运动的发展情况,主张“原汁原味”地引进Linux技术,坚定不移地宣扬开源软件,推动开源社区的发展。在IT业界积极主张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反对盲从、反对迷信、要走自己的路。

玻尔光量子效应带给我们什么?


  1913年,玻尔(Bohr)经过复杂的无穷小演算,根据经典电动力学与量子理论,确立了原子结构模型,并且预言电子“跃迁”会释放光量子的物理效应。至今,时光已经过去100年,玻尔的光量子效应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为纪念玻尔的伟大功绩,现将玻尔头像引用如下:

 

    大家知道,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就是根据玻尔的光量子效应设计的,设法让电能提升电子的能量(位能),然后让其自然“跃迁”回去,此时就发出“光量子”,产生发光的量子...

Read more

纳米除污,势在必行


  6月11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题为“我国10%耕地遭重金属污染,东北黑土地或消失”,读后感到十分震惊。为什么?

  该文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

Read more

纳米人工鼻搜寻癌细胞


   近日,西班牙巴塞罗拉大学的纳米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人工鼻”(Artficial Nose)用于追寻人体内部的癌细胞,取得成功。

          下图是癌细胞的表面附着黄色纳米金粒子的情景:

  癌细胞表面丑陋的样子,谁也想象不到。纳米科学家将纳米金(Gold)粒子分散液注入人体,由于癌细胞表面的特殊性(抗原性),不断吸附纳米金粒子。然后,利用光声学(Optoacoustics)的原理,利用激光束照射加热,使得癌症患病区产生超声压力波,采集这些信息,最终经由计算机处理,形成三维...

Read more

微电子向纳电子转型加速


  实际上,奔4个人计算机已经采用了90纳米技术,开始了从微电子向纳电子的历史转变。现在,情况怎样呢?

  当今,各种手持移动设备“满天飞”,不到2~3年就要“换新款”。如今,手机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移动设备要求处理器既小巧又节能,这下可忙坏了世界芯片生产厂商,他们都开足马力搞“大生产”运动。

  6月4日,在美国纳米技术官方网站(www.nano.gov)上刊出一则消息:全球最大的28纳米单晶硅园片(Wafer,圆形硅片)供应商因供不应求,下个月将会有“大麻烦”,...

Read more

纳米医学治疗癌症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患有癌症的病人往往拒绝治疗,因为,治疗过程确实太痛苦了,不如去死。怎么办呢?

  6月6日,Phys.org网站发表文章,题为“Nanomedicines promise fewer side effects in treating cancer”,大意是说,现今,纳米医学(Nanomedicine)承诺:治疗癌症有较少的副作用。新一代基于纳米粒子的治疗方法的目标是,由于纳米粒子极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根据这些纳米粒子的化学成分,纳米医学治疗方法可以使这些纳米粒子直接攻击(slip into)癌变组织,甚至是攻击单个的癌细胞,而设法躲开(steerin...

Read more

纳米饮水思源,原子结构探秘


  如今,纳米盛筵已经开始。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前人对原子探索的辛劳。本文简要回顾原子结构的探索历史。

  大家知道,原子(Atom)很小,但是,到底有多小?就说不清了。其实,原子的大小是物理学家使用微积分数学工具(或“无穷小”的数学分析)严格计算出来的。宇宙中原子的大小有一定“规律”,不是随意的。也就是说,其他星球上的物质原子与我们地球上的原子是一致的,宇宙是统一的。我们先看一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以上就是类氢离子(Ion或Atom)内部结构的真实写照示意图,人们称其为“Rutherford–B...

Read more

室内空气节能净化之王


  2001年7月6日,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颁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至今时间已经过去是多年了。近年来,该”纲要“取得了显著的实效。表现何在?根据何在?

  通过网络搜索,我发现一款产自国内某地的室内空气节能净化的纳米产品(液相纳米二氧化钛,不妨称其为”空气净化之王“),以下是该纳米产品的资料说明(图片):

  为什么称其为”空气净化之王“呢?这是根据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而言的:由图可知,该产品呈现淡金黄色、透明度很高...

Read more

纳米时代与现代无穷小分析


  6月3日,我漫步在北京中关村北大街(原来是一片宽阔的苹果园区),心中思念着那些已经离开人间的科学院计算所老朋友们,不知道他们现今在天堂里面生活得怎样?

  近日,我的头脑里面几乎都是纳米(Nano)。昨日,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前往位于北京白石桥的“国家图书馆”查询一下有关纳米时代(Nano Times)的无穷小计算(也叫“无限小分析”)的进展情况,有所发现,在此与你分享。

  1976年,H.Jerome Keisler的名著“Elementary Calculus: An Infinitesimal Approach&...

Read more

迎接第五次工业革命浪潮,不当纳米知识文盲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国内有不少人对纳米文字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不屑一顾,甘当现代“纳米文盲”。此言有何根据?

  5月30日,重磅评论文章”Nanotechnology -- Who will be the leaders in the fifth technology revolution?“终于发表了。此文刚一发表,让世人震惊。为什么?

  该文作者将全球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5个历史阶段:

  1)1780至1840(第一次工业革命):The steam engine, the textiles industry...

Read more

纳米技术是云计算的大救星


  云计算的一个大难题就是所谓的“云存储”,也就是时刻在不断迅速增长的电子数据“大爆炸”。怎么办?

  大约在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Alex Zettl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由铁纳米粒棒构成的“记忆单元”(Cell),其工作原理图示如下:

  由上图可见,呈黑色的铁纳米棒(直径10nm)在碳纳米管内可以发生位置移动,其不同的移动位置(或状态)代表1或0,构成所谓的“记忆单元”,其阵列构成极高密度与稳定的物理记忆载体,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