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银河

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译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
——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阅读尼采之十九:做一个精神上的立法者


       尼采:真实的哲学家是指挥官和立法者。他们说:它应该如是!正是他们决定人类的来由和去向……他们的认识就是创造,他们的创造就是立法,他们的真理意志就是权力意志。

       真正的哲学家应当是立法者,当然,这个立法不是狭义的立法,法律意义上的立法,而是广义的立法,是精神意义上的立法。他们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当怎样生活,应当怎样行事。只有成为在这个意义上的立法者,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才是成功的哲学家。

 &n...

Read more

建议取消淫秽品罪


现行的淫秽品法是一个违反宪法、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是文化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严刑峻法。

 

一、违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由于淫秽品是人类想象力制品,是言论,不是行动,因此淫秽品法与宪法的言论自由条款是相互矛盾的。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我们应当或者修改宪法,或者修改淫秽品法。我建议在宪法中保留言论自由的条款,取消淫秽品法是这一建议的逻辑结果。

二、公民消费淫秽品的权利受宪法保护。正如宪法中并无“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吃饭的权利”字样一样,宪法中也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性权利”的字...

Read more

阅读法拉奇


       今天读完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本超凡脱俗的书。我很喜欢。书中谈到了自由、平等和进步等问题,几个童话是关于暴力所造成的不公正,制度所造成的不公正,以及进步和改变的艰难,你抱着希望,以为世界会变得更好,可是它还是令人绝望地保持原样,什么都没有改变。法拉奇一生致力于自由和平等,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上所有的不公正,但是看来她的结论很悲观。

       其中关于家庭和工作的看法我很激赏:

     ...

Read more

阅读尼采之二十四:关于艺术


    尼采:“艺术,她在人生的光景上披上了一层含混的思想的面纱,使生灵挨过生涯。”

    如果没有艺术,我们将怎样“挨过”一生?人世间,现实的生活不过是吃喝拉撒睡,没什么意思。艺术则是我们所有可怜的生灵中的一小批精华从平淡的生活中硬生生创造出来的美,完全是无中生有。没有他们,没有他们创造的美,我们怎样熬过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全都应当向艺术家致敬,感谢他们创造出美,供我们享用。当然,必须是真正的美,而不是那些徒有艺术之名而无美之实的东西。

    昨晚看了一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为他们对艺术的真诚...

Read more

对废除聚众淫乱法提案的几点解释


就取消聚众淫乱罪的提案,有几位记者提出了一些疑虑,归纳回应如下:

一、              主张取消聚众淫乱罪并不是提倡聚众淫乱。在一个事事受到严厉管制的社会,人们才会这样想问题:只要有人提出某项行为不必严厉处罚,大家就认为他是在提倡这种行为。我过去的一些主张就是这样被人误解的。当我说不必严厉处罚一夜情时,有人马上认为我在提倡一夜情;当我说换偶不必严厉处罚时,有人马上认为我在提倡换偶;当我说不必严厉处罚同性恋时,又有人马上说我在提倡同性恋。就是这些人...

Read more

做一个快乐的人


    那天全家聚会,姐姐告诉我爸爸得脑血栓之后说过的一句话,使我相当震惊。他说:“我这辈子没有一件高兴的事。”此话听去如此沧桑,如此凄凉,正是爸爸一向秉持的极端风格,他说此话时的样子呼之欲出。
    我想,人的高兴与不高兴有两个维度,一是主观,一是客观。从主观维度看,生活目标越高的人越不容易高兴。一个懵懵懂懂过日子的人常常可以很高兴,而一个给自己订立太高生活目标的人就会不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目标都没有实现。爸爸的抱负肯定是挺大的,没有实现,所以会不高兴。客观维度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得了冠军的就比得亚军的高兴,当了部长的就...

Read more

阅读尼采之二十三:自由思想者


       尼采:“这些自由的思考者不得不遭到大量诽谤,这些诽谤是人们投向所有那些通过行动冲垮习俗束缚的人的——一般说来,他们被称为罪犯。凡是废除现存习惯法的人迄今为止总是首先被认为是坏人。……历史学几乎是排外地论及这些后来成为好人的坏人!”

       看来这就是挑战习俗的自由思想者的命运:被当作坏人,罪人,被诽谤,被咒骂。但是他们后来成为好人,历史会这样来评价他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Read more

阅读尼采之二十二:习俗,传统,道德


       尼采:“道德就是对习俗的服从,无论它是什么种类的习俗。然而,习俗是传统的行为方式和评价方式。……自由的人是不道德的,因为在所有事情中他决心依赖自己而不依赖传统。在人类所有原始状态中,‘恶’表示着与‘个人的’、‘自由的’、‘任性的’、‘与众不同的’、‘意料之外的’、‘不可靠的’等概念相同的意义。……人们所以服从它,不是因为它要求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在要求。——这种面对传统的感觉与一般的恐惧感有什么区别呢?它是在有支配作用的理智面前对一个不可理解的无限的力量的恐惧,是对某种超越个人的东西的恐惧——在这种恐惧中...

Read more

阅读尼采之二十一:习俗和它的牺牲品


       尼采:“习俗起源于两种思想:‘团体比个人更有价值’;‘长远利益重于暂时利益。’由此得出:团体的长远利益无条件地优于个人的利益,甚至优于个人的短暂的幸福,而且也优于个人的长远利益,甚至优于他的生存。即使个人受到有益于整体的安排的损害,即使他在这种安排下失去活力,由于这种安排而死亡——习俗必须维持,牺牲品必须提供。”

       习俗的安排是这样排序的:第一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