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到今天,面临的是中国全面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对国际会引起巨大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进步,更是中国在为世界市场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世界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中国发展问题正在由经济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政治问题需政治解决,而不能将一切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教给科技解决,科技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政治问题。这是近代中国“实业救国”失败留下的重要经验。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已面临的已与与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同:比如城市化、制造业的发展造成资源短缺、社会分化导致的大量的社会问题等。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成功的解决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遗留问题,邓小平时代的商品经济、市场经...
作者文章归档:张文木

大国崛起的逻辑
孟子曾对“大国”概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有很好的表述,他说“以仁假力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公孙丑上”刘俊田等译注:《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5页。)这里的“霸”讲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霸权”,而是有影响力的国家;所谓“仁”,讲的是国家制度,而“力”则是一个国家的现实国力。这样,大国崛起就应具备国力和制度这两个要素。其中,国力是资源转换形式,因此,大国首先应是资源占有和控制较多的国家。孟子的话,对现代国家崛起的研究,也同样...
人生沉思录(增十八下)
人生沉思录
张文木
    137.百分之百努力后的结果,便是命运。
    138.昄依即归一。
    139.师道无情,敌是恩师。
    140.在远古生存竞争中,被打败并从森林落荒逃出的,后来便发展为人类;而昔时胜利并占据森林的,则成了被人类追猎捕杀的猿猴。
    141.参天大树生长于荒野,旷世英杰诞生于边缘。
    142.大树下面尽小草,这是因为大树在上面为小草遮风挡雨的同时,也在下面吸尽了小草生长所需的养料。
   ...
谈谈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与宽容
谈谈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与宽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张文木
青年时信奉孔夫子说的“学而优则仕”,但随生活阅历的增长,才觉得孔夫子这句话,听起来好听,但不易实行。
我们知道,“学”与“仕”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实践形式,其运作也各有其难以替代的特殊规律。政界的运作规则多是垂直的,行政的有效性及其副作用均源自它的垂直性,垂直则要求人事服从;而学术的运作规则多是横向交流的,学术的有效性及其副作用则源自它的平等性,平等则拒绝服从。在学者那里,他们关注的是“天理”,而在为政者那里,他们关注的更多是“人欲”。[①]学者通过天理来改变人欲,而为政者则是通过人欲来实现学者认识到的天理。目标一样...
从科学技术史看中国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
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然经济时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科学技术,不能简单的评价好或坏。中国封建时代科技创新的成就很了不起,李约瑟对此作了扎实地总结。当时欧洲面临的是“黑暗时期”,中国文明延续几千年,是最后一个衰落的,这说明在四大文明中,中国的文明可持续性最强。国家生命期的寿命与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同样的道理。
当时的全球化是农业全球化,现在是工业全球化。农业全球化时期中国是领先的,价值主要以耕地为实现载体,生产的优势方式是庄园农业或者中国的东方小农业。但另一方面看,那个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是很有限的,东方的...
改革不能丢掉人民的利益
国家要成功,必须获得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中国的改革就必须有人民性,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改革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人民的标准。我们知道改革能解放生产力,但革命也能解放生产力。如果改革将中国生产力改到需要革命来进一步解放,那中国的改革就失去了历史进步作用。中国改革的底线就是不能把共产党改革到人民的对立面;国企改革,不能改出“二七大罢工”。
规则决定价值,而规则却是由有利益倾向的人定的。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经济规则是西方人定的,这对我们极为不利。我们应该反思。反思的核心还是毛泽东在延安说的那句老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
大风起兮云飞扬
——读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有感
这个世界在变化﹐唯有渴望不能改。
9.11之后﹐世界的渴望一下子从“和平与发展”凯歌巅峰﹐飞流直下﹐急转为反恐大合唱。一时间﹐似乎“反恐”成了“时代的主题”﹐当然也成了学术研究的主题。最近读到王小强先生新着《“文明冲突”的背后 — 解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一书﹐[1] 小强先生以大历史为背景﹐以公平与效率为逻辑起点解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视角在一片喊“打”的同类研究中是独特的。南怀瑾先生为“桑尼研究系列”作总序。肖梦的序言说她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小强先生的这本着作中找到回答。我想这本书所反映的思想是有一定分量的。
有分量的研究﹐除了研究者个人学养...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一、 在大国兴衰史中,被打败并由此衰落的,多是富国
以前开会有人找到我说:“你的文章我看了,确实不错。”又说有些事要跟我商量一下,他说美国惹不得,美国太强大了,不敢惹。我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美国是大哥大,咱们也想跟人家好,能让且让,但你说让到哪儿呢?让总得有个底线吧。这底线你能告诉我在哪儿吗?台湾...
美国“世界治理能力”正在衰落
张教授从国际社会的均势理论、雅尔塔体系以及美国世界治理能力衰落三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的崛起,同时他结合当今国际社会的现状,分析了大国崛起的趋势。
实力逻辑和力量均势
记者:什么是实力逻辑和力量均势?
张文木:实力逻辑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外交哲学的核心,通过国家间的力量均势制衡而不是消灭对手国家,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治理世界经验中最高智慧和最精髓的部分。...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二)
2000年我去印度,体会到了当时尼赫鲁搞"混合经济"的后果。尼赫鲁开始时也搞社会主义,后又转为"混合经济",既有私有制又有公有制,结果步履维艰,用一点地就给地主钱,生产资料的交易成本极高。地主在议会有代表,可维护其私有利益。印度基础设施至今仍特别差。差到什么程度呢?我在新德里,有一次印度整个北方停电有两天之久,说是哪出了故障,电力系统坏了。这要在西方,甚至在中国,都是事关国防安全的大事。而在印度这事却是此起彼伏,经常发生。印度北方有些邦至今都是最富的大地主掌权。南方共产党搞得好,受到人民拥护,南方喀拉拉邦大街小巷挂的尽是镰刀斧头共产党党旗。在印度任何书店都能买到马恩列毛的书,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