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必须用法治和发展民主的方式,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解决富起来之后的“分蛋糕”和权力制衡的问题。如果不在政治体制改革上遵循小平的指示,“步子更大一点,胆子更大一点”,而是缩回到一个只胆战心惊“维稳”的状态,迟早会葬送小平同志改变中国社会和命运的改革开放事业。
2012年1月,是“小平南巡”20周年,媒体、民间和学界纪念这个中国当代史上最伟大事件的活动逐渐升温。在当下中国社会思潮混乱,利益集团阻挠改革,一些领域出现倒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命运攸关的特殊时期,各界高调纪念&ldqu...
作者文章归档:马光远

联系:
[email protected]
减税,放经济一条生路
只有限制政府收入的上限,才有可能真正降低总体税负,也才有可能进行税制结构的优化。如果政府不能控制总体税负,沉重的制度成本进一步削弱经济的竞争力和造血功能,扼杀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1年中国经济数据中,除了GDP增长引人注目,CPI年底开始下降令人欣慰之外,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大关也成了一件颇受争议的事件。
看看10年以来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吧。通过分析可发现,从2000年到2011年的这11年,中国财政收入分别为1.3万亿,1.6万亿,1.89万亿,2.17万亿,2.64万亿,3.16万亿,3.94万亿,5.13万亿,6.13万亿,6.8万亿和8.5万亿...
穷途末路的土地财政
中国土地财政的盛宴其实已经结束,地方政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早和土地财政吻别,拥抱实业,拥抱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2011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除了让开发商感觉到地产的严冬之外,长期以来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也为土地收入的减少而头疼。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130个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上海土地出让金1260亿元,居全国第一,但与前年相比减少16.7%;北京位列第二,同比减少37.9%,降幅非常明显。
我们看到,前两年房地产火热的时候,全国的土地交易异常火爆...
最低工资标准恰是经济复苏之必需
素以惊人之语闻名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卢光霖2月14日在广东两会上表示:“政策不能华而不实,现在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但一些法规使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所以最低工资标准就别再搞了,更多人有份工才最重要。”
这是继有些学者提出暂停《劳动法》的执行、暂停带薪休假等建议后,又一个要求停止《劳动法》个别条款的提议。纵观这些建议,其基本思路就是在金融危机的特别时期,通过压缩劳动者的薪酬待遇和福利,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企业倒闭的风险。
对于最低工资标准,在经济学上一直存在争议,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而延宕立法,...
蒙牛360与草莽时代
蒙牛的“抹黑门”,让国内乳业巨头之间的江湖恩怨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尽管将此事件归结为“安勇事件”,警方也在刻意地强调事件没有更多的深层背景,但事实上,这更像是一个“此地无银”的滑稽声明。
对这个事件进行法律解读的空间和意义并不大,有意义的是,对于乳业这么一个竞争并不充分的行业,为什么行业巨头之间,却用恶性竞争的手段来圈占地盘。
众所周知,自“三聚氰胺” 事件之后,中国乳业的公众声誉一落千丈,行业的公信力几近破产,这给了一直想进入中国乳品市场的外资绝佳的机遇,外资...
发展实体经济先要消除楼市泡沫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在这一总基调下,在具体的政策举措方面有不少亮点:比如,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第一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很显然,这种说法的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和“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表态可谓不谋而合。
在此之前,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在欧债危机的阴云密布下,决策者为了保增...
坚持楼市调控是实业回归前提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这一总基调下,在具体的政策举措方面不无亮点:比如,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第一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很显然,这种说法的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和“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表态可谓不谋而合。
在此之前,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在欧债危机的阴云密布下,决策者为了保增长而再次放松房...
不改革 中国经济就没有未来
面对全球经济的长期衰退的事实,中国最好的应对绝对不是为了稳定而稳定,甚至就为了明年一年的漂亮数据而牺牲改革,这种鼠目寸光的政策最终会让中国经济无路可走。只有在危机中启动改革,沉下心来解决中国经济多年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才能柳暗花明,走出困局。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今天闭幕。这届被称为10年以来最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于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定调会”已经对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定调,因而在大的方向上没有任何悬念。
12月9日的政治局“定调会”对明年宏观政策总的描述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入世十年:改革带来进步,开放带来繁荣
十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入世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所言,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的确,十年以来,中国的GDP从全球的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中国也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是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但这些数字并不能代表中国入世的全部意义,甚至最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不健忘,我们应该记得,在入世的前夜,国内讨论更多的不是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而是国门打开之后,中国可能面临的各种难以回避的挑战。然而,十年之后,我们发现,十年前的担忧...
房产税全国扩大试点不可操之过急
鉴于“限购”的短期效应,及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推广房产税的大方向并无疑问。但若只强调收房产税却不着力减税,则会带来负面效应。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表示,今年底将在总结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出台房产税扩大试点的方案。贾康同时认为,“政府调节房价未来的方向,将是以房产税等经济手段来逐步替换‘限购令’这样的行政手段。”(《中国证券报》12月8日)
在当前房地产处于深度调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一些城市的限购令即将到期的情况下,这种表态的确具有多层面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