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家改革和制度建设能否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成为阻力。
近来,“我国人均将突破1万美元”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到了能否突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迈入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关键时刻。
“中等收入陷阱”,或许本身就是个“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东亚...
作者文章归档:马光远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家改革和制度建设能否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成为阻力。
近来,“我国人均将突破1万美元”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这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到了能否突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真正迈入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关键时刻。
“中等收入陷阱”,或许本身就是个“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东亚...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即使在房价大涨的年份,房地产企业每年破产关闭的数量也在300家左右,今年相对于2018年同期,房地产企业倒闭的数量是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仍然属于正常范畴。
这两天,一个关于房地产行业刷屏的报道是: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放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创下历史记录。
报道里面特别提到我上一篇文章的一个观点: “未来中国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开发商都会死掉!”。这也意味着,这张房企破产名单还将继续增加。有些报道根据我的这个观点,甚至夸张地推算出...
在房地产新的周期下,简单的说房价涨跌毫无意义,涨跌会成常态,不会出现过去那样有规律的“两年调整,三年上涨”这样的周期。
你对历史了解的越详细,你才能够对悄然发生的大变局警觉的越早。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将自己相当的精力放到历史研究中去的主要原因。因为简单的研究经济,不仅难以洞察经济的动态和真相,更重要的是,缺乏历史视角而只有理论逻辑的现代经济学本身存在基因的残缺,既不能很好的解释过去和现在,也无法预测未来。
只懂经济学的人,其实是什么都不懂的呆子。我坚信,总有一天,被很多人遗弃的历史学派会重新回到经济学的中央,因为只有历史的眼光,才能在大变局的黑...
一季度,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交量的大涨,让市场惊呼“小阳春”的到来。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小阳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是有特定含义的。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著名的一次“小阳春”是10年前的2009年,那次“小阳春”最终演化成一波房地产市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在10年之后,大家关注“小阳春”,背后的最大关注并非“小阳春”本身,而是这波“小阳春”会否像10年前一样演化成一波&ldqu...
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了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外界最为关注的GDP增速录得6.4%,和去年四季度持平,高于外界的预期。
对于中国的经济数据,历来都存在不同的解读。
比如,对于6.4%这个数据,从一个角度看,这个数字和去年第四季度持平,说明经济没有之前大家预计的那么悲观。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6.4%的数字仍然是近30年来最慢的数据,说明经济本身仍然处在底部,不能过度乐观。
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经济数据的解读,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中国经济的现实而就数字解读数字。比如,过去几年,对中国经济数据最离谱的解读是,拿当下的经济数据简单的和过去的进行对比。...
2018年以来,很多人对中国经济表示了焦虑和担心,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数据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我的不少同行讲了很多危言耸听的话。比方说,有人讲贸易摩擦会改变中国的国运,还有人讲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洗洗睡了。
可以说,整个2018年,我们是在各种专家言论的恐吓下,好不容易活到今天的。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你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听专家的,除了我。
那么,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在这里,我想从一些常识出发,告诉大家应该怎样看经济。
老祖宗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应该辩证来看,比方说在介绍宏观经济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两个词:...
近期有两件事引发国人的关注:一是滴滴顺风车再次出现安全问题,引发国人对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国人出行问题的反思;二是今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销量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和汽车行业的人交流,他们普遍对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比较悲观。
顺风车引发的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以及汽车产销量的下滑,本质上反映的仍然是14亿国人的出行问题。这么多年来,在国人的出行问题上,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追时髦,过于依赖私家车,而没有从多元、绿色、环保等角度,为国人的出行设计多层次的立体式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出行方式的选择。
1
低速电动车的强大生命力,不输给网约车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出现安全问题并非...
最近有两件事引发国人的关注:
一是滴滴顺风车再次出现安全问题,引发国人对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国人出行问题的反思;
二是今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销量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上半年汽车产销量达到1405.8万辆和1406.6万辆,同比增长4.2%和5.6%,和去年两位数的增速相去甚远,到了7月份,汽车产量环比下降10.78%,同比下降0.66%;环比下降16.91%,同比下降4.02%。和汽车行业的人交流,他们普遍对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比较悲观。
顺风车引发的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以及汽车产销量的下滑,本质上反应的仍然是14亿国人的出行问题。在中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周期的过程中,7亿...
最近关于房租暴涨的讨论非常有价值。
在房价仍然牵动公众神经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一些城市房租的快速上涨则直接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7月,部分热点城市的房租同比上涨接近20%,有一些甚至达到了40%。
我看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每年季节性的上涨,特别是六七月是租房的旺季;
二是一些城市清理合租以及低端租房,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三是中介和机构囤房,哄抬价格;
四是资本介入长租公寓,资本要求有高的回报,导致房租上涨;
五是金融机构在玩杠杆,一旦杠杆断裂,不仅租的房子要交出去,已经交付的房租也打水漂。
...《新华日报》在8月14日发了一篇《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引起了热议。文章提出,
在未来二三年内,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龄妇女逐渐退出育龄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导致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结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然面临断崖式下跌。
文章由此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
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