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金岩石

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87~89年为哈佛大学索罗斯基金学者。1990年进入美国证券业,1994年创办三普证券公司,199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柜台市场上市。2001年底回国发展,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国际战略委员会主席,负责组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2003年负责改组成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湘财荷银基金公司。2004-05年受聘为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订小组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专家,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释义》第一副主编。2008-2010年担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10年荣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国美内战升级 陈晓胜算几何?


    国美内战已拉开战幕,黄陈之争谁将获胜?9月28日将揭开谜底。值此关键时刻,黄光裕家族增持股份、陈晓团队游说股东,企业内部的管理权与控制权之争又在创造管理学的经典案例。从道义上讲,陈晓的行为是守本守利不守信,合理合法不合情,所以引来许多道德批判。抛开法理和道德之争,仅从公司商战的角度看,黄光裕的违法违纪行为使陈晓略占上风,否则陈晓不会铤而走险,然而就在此时,陈晓连续打出三张错牌,使其可能险胜的战局陡然生变……

  错打业绩牌

  陈晓团队的第一张错牌是业绩牌。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国美经营业绩超出市场预期,陈晓团队...

Read more

如何看房产空置?


  房价之争走火入魔,空置房也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空置房有两类,一类是开发商的“捂房不卖”,另一类是购房者买了不住。前者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后者是目前市场的关注,在多数情况下,购买后空置的房产是家庭的投资性资产,代表了房产的投资品属性。

  据说,曾经有人开着飞机拍摄全球15个中心城市晚上不亮灯的房子,由此计算各大城市的“黑房率”,北京上海悉尼排名三甲,澳洲的经济学家觉得奇怪,说澳洲早就过了房产投资热的阶段,于是把悉尼市的“黑灯房”重新验证了一次,发现多数在悉尼空置的房子是中国人买的。可见,中国人投资房产的偏好...

Read more

企业文化的普世价值(上)


 企业文化的普世价值(上)

  本文首发于《中外管理》2010年9月4日。 

  企业家是百里挑一的稀缺资源,其价值实现却有赖于资本和团队,而资本和团队自愿“押注”于企业家的创新,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精神上的认同,所以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领导力和企业文化。

企业“活宝”

  许多企业家把文化视为企业追求卓越的无价之宝。但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企业家的“跳槽”或“下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会随之而变。一个企业的文化,通常就是该企业一把手的文化,在一把手“活”在企业之时,他所推崇的文化就是“无价”之宝。由此看来,文化彷佛是企业家的“活宝...

Read more

创业板的合理高估与高管辞职


  关于创业板市场,业内最有争议的是创业板公司的高估值是否合理,最近传出创业板高管“集体辞职”又引发热议。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已近一年,大量股票解禁在即,此时高管辞职自然会产生套现出逃的联想。其实,坊间流传的33名辞职高管持有股票的人不到一半,多数人也并非核心高管,所以在我看来,市场关注的还是创业板的高估值能否持续?股票解禁是否会引发创业板的股价暴跌?

  和主板的平均市盈率相比,创业板的股价明显偏高。美国纳斯达克100的平均市盈率仅12倍,而中国创业板100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高达73倍。如何看待中国创业板的高估值呢?中国的创业板开盘不足一年,因此可比的估值...

Read more

楼市调控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楼市调控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本文首发于《华夏时报》2010年8月28 。

   楼市调控应疏堵结合
   双轨价格
   古时连年水患,大禹治水成功的秘诀在于变“堵”为“疏”,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也是以“疏”为本,疏堵结合,让四川人民受益千年。楼市调控一味追求压开发商降价其实无济于事,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房价若真的降了,今天义愤填膺的房价“斗士们”多半会翻身入市,房价又会像弹簧一样弹得更高。仅有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于事无补,还会火上浇油,因为这是“堵而不疏”。若把保障房体系和商品房体...

Read more

商用房产缘何被低估


   商用房产缘何被低估

   本文首发于《上海证券报》2010年8月24日。

   2009年,货币放量,房价飙升,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经济现象是“商住倒挂”,即居民房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商用房,导致在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心商务区出现了住宅价格高于同等商用房产的价格。比如北京的CBD地区,住宅均价高达每平方米4.2万元,商用房产的均价为每平方米3.5万元。城市房产价格“商住倒挂”的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住宅市场的泡沫高企,二是商用房产被市场低估。

   商用房产缘何被市场低估?从金融学的角度看,这是因...

Read more

CPI上涨背后的粮价之忧


  CPI上涨3.3%是高于预期的,二季度经济增速冲高回落,7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继续下滑,7月的PPI上涨幅度也在下降,唯独CPI逆势上扬,创出年内新高。有人担忧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升,其实不然,从CPI的统计分类板块看,以3.3%为中值,高于3.3%有两大类别,一是食品类上涨6.8%,二是居住类上涨4.8%。食品类在CPI统计中的权重高达34%,居住类的权重为14%,两项合计占比高达48%左右。中国CPI统计的居住类不含房产,主要是房租,所以7月CPI的上涨主要来自于食品和房租的上涨,在食品类中涨幅较高的是粮食价格。

   房租上涨主要是楼市调控的政策效应,在楼价下跌的预期之中,购...

Read more

银行压力测试与“房价下跌情绪”


  楼市政策调控的目标有官方的正版,也有坊间流传的“山寨版”,而“山寨版”解读的房价下跌多半与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有关。在4月份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上,某发言人预测楼价将全面下跌,下跌幅度在30%以内,依据为: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表明楼价下跌30%不会引发金融风险。最近又有银行的压力测试了,据说要测试楼价下跌60%,我想“山寨版”的政策解读要有更新版,应该有人推断楼价将下跌60%了!

   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是风险管理的常规行为,原来没有媒体关注,所以压力测试的量化指标和市场预期无关。现在由于观察楼价的“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