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理群

男,1939年1月30日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1960—1978年先后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钱理群寻找北大精神讲演(录音文字)


钱理群寻找北大精神讲演(录音文字)



文字整理:北京大学“我们”文学社



主题演讲:



今天我们是几代的北大人在这儿聚会,我刚刚想了一下,我是30年后的一代,看到这里有几个蔡恒平他们是60后的一代,然后70年后的一代,在座的是80年后的一代,这么几代人这样聚在这里啊,来纪念北大的110周年。这是一个民间的纪念,所以我很自然地想起十年前,北大的百周年校庆,那是非常热闹的非常轰动的,但是当时呢,实际上百周年校庆也有两种纪念,一种就是官方的纪念,那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另外还有一种民间的纪念,我们当时还专门演出了一出话剧叫做《蔡元培》,当时围绕《蔡元培》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其实中心就是要寻找老校长,...

Read more

钱理群: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将灾难转化为育人、治国的精神资源

“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是学堂主持人逄飞给我出的题目;而“震灾中的思考”是我主动要讲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日子,我,相信我们大家都一样,整个心都扑在“震灾”上了,我们所有的言说,所有的思考,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了。这是此刻我们唯一愿意、甚至渴望彼此交流的话题。而且,正是震灾使我们对什么是“当今之中国”,什么是“当今之中国青年”,什么是当今的“时代精神”,以及“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承担什么责任,都有了新的认识。正像震灾中的幸存者,北川中学的高一学生贾国伟在他的日记里所说:“世界变了,原来的一切都变了”(见2008年5...

Read more

钱理群:“以作家和作品为主体的文学史”写作的尝试


钱理群:“以作家和作品为主体的文学史”写作的尝试
——写在前面①


这本是应朋友的约请,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写《大学文学》我所承担的“现代文学”部分的文稿。这自然是一个文学普及的工作,我却额外地赋予了某种学术研究的意义,试图进行文学史写作的新的尝试。把普及工作当作学术工作来做,这是我近年的习惯性做法。这也和我这些年热心于公益性工作,学术普及工作,又念念不忘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的心态有关。而学术研究工作,我最看重的,除了鲁迅研究,就是文学史的写作。我经常关注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并且有许多设想和计划,一有机会,就想尝试一番。
这回想尝试的是“以作家和作品为主体的文学史”写作。...

Read more

钱理群:文怀沙根本没有什么学术成就


受访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中山大学史学教授、长江学者桑兵,以及中国屈原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建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等学界专家


钱理群等学者质疑“国学大师”文怀沙学术地位:


“他根本没有什么学术成就”


日前,传记作家李辉发表文章,对声名颇盛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口诛笔伐,提出了3点致命质疑,称其出生时间前调了10年;把因流氓罪入狱写成因“反毛泽东思想”得罪;自称“国学大师、楚辞泰斗”,但其楚辞研究水平只相当于一中学教员。


这些质疑立即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如果李辉这些论断是真实的,对“百岁文化老人”、“国学大师”文怀沙的打击将是沉重的,其公众形象将轰然倒塌,其所作...

Read more

钱理群:“鲁迅”的“现在价值”


 一、“鲁迅”是谁?
    
    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鲁迅当然就是中国的周树人,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 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

Read more

钱理群谈五四精神:要警惕科学民主极端化


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日前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特别举办“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百名学者齐聚燕园,探讨五四精神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会议期间,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山大学教授林岗、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鲍国华等接受新浪访谈,畅谈他们对五四精神的看法。钱理群教授认为现在谈五四更多强调其科学、民主与启蒙,但同时还应警惕科学和民主极端化,从而忽视人本身的自由与平等。以下为访谈实录: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五四


  主持人:在现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五四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钱理群:从五四的角度来说,这次会议很多人都反复谈到一点,就是现在对五四的评价。社会上有些人、有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