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耀邦

马耀邦(Ben Mah),加拿大专业投资家,时事评论家。著有

1) 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 ----------2008.10.1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2) 美国批判-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混乱 ----------2010.07.1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3) 美国衰落-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 ----------2010.09.27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4)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待出版
他的多篇政治经济评论被许多国内杂志、网站转载,并受到欢迎。

马耀邦(Ben Mah):奥巴马的中东政策——花言巧语与现实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花言巧语与现实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0年12月,一名突尼斯的街道小贩引火自焚,结束了其生命,这随后引发了突尼斯、埃及的政权更迭以及利比亚、叙利亚、巴林和也门的暴动。继这一历史事件六个月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其被大肆宣传和期待已久的中东政策演讲。在《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多伊尔·麦克马纳斯(Doyle McManus)看来,奥巴马总统的演讲“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但有一部分动机是基于担忧。在总统及其助手看来,发生了太多的不愉快事情,足以抹去这个春天的狂喜。”1
其中的一个担忧,就是害...

Read more

马耀邦: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马耀邦: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率先发难。在首日会谈后发行的《大西洋月刊》中,希拉里在受访时使用了最无外交风度的言辞,质疑中国一党制的可行性,并声称中国的人权纪录“糟透了”。当记者问及中国政府似乎对阿拉伯暴动感到恐惧时,希拉里说:“是的,确实如此。他们担心,他们试图阻止历史,这是在干蠢事。他们办不到。但他们将尽可能拖延这一进程。”1
希拉里的言论以及随后美国副总统拜登关于中国人权记录的讲话,...

Read more

马耀邦:中国的“自信”


  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教授称:“如果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那么美国与中国就很有可能介入激烈的安全竞争,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相当大。”1这种骇人的警告让一些人皱起了眉头。

  幸运的是,米尔斯海默教授的立论完全基于社会进化论或丛林法则。根据米尔斯海默教授国际政治理论的假设,“最强大的国家试图建立其区域霸权,同时又确保没有其他拥有竞争力的大国控制其他区域。每个大国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霸权,从而最终统治这个世界。”1

  尽管近些年来,中...

Read more

奥巴马:一名战士(马耀邦)


奥巴马:一名战士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1年3月28日,也就是美国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攻击9天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向其国民发表演讲,解释了他发动战争的理由:“一直以来,美国扮演着全球安全之锚和人类自由倡导者的角色。考虑到军事行动的风险和代价,我们当然不希望使用武力解决世界上的许多挑战。然而,当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遭受威胁时,我们有责任付诸行动。”1
奥巴马先生为其“人道主义干预”声辩称,这是为了阻止即将在利比亚发生的大屠杀。他描绘了一幅可怕的利比亚局面:“面对全世界的谴责,卡扎...

Read more

中国企业的海外悲惨遭遇——马耀邦:华为在美国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召开,在这个全球精英的年会上,中国入世十周年成为讨论的话题之一。中国商务部长自豪地宣称,“中国的世贸组织成员身份将是中国进一步实现开放的一个新起点”,因为自2001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一番还多。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1在拉米看来,“中国入世不仅使中国在贸易伙伴国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和在全球贸...

Read more

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越日本。对于该报导,部分日本人将其视为一种严重警告。曾任日本大藏省负责国际事务的次官行天丰雄(Toyoo Gyohten)告诫称:“中国跃升至世界第二意义重大。这显然极为明确地体现了全球权力转移。”1这位前日本高官表示,与日本相比,这件事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更成为一个问题。“中国威胁论”再次萦绕在日本人的脑际,只不过这次是经济上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否确实能够促成其霸权地位。

  1934年,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一份国会报告中,提出了国...

Read more

马耀邦:美中峰会(《中华商报》首发)


 
美中峰会(《中华商报》首发)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译者注:本文由《中华商报》首发,又名《深度剖析美中关系的现实》
 
经过长达一年的挑衅性和对抗性的反华行动之后,奥巴马政府断定,2011年1月的美中峰会将是一个机会,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多尼隆(Thomas Donilon的话说就是,“将把中国领导人引回合作之路。”1从而,2010年9月,多尼隆和时任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Larry Summers被派往北京,以明确在峰会期间,美国从中国领导层所能获取的最大让步。...

Read more

马耀邦:第二次朝鲜战争


第二次朝鲜战争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自2008年2月执政以来,韩国总统李明博不遗余力地加剧韩朝紧张关系。李明博是保守的大国家党的党员,他实施了废除阳光政策的国策。阳光政策由金大中总统发起,卢武铉总统加以继承,它更多地强调经济合作与和平共处,而不是政权更替或统一。随着阳光政策的推行,在金大中总统和卢武铉总统时期,朝鲜与韩国签订了数项协议。然而,李明博单方面终止了所有协议,包括能为双方带来经济利益的南北铁路贯通。2
最重要的是,李明博关闭了卢武铉时期建立的应急通信线路。在应对因误解而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上,这些通信线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2010...

Read more

奥巴马:一位对华鹰派人物


奥巴马:一位对华鹰派人物
(加)马耀邦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10年11月,在美国总统访问亚洲前夕,亚伦·弗里德贝格(Aaron Friedberg——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前副总统切尼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和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创始人——写了篇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实质的文章。该文题为:“奥巴马是如何成为对华鹰派人物的”在该文中,弗里德贝格先生描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自2009年执政以来对华逐步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1
奥巴马总统11月的亚洲之行包括对印度...

Read more

马耀邦:钓鱼岛争端何时休


钓鱼岛争端何时休
  
  【编者按】据日本《东京新闻》1210消息,日本冲绳警方称,冲绳县石垣市议会两名议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登上钓鱼岛,并在南小岛停留了一段时间后离开了钓鱼岛,返回日本石垣市。日本政府就此事态度暧昧地表示,不认同任何人登陆的方针。此前,日方曾多次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空中视察实地视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和地方议员的任何言论和行径都无法改变历史事实。中国外交部再次习惯性地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