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继兴

刘继兴,生于197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人文系马列哲学本科专业,喜欢“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人生大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擅长挖掘书本背后隐藏的东西,尤擅在茫茫学海中探幽发微。十余年来,在文、史、哲以及美学、传播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传媒资深人士,文化实业家。先后担任数家都市类报刊的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现任报社执行总编、景区董事长等职。现定居太原。

毛泽东写于五一节的建国动员令


194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抗战胜利后中国所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已泾渭分明:国民党的战事已是强弩之末,蒋介石一意孤行的独裁、专制统治行将被推翻;共产党的力量节节胜利,即将赢得全中国。毛泽东同志考虑到,国民党政府很快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覆灭,新中国的红日即将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在这历史大转折时刻,更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统一行动,为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毛泽东决定用发布口号的方式表达这个意图。于是他亲自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鼓舞人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这个“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以“新华社华北三十日电”为电头,共23条...

Read more

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


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的名臣,是历史上著名的好官、清官。《宋史·包拯传》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这个记载,不仅说明包拯刚毅为官,使“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而且为政多创举,如他改革了诉讼制度。在北宋,平民要告状,得通过“门牌司”层层上递案件。刁滑的小官吏,就是利用这个机会讹诈百姓。包拯裁撤门牌司,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办案官员,使“吏不敢欺”。

包拯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明察秋毫等品质...

Read more

张学良一生的数字谜团


在中国现代史上,张学良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曾数次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诸如东北易帜,宣告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使民国元年以来的军阀大混战局面基本结束;发动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历史性贡献,其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将永垂青史。

   

张学良的离奇经历世所少有,这位曾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等要职的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自从1931年离开东北,一生再未回过东北;1946年告别大陆,也再未回大陆。他于1995年离开台湾侨居美国,也再未回过台湾,一直到终老美国夏威夷。可谓人在江湖,飘泊一生...

Read more

中外史上超牛的六个“钉子户”


什么叫“钉子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其实,在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拒不搬迁的主,其中有六个不畏强实力的牛气冲天的“钉子户”,令要求其迁走者无可奈何。

 

                           抗旨不遵的少林寺

大唐武德五年五月,皇帝李渊下了诏...

Read more

“南陈北李” 是如何建党的?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2002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党的早期组织”部分就开宗明义地写着:“最早在中国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南陈北李”之并称,彰显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纲领、组织筹备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

Read more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中国面孔


    2005年5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讲话中说:“在那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中,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友谊。当时,中华民族的许多热血儿女,包括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毅然投身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作战。”
    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并永远记住下面的这些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战斗过的中国面孔吧。
    飞行员唐铎:“鹰”击长空绽血花

  1944年,利比茨克空军高级军官学校少校教官唐铎经过多次争取,终于获得上前线的机会。...

Read more

风华绝代的民国第一奇女子


    冠盖群芳、风华绝代的吕碧城,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其一生颇为传奇:身为红粉,而有巾帼女豪之誉,一生伤怀国是,关怀民瘼,痛恨黑暗,同情弱小,又倡导佛学菩提,力主护生。她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时人写诗赞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

Read more

黄埔史上最早的国共交锋


一部黄埔军校史,即是坚持还是背离孙中山倡导的黄埔精神的历史。所以,黄埔军校中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的斗争由来已久。最早的斗争当属黄埔一期生、共产党员宣侠父与蒋介石的交锋。宣侠父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 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

Read more

与李鸿章名字只差一字的晚清大佬


曾历任晚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的李鸿藻,由于其名字和李鸿章只差一个字,常常被不熟悉清史的读者误读,以为其和李鸿章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同族兄弟。其实这二李只是同朝为官而已,名字相近只是巧合,李鸿章安徽人,李鸿藻是河北人,毫无血缘关系,但有两个共同点,其一,两人都是晚清牛人,其政治地位难分伯仲。其二,两人都是孔继勋的门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孔继勋以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副考官时录取李鸿章、李鸿藻为举人)。

 

李鸿章的胞兄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也是晚清的封疆大吏之一,在晚清史上的曝光率也很高,李鸿章的弟弟李凤章也曾与两位哥哥并列...

Read more

秦始皇为何终生未立皇后?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皇帝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的正妻为皇后,肩负“母仪天下”的神圣使命。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发出后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至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秦始皇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