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于一爽

编辑

还是说吃饭的事儿


前两天一个朋友说我的博客跟国务院新闻办差不多,不过他们发布的是时局,我是饭局。其实北京有各种圈子,不过最后都是一个饭圈。我这朋友说的不错也不对,因为其实博客是个很小的事儿,只不过我是觉得正经的事儿没什么必要写,做就行了;所以只能写饭这种不正经的事儿。但事实上除此之外生活中也还有很多事儿,不过那个我就不说了。还是说吃饭的事儿。

 

·大约上周六的时候小崔说周日喝酒?我也不知道周日有没有时间就说明儿再说。他说别明儿呀!不过其实我倒是觉得当然可以明儿了不就是喝个酒吗。。。然后小崔说这哪儿是喝个酒呀,这关系到他准备什么酒,以及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一天,所以还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

Read more

夜行动物日行千里


北京的金山上

(平媒用稿)

大仙msn有一段时间的签名是“北京的金山上”。我开始以为是什么岁月留声,后来知道是小说,虽然还没出作者他娘胎,但总觉得怎么着得写什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造反有理之类的,属于老男人的第二春文学,缅怀峥嵘岁月。。。

 

后来新书发布跟星光办的,我就觉得这事儿我理解的不到位了,当初峥嵘岁月没摇滚乐呀。不过后来我也没问大仙为什么在北京的金山上写夜店。这不重要;另外至于大号腰封上面的首创、性感我觉得也不重要,其实小说写的就是一个过程。

 

其实读小说有两种,一种是较着劲读,这不是读者的问题,主要是作者是较着劲写的。写的人就是想叫你慢、千万别...

Read more

昨天的局


昨天大雪,节气那个,有个朋友问我今年收成如何,他当然不是指农忙。我要说颗粒无收也太较劲了,但还是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于是我猛回忆来着,发现今年倒是认识了挺多人,进行了一系列双向选择之后也还剩下不少,这个是我最在乎的。

 

然后下午大仙说喝酒,我说行。其实我主要是想当面辟谣,自己也不是什么酒肉之徒。后来我还给小崔发短信跟他打听大仙酒量,因为我大概是觉得江湖险恶呦。小崔说是,水性稍微差点儿的都不敢在江湖混,一不留神就呛水,弄不好还搞出人命。我说,哎,那个水性好也禁不住老往深水区忽悠,还得被规定游出俩花招弄个大憋气什么的。但就是这么着,大家都还老想考深水合格证。

 

老人...

Read more

前几天的局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出来坐坐,我磨磨蹭蹭,说5点,他说4点,后来定的3点。因为鲁迅的课桌上都还刻了一个“早”。不过这回还真是坐坐。平时肯定是得喝喝。

 

后来晚上一块儿吃饭,他还叫了几个朋友,他们都是做事儿的我就不想喝了。其中有个人还是从什么北大或者清华的天才班里出来的,我其实最怕这种动物了。竟然活着出来了都还没有基因突变。这人做什么研究我也不知道,有一项好像是艾滋病。于是我们就说那你是性病方面的了。他说不是!就是艾滋病。面儿比较窄。本来我还以为他们这个领域是触类旁通应该无所不及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可见,天才坦白的力量都是惊人的。并且话说那天正好是什么艾滋病日,也不知道全世界有没...

Read more

新婚姻法人在囧途


昨天看了一下新婚姻法,倒不是我研究起法律了,关键是看一虎一席谈争论这事儿来的,而且抓住小三不放。我觉得挺逗。核心就是小三是不是要保护?因为现在连犯罪嫌疑人都受到保护了。当然,其实一虎一席谈主要说的也不是一个小三的问题,他们其实是想说一个忠诚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虽然现场嘉宾聊的是新婚姻法,但最后其实很多人都还是从道德上说事儿。因为在中国,如果从道德上说事儿的话,谁都没跑儿,谁敢拿自己的人品去冒这个风险。总之现场争锋挺热闹的,看得我特开心,我觉得有人丧元阳走真经得吃速效救心丸了。所以后来才去网上看了一下新婚姻法。不过其实发现新和旧也没有太多异议,主要是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

Read more

这回的通关时间有点儿长


上周五夜里三点多就起了,饿,煮方便面,然后没睡,在屋里遛弯儿来着,几个小时前在芒克处喝多,晕,不知道该干嘛,躺床上回忆了一下前一天的事儿。我就记得艾丹说芒克的画还挺贵,都能买好几个电视机了,电视机里得有多少画儿呀。反正他就是刻薄,说一个东西是假的不说假的,就说拍的不错,相机挺好,光线也行。。。当然,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什么意思了,那个意思就是什么商周的呀,上周的还差不多。

 

其实芒克的画我也看不懂,里面全是三原色。而且现在这个世界上做事儿的人和做艺术的人都搅和在一块儿了。就跟黑社会和地痞流氓一般人都分不清一回事儿,大手笔经常和偷鸡摸狗同出同入,所以你得择,跟掏垃圾一个道理。不...

Read more

曾德旷等


其实我没有讲过不喜欢曾德旷的东西,不是不喜欢,而是非常喜欢。虽然确实我没有办法克服对这个人本身的障碍,其实我指的就是形象方面。不过他的流水账我看的挺难受的在大半夜。比如他的诗里说,无论付出何种代价我都要让自己成为一名诗人。。。如果我不做梦,你们就不能醒来。

 

再比如,他的流水账里谁请他吃顿面花个几块钱他都记下来。有一处我印象挺深,他管朋友借钱,张口500,朋友犹豫一下,也未必是不借,然后曾马上说,那就300吧。。。写的有点儿卑贱不过也很真诚。金钱可以验证很多东西,看来真的是。

 

张弛讲过一句,曾的意义就在于,别人出来了你没出来。

 

其实我没有非要接...

Read more

周围人就是有那么些个事儿


前两天坐地铁,上来一个外国人,然后周围一帮姑娘就叽叽喳喳的去和这个外国人拍照去了。。。当发生这一幕的时候,我觉得就必须承认一件事——有些人就是有这么些个别致的爱好,还和外国友人合影留念,人和人的区别真的很大。

 

我再说一个对比事件,区别也挺大。我认识一个人,真名很少有人提,不过在朋友之间,这个人等同于四个字——天上人家,因为他跟那特熟,而且不光那熟,听说东京的声色场所也认识好多姑娘,当然可能都是大陆去的也没准,不过都是一回事儿。

 

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我想30岁了恐怕连声色场所都没进过也是真的。前两天一人和我说一事,讲他一哥们儿就是这种,挺大岁数男...

Read more

文学局


其实我挺怕文学局的,感觉类似官方饭局。很多人一说话就是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拿文学经世济民是最喜欢聊的,必须绝对杜绝形而下下三路;或者就是当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把谁谁谁都塑造成新人。于是每回完事儿我都觉得自己还当什么文化人呀,当没文化人还行。

 

然后前两天有几个朋友要攒一事儿组了这么一个局,所有人都不好好说话。先是小宽把他的《孤独星球指南》拿给我看,我旁边一个弄比较文学的姑娘也翻了两下,并且突然问了小宽一句,那你的文学观是什么呀?真的,特别突然,于是我傻坐在旁边感觉被劈了,脑子里的马海区在剧烈翻腾着,这时听见小宽说自己的那个观就是红烧肉,小火慢炖。估计新京报的美食记者都是这么...

Read more

愿感情对我们宽容一些


城门开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平媒用稿)

现在看书的话,比较多的是会看一些朋友写的、或者提到的。我说两个。一个是庄雅婷的《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其实我真的不太喜欢情感专栏,越来越,因为现在写这种玩意儿的人那么多,一次性完了还就出书,仿佛中国人的情感问题满山满谷还挺畅销,真是奇妙。当然我想或许这件事儿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和人是不同的,但,人和人根本上可能也没什么不同,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就是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又回到了你的问题,于是全国人民搞成一团。

 

而且不太喜欢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这种专栏有一个通病,就是写的人太得心应手了,文字顺溜一望即知,高来低去不过那么几板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