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乾源

高乾源,蝶客网(http://www.dieke.cn)创始人,CEO。著名易学专家,书法家,诗人。已出版《简易管理》、《企业的变革》等著作。最近新著《易经国学》和《诗经美学》等等。

玉胡蝶·梅


玉蝴蝶·梅(步韵和芝兰)

己丑元宵节后,各地梅花开。祭花神,且落一编。

 

/诗经美学

昨夜冷风吹落,碎银一地,还积缤纷。

大梦方酣,农舍不问乾坤。

日乡晨,冰天雪地,无鸟迹,寒树迟昏。

数枝梅,洄风流雪,俟我芳心。

 

朱唇,年华白发,穿红披素,灭入天真。

任教折肱①,放癫狂犹探芳春。

玉冰绡,悄与香骨②。陇上云,贻我伊人。

笛远声,妻梅芷若,思我南津。

 

肱指臂膀,此处指梅枝。上几处又是梅又是人,所谓花神。

晁补之《梅词》诗云“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宋皇后云...

Read more

水龙吟 咏北京的雪


水龙吟   咏北京的雪


去冬以来唯己丑年初春落两场大雪,河南更有大雪。

又京城北山抱合,城中宫殿雪中如浮云中。欣然咏之。


/诗经美学

 

覆天云雪维京,万丝蕊吮连长卷;

诸山北堰,龙形扇骨,松拔云冠;

城阙怀中,兖衣鲜白,素朴天殿。

至彼南亩①看,水濡解患,万民饭,河南旱。

 

 
霏霏雪漫,不妨观远,洗心梅绾。

西渐东传,非是成败,人文流转。

谏春风日暖,曰消见晛,为人间善。

 


至彼南亩:《诗经》中语,田畴之事。

:...

Read more

二月二龙抬头(一)


二月二龙抬头(一)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二十)

(文/《诗经美学》)


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龙旂:古代旗帜一种,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乘(shènɡ):四马一车为乘。 《集传》:龙旂,诸侯所建交龙之旂也。 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糦(音斥chì)即饎,黍稷,祭祀用的供品。承,上供。《郑笺》:大糦(斥chì),黍稷也。……奉承黍稷而进之者。”这句话是指各国诸侯悬挂者龙旗,拉着大量的粮食前来祭祀、上供。

《周礼》云:龙以建旗 大多数指的是器物上的龙纹,尤其以龙旗为最多,如龙旗十乘龙旗...

Read more

二月二龙抬头(二)


二月二龙抬头(二)
(文/诗经美学)
      
       龙文化的精神凝萃的表达在《易经》,不知易者不知龙,不知龙亦不知易。龙在文化意义上的成立最早确是起自《易经》。如果没有《易经》,龙还不是文化意义的中国龙。易经乾卦有龙之象,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 曰:“云行雨施”。可见在易传的年代龙的神性就...

Read more

垄断是文明走向灭亡的征象


垄断是文明走向灭亡的征象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它的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资本主义走向了它的顶峰也走向了坟墓。当前的经济危机深刻地应证了这一伟大论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达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发生的经济危机的程度。资本主义在获得垄断利益的同时,败坏了文明和人文精神,使世界文明的道德底线受到挑战,使人文发展形成的信用、诚实、独立、合作、勤劳、信仰、创新等光荣的人类精神受到毁损,致使文明不能延续。

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这一场金融危机,正在向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转化,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全球各国极端的利益争端,最终乃至引发战争。

中国某电视台在高度垄断利益...

Read more

兴观群怨可以作为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的参照吗


人大代表“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最早的文论之一,也是普遍的政论原则。

所谓兴乃是一种诗歌的原则,赋比兴三义之一,主要是说有感而发,不是言之无物、言不及义,而是真情自然流露。而且兴是一种极其郑重的事,“一句话可以兴邦,一句话可以亡国。 ”提出是不是要废除简化字和是不是要整顿山寨文化,远比谈空洞的提案重要,然而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取舍。


兴从甲骨文的字形上看是四只手抬一个框,也就是同力求成的意思。易曰:“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Read more

诗经中治国四思之一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

思无疆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冋”是野外之意,象形城郭之外的大片开阔地。駉[jiōng][jiōng]

两字象形引用它表示马膘肥张。《毛传》:“駉駉,良马腹于肥张也。”诚如是也,看北宋画家李公麟所绘《五马图》,皆马腹肥张,果堕入马趣。后面坰字也借用它表达城外之地。《传疏》:“牡马,谓壮大之马。犹四马之称四牡,不必读为牝(聘pìn)牡之牡也。”
《毛传》:“坰,远野也。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

Read more

七律·和芝兰、晓雨,为煤矿工人怨



七律·和芝兰、晓雨,为煤矿工人怨
/诗经美学

坑死煤窟敢言辛,一年数死未惊人。
白焰万家增光色,灰烟十里掩乡晨。
美赞千言终日寒,苦怨三声大年春。
此生已久地下过,不知天上明月新。




七律·和晓雨赞煤矿工人

/芝兰

羞从文字说艰辛,黑面灰衫尽与人。

脚下斜坑承社稷,门边老母望昏晨。

但将头顶一枝焰,拟作井中三月春。

偷的天神千粒火,尘间炼就万花新。

 

七律 赞煤矿工人

晓雨

凿尽沧桑倍苦辛,长留日月照他人。
青云竞涌醒夤夜,黑雨纷飞报早晨。
且创乾坤因有骨,虽无季节却成春。
源源火种藏雷电,要令中华暖又新。

Read more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二:思无期


诗经中治国四思之二

 

/诗经美学

(二)思无期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前五句参照上文,《毛传》:伾伾,有力也。“驾彼四骆,载骤骎骎”。骤:奔驰,疾驰。骎骎(Qin):马跑得快。

《集疏》:“思无期,思虑远长无有期限”。中华民族是一个尚贤而尊才的国度。贤大夫治国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思无期正是表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易曰:“君子乾乾反复其道也。”易曰:“天地以大亨通养大贤。”思无期反映了一种《易经》的精神,与时偕行,与时与思。每日都应该有新思,日日全新之思。思并非可一期则功成。《慈湖诗传》云...

Read more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思无斁


诗经中的治国四思之三


文/诗经美学

(三)思无斁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前几句参照上文。绎绎:通驿驿,善走。诗云:“四牡奕奕”。

 

甲骨文中的斁[yì]字形如一个站立的人,她最鲜明的特点是睁着大眼睛,白眼看人,以示厌倦。或者是用一块大的草叶覆盖在人头上,比喻不愿听闻。无斁即没有厌倦。思者无厌,克尽己责。《思齐》中的“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说的是人的社会、家庭、人生的责任感。“思无斁”是尽力而有为的形象,是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尤其对掌握国家财政的人更应以此来激励自己。

《诗经》中有《皇皇者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