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诚

周 诚(原名刘起儒),  男,1927年10月1日出生于辽宁义县,教授、原博导。北京大学原农学院肄业,人民大学原计划系研究生班结业,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1982—1983,Fullbright Scholar)。
曾任人大农经系副系主任、不动产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不动产纵横》杂志主编、北京农业经济学会会长(现名誉会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现顾问),明德咬文嚼字沙龙主任。
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主编)《城市土地经济学》(主译)《土地经济学原理》等10部。
所获得的称号、待遇、奖项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贡献者。

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  周 诚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成堆:投机盛行,房价居高不下而且步步高升。搞得政府头焦额烂,百姓叫苦连天,……。各个方面对此提出了种种对策,但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毫无成效,无可奈何!理论界就此问题发表的文章可谓多如牛毛,读不胜读,然而,房地产市场依然如烈马难驯。

笔者对于此问题,也一直加以关注,一直企图提出良策而未能如愿。本短文冒昧地提出“新论”,其要点如下:

1关闭土地二级市场,即将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完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于土地使用权进行倒...

Read more

易中天、于丹文章举例点评


          易中天、于丹文章举例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

在行文上不讲究语法、修辞、逻辑,在风格上刻意求新、求怪,肆意调侃,是目前部分新潮学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是功底不深,难以遵循语法、修辞、逻辑的规范,而且有意蔑视“陈规陋习”,另辟蹊径,信马由缰。其结果是行文混乱而奇特...

Read more

正确的提法应当是“土地征收”而不是“土地征用”




  中国人民大学 周诚

  2007年3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第5版刊登的徐光东先生的《以物权法规范土地征用》一文,从标题到正文,除了引用《物权法》以外,从头到尾使用的都是“土地征用”。这个概念肯定用错了,而且明显地是与《物权法》的提法不一致的;如果不予以指出,就会以讹传讹,损害法律概念的科学性、严肃性。

  看来,作者肯定没有注意到,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该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

Read more

关于“堪忧”!!!


关于“堪忧”!!!    

                     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消息北京参考》2006746版的一个标题为:《欧洲教育现状堪忧》,我致函指出“堪忧”是误词,但是他们根本不考虑;于是8日第8版出现了《中国农村̶...

Read more

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公平分配论(原载《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


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公平分配论

——兼评“涨价归私”论和“涨价归公”论

(原载《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所称“农地转非”是指农用土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自然增值”是指土地农转非后价格的自然而然的增长。由于目前我国仅仅通过政府征收的形式将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从而,农地转非自然...

Read more

对于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原载《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11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来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重大任务。它涉及农村落后面貌根本改变,农民生产、生活的彻底改观,崭新的城乡关系的形成,从而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必须切实认真对待。我国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难以尽说。下面仅就个人所虑,挂一漏万地简略谈谈其中的几个问题,以供探讨。

首先,怎样理解新农村建设在“三农”问题中的地位?由于“三农”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从而持系统论进行观察,...

Read more

“经济人”新论


     “经济人”问题由来已久,众说纷纭,事关重大。本文抓住核心,删繁就简,推陈出新,以就教于广大读着。

                  “经济人”的概念及其秉性

   “经济人”(Economic Man)这一概念本来是指,对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Read more

关于中央台台风的几个问题


中央台的台风,影响面非常大,不可掉以轻心。举例如下:

★播放影视节目,包括广告,务必要考虑“寓教于乐”这一根本原则——即使主观上不考虑,客观上也必然存在这一问题。例如,色情、拜金、野蛮、迷信、暴力之类的情节,如果单纯加以介绍,客观上就等于宣扬,从而播放不可不认真挑选,某些镜头不可不删剪,不能搞“拿来主义”。目前,电视剧中“床上戏”太多,裸体、半裸体挑逗性美女广告太多、太滥,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肉铺”。“乐”中“寓”了什么&...

Read more

评学位是否应当要求公开发表论文?


现在,评学位、评职称,一般要求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篇数或字数)的论文,往往搞得人们叫苦连天。我已经是过来人,记得当初评副教授、教授,已经过两道“发表作品数量关”;而且,我还记得,仅仅发表文章不行,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公开出版的“专著”。好在,作为专职教师,写作本来就是份内之事,倒也没感到有多么大的压力。对于目前评学位、职称,要求公开发表多少字或多少篇的论文,按说我应当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我却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强硬规定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的叫苦连天是值得同情的。

为什么呢?仅就评学位而言,姑且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