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冀勇庆

曾任《IT经理世界》主笔,长期关注IT和通信行业动向,著有《华为的世界》、《狼战》。

谷歌为什么做手机?


  最近,IT业界最大的新闻就是谷歌以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了。一家互联网服务商,为什么要去收购一家手机厂商?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给出了中肯的回答,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摩托罗拉多达2万种的专利来应对苹果和微软发起的专利战。

  不过,除了专利的原因之外,谷歌从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到最后收购摩托罗拉这家手机厂商,每走一步也都有商业上的逻辑。

  这还要从谷歌进入手机市场的起点说起。2007年11月5日,谷歌推出了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操作系统。这个时候的系统还并不成熟,直到2008年9月谷歌推出了较稳定的And...

Read more

小米的阳谋


  昨天,在北京798工厂,雷军领衔的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小米手机。单纯从硬件配置来看,这款手机无疑已经达到了目前智能手机的顶峰:它在业界第一个采用了1.5GHz双核处理器,内存则是高达1GB的RAM和4GB的ROM,现在很多智能手机的外设SD卡才达到了这个水平。手机屏幕则是4英寸的巨屏,超出了目前以iPhone 4为代表的3.5英寸的主流标准。有了如此强悍的配置,还要保证手机的待机时间,小米手机只能采用1930毫安的电池了。

  这么顶级的配置,它的价钱又是如何呢?只有惊人的1999元!写到这里,我不禁都要想起电视购物里卖山寨手机的那位导购员声嘶力竭的大喊:“还等什么呢...

Read more

微信与米聊的战争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一场争夺移动互联网霸主的战争正在悄悄进行中,一方是当今互联网的武林盟主腾讯,另一方则是迅猛崛起的新秀小米科技。

  去年年底,小米科技推出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米聊横空出世。到如今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这款由原谷歌和微软技术高手精心打造的即时通讯产品首先在专业人士和演艺圈中一炮走红,然后迅速普及到广大的白领阶层,传播速度丝毫不亚于美国的Kik。

  据说米聊目前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500万。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5月31日我注册了第一个米聊号,8月3日我又注册了第二个米聊号,两个号码的差值是248.5万。如果米聊号码完全是按照注册的时间顺序分配的话,这就意味着米聊在...

Read more

云手机:iPhone杀手


  近期,云手机的概念可谓大行其道。

  先是8月3日,华为发布了首款云手机Vision,可以实现PC、手机和平板多个平台的信息同步备份和擦除,拥有160GB的云存储空间。接着第二天,阿里巴巴发布了内置淘宝比价、口碑网、淘女郎等阿里旗下各种应用的阿里云手机。而到了8月16日,雷军领衔的小米科技也将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据说,百度、腾讯将来也有可能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手机。

  这些中国的云手机厂商们未来将集体挑战苹果的统治地位,而不是与摩托等传统手机厂商们正面交锋——因为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机终端的问题。

  这几个厂商没有一家原来是以手机作为主...

Read more

踩不上点的宇龙酷派


  随着苹果iPhone和Android手机的兴起,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过,在前智能手机时代独领风骚的宇龙酷派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5月18日,宇龙酷派的母公司中国无线发布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将会滑坡。第二天,中国无线的股价暴跌30%以上,从此一蹶不振。

  几年前,在国内提智能手机,特别是非诺基亚塞班系统的智能手机,恐怕除了多普达,也就是宇龙酷派了。宇龙在智能手机领域耕耘多年,有着丰富的积累,为什么到了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反而出问题了呢?

  那是因为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是个小众市场,主要依靠运营商集采,进入的玩家也少,产品的周期比较长,一款手机能够卖一...

Read more

2012:消失的诺基亚?


  近日,美国着名财经新闻网站24/7 Wall St.做了个大胆的预测:到2012年下半年,将会有十大著名品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诺基亚。很多人对诺基亚都非常有感情。记得1997年,我的第一部手机就是诺基亚6110,很好用,可惜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一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被顺手牵羊了。此后,我断断续续用了很多品牌的手机,通过对比体会到了诺基亚的结实和耐用。一开始,周围用摩托罗拉的人很多,到处都是Hello Moto;也就过了一两年,好像到处都换成了诺基亚那熟悉的旋律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克林顿、叶利钦、布什、撒切尔夫人四个大人物“玩”诺基亚手机的...

Read more

电脑城的黄昏


  近日得悉,位于北大东门附近的太平洋电脑城将于6月底停业,这家过去曾经与海龙、鼎好并称为中关村电子城三强的电脑城就这么倒下了,只不过倒得是那么的无声无息。

  作为一位消费者,我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从中关村的电脑城那里买过大件产品了。虽然当记者的时候也经常去中关村了解行情,不过也就是买点U盘、SD卡之类的小东西。

  电脑城的用户体验确实也太差了。每当你走进卖场,就会有无数双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你,恨不得从你身上扒层皮下来。你不仅处在柜台里那些看见你的店员们“电脑便宜了,过来看看”的噪声中,还要时刻提防一些导购员冲上前来,拉着你去他们的展台。到了展台,...

Read more

小公司的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来越多大公司的高管离开自己效力多年的公司,成立属于自己的小公司。也碰到一些年轻人,他们的就业目标不再是微软、IBM、联想、华为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而是愿意选择一些看起来很酷很炫的小公司。

  即使是那些大公司,也在尝试把公司做小了。例如,去年营收280亿美元的华为可谓巨无霸了,过去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大平台的管理模式,各条产品线的自主权比较小。今年年初,华为按照客户类型组建了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终端和其他四大业务运营中心,已经是类似事业部的管理模式了,比原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互联网行业也比较有意思:无论是盛大、搜狐还是阿里巴巴,他们...

Read more

从东南融通停牌看中概股


  5月23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上市公司东南融通(NYSE:LFT)发布公告,称已经与为公司服务多年的审计师德勤分手,德勤不再对东南融通2010和2011年的财报负责。

  德勤详细说明了与东南融通分手的三大理由:发现东南融通的财务虚假信息涉及银行现金和贷款余额的记录(以及可能的销售收入造假);东南融通管理层部分成员人为干扰德勤的审计过程:非法扣留德勤的审计文件。

  在此之前的5月19日,东南融通首席财务官Derek Palaschuk已经辞职。由于迟迟不能发布年报,东南融通的股票已经在5月17日停牌。停牌之前,公司的股价已经从去年11月最高点的42.73美元狂泻到了1...

Read more

华为“舆论开放”背后


  对媒体的突然开放,不过是华为适应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的第一反应,只是华为开放大棋局中的一步小棋而已。

  今年1月下旬,华为突然转变一向封闭的公关策略,包括胡厚、徐文伟、丁耘、陈黎芳、余承东、李昌竹、邓涛、张文林、张宏喜、朱勇刚在内的多位高管,几乎同时在新浪开通微博,此举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关注。任正非也一改过去从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惯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云计算发布会。与此同时,华为EMT(执行管理团队)轮值主席、高级副总裁徐直军也破天荒地接受了媒体专访,针对敏感的华为接班人等问题作出公开回应。

  华为这次转变可谓翻天覆地。

  任正非曾说:在舆论面前,公司长期的做法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