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一文

张一文,海归博士,曾为期刊编辑,现任高校副教授。2006年4月3日—5月2日受资助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进行专题研究。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的工人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都有所报道。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

张一文的作业本


期刊论文:
1,〈价值、创新与操演——评《余光中对马华作家的影响研究》〉,汕头大学《华文文学》(双月刊)2015年第4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2,〈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会议综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季刊)2013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打工文学”的概念界定〉,《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4,〈论职业中学教师的进修之道〉,《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打工文学独特传播方式研究〉,《传奇传记文学...

Read more

世界那么大,何处不风华


今天(Nov.08)是中国的记者节,也曾为记者。不过今天只是个作者,在《东莞日报》第A08版,发表《世界那么大,何处不风华》,把我老师拿督林水檺教授的成长故事、逆袭经历、励志人生,告知读者,期待共鸣,感恩分享!

 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5-11/08/content_1369997.htm

不知不觉年尾至,很多高校毕业生可能都在联系单位找工作。毕业后何从何去,是坚守大都会还是扎根二、三线中小城市,的确两难,让人焦虑。不过,若有四海为家的精神,平流缓进,稳打稳扎,世界那么大,何处不风华?近读何启良先生主编的《马来西亚华人人物志》(南...

Read more

小说《查无此夜》见刊深圳《宝安日报》2015-10-25


这篇小说的故事并没有多精彩,也并不复杂,属于上世纪90年代沿海改革开放地区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一个题目“查无此夜”,就让这篇小说的角度新颖起来,也因此包含了更丰富的意味。转自昨天(25号)深圳《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周刊卷首语。http://barb.sznews.com/html/2015-10/25/node_28.htm

我们的作者当中,有部分人不太注意文章的标题,觉得内容最关键,这大体没错,但是,有时候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在主题思想上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张一文的这篇小说,在这方面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准会想起那天晚上,...

Read more

中国期刊掀起“改名”潮


中国期刊掀起“改名”潮,投稿者要注意!
http://cssrac.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464

 

《少年读者》更名为《财经天下》,从小学理财?
《小学生作文向导》更名为《俄罗斯学刊》,立刻国际化?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嗯?
《少女》更名为《花与爱丽丝》,再更名为《哲学分析》,哲学分析也!
《男友》更名为《女友》(国际版) ,男变女?
《女子文摘》更名为《老字号品牌营销》,哦,老字号来自小女子。

《音像世界》更名为《歌唱艺术》,都是发烧...

Read more

“作家村”村民王一丁赋作专题研讨会在莞举行


http://news.timedg.com/2015-01/15/20038851.shtml

东莞时间网讯 为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示东莞正面形象,元月10日,市文联为“中国作家第一村”筹创“村民”王一丁的骈体文代表作《东莞赋》、《樟木头赋》举办专题研讨会。

市文联主席刘锦明,樟木头镇党委委员、中国作家第一村副村长詹振锋,《诗刊》高级编辑、著名诗人叶宝林,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南翔,以及苏仲权、柳冬妩、皮佳佳、胡磊、张一文、何超群、方舟、杨双奇、丁燕、蒋楠、蓝紫、于汗青、赵俊晖、王万兵等作家参加了研讨。

...

Read more

湘西散人,文化莞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I5MTUwNg==&mid=202056460&idx=2&sn=410b2129a0c98c2c9f33761c98dede33&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湘西散人,文化莞人

——王一丁精神解码

张一文

 


 

所谓散人,代不乏人。唐朝陆龟蒙在《江湖散人传》中写道:“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

Read more

隔海遥送吕雷师


    负笈国外,为免文化断奶,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与国内师友始终保持脉动。尽管有时忙于功课,疏于联络,但是,很多信息都不曾错过。

例外的是这次,吕雷老师溘然往生,我没有在第一时间惊悉。看到文友转发了王十月的微信,我才知道,有些遗憾要背负终生。

我与吕老师相识于2007年。那年1122日,在深圳,第三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这一文坛盛事如约而至。时任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的吕雷老师,陪同《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小说选刊》副主编冯敏、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蒋巍、北大博导谢冕南来参与论坛,为打工文学鹏城论剑。他们都是这一移民性社会群体...

Read more

打工文学:移民性社会群体的文学


加一点新料,减一点旧货,一篇新文章又出生了!不用申请“准生证”!2015年1月5日的《东莞日报》A14版读览,刊发拙稿《打工文学:移民社会群体的文学》,是《“打工文学”新解》的升级版,感谢编辑错爱 http://epaper.timedg.com/index.php?date=20150105&page=13  希望俺的观点能被读者接受。(中间有段关于打工文学在英语语境中的论述被删,小遗憾,估计是英文单词太多,不适合党报读者阅读)
 
 
一说起移民,人们往往认为是去外国定居。其实,...

Read more

“打工文学”新解


感谢国焕兄给机会,感谢悠悠—曾丽利小盆友给投稿信箱,我和我大学同学胡磊合作生产的宁馨儿《“打工文学”新解》见刊于深圳《宝安日报》今天的打工文学周刊。详见  http://www2.sznews.com/html/2014-12/14/content_3092686.htm  希望此稿能像以前我等发在网上的博客文章一样,被广泛引用。
 

在国际语境特别是英语阐释中,“打工者”往往被翻译为migrant worker,即“移民工人”。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学者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