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之一即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到“十三五”规划的“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应该如何实现&...
作者文章归档:夏斌
一年一度的两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之一即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到“十三五”规划的“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应该如何实现&...
导言:
长期从事经济、金融政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夏斌教授有了一项新事业——组织一批经济学家深入开展理论经济研究。众所周知,这正是中国经济学家的短板。甚至有人认为,从理论的原创性和在国际经济学权威刊物发表的文章数量两个角度衡量,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人。
改变这一局面的时机已到来,原因是:2008年美国危机及接踵而至的世界经济衰退表明,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中国经济的崛起,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现有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经济学需要创新,已成为21世纪经济学界一个世界性的呼声。中国经济学家真正的黄金时代来了。
基于...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今天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这一轮经济周期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的,大的环境与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有关。
2002年底,我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到国务院发展中心工作。在2002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每年的工作目标,就是为放1万亿贷款而奋斗。彼时朱镕基总理正好严抓不良贷款,各级行长都非常谨慎,严控贷款。
但到了2003年,上半年贷款一下子达到1万亿,全年贷款规模增长23%。此后,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7年的14.2%。2008年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2009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往下走,这个...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海峰会演讲全文:
中国目前财富管理或者资产管理,近几年的发展,确实是有目共睹,非常迅猛。我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因为我以前是非银行司司长,管信托、理财,14年前也在浦东,当时我们就说资产管理应该全国法律统一,也是有用资产管理的语言来说。当然,在那个时候说,可能未免太早了点。2001年我们信托资产是多少呢?我主要计算的是信托公司,因为证券、基金、保险、银行基本没有干。印象很深,239家信托,6640亿资产。那是整顿前,占我们GDP比例仅仅约5%左右。到2013年,40万亿,占GDP比例70%。可见这十来年发展迅速。
2003年5月,中...
近几年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分歧意见始终较大。如何正确抉择?有必要首先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予以理论上的正确认识。
一、关于长期与短期的问题
媒体上经常将上海、北京房价与香港比,认为中国大城市房价的上涨是没有问题的。我看好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再过20年经济总量将逼近美国这一发展趋势下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景;看好中国经济在进一步提高全球化水平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将更加繁荣这一历史必然。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从长期看,房价必然会呈上涨的趋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因为经济周期中货币与汇率等金融政策的调整,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完善和市场逐趋成熟,...
近几年来,书店里关于“读懂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怎么了”、“中国经济的真相”之类的书籍似乎一直有增无减。此现象说明什么?起码说明:第一,此类书大有市场需求;第二,看来要说清楚中国经济的真相还真不容易,否则,为什么出版商会不厌其烦,出了一本又一本,学者会持续不断地去研究,去创作?
什么叫“真相”?“真相”本是佛教用语,“犹言本来面目”,引指事情的真实情况。那么经济的真相是什么?自然是讲经济的真实情况、本来面目。什么是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 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过剩的产能,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的事端,风险会瞬间传导,资产价格即刻大幅缩水,将对全国城市居民和中产阶层经过30多年改革积累的大量财富形成巨大的威胁 ]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
由于过去几年经济改革的滞后,又由于新近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其效应的体现,还要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轨迹总体上还一时难以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局面。但是,尽管增长轨迹未变,经济增速与货币的关系却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看清楚未来经济的走势,是泡沫破灭、复苏反弹,还是降中趋稳,已不能仅仅根据前4年经济数据周期波动循环的特征来分析。恰恰相...
经济改革的逻辑与行动
中国下一轮全面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要素价格“两大核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以土地征地、社保、财税和“国退民进”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改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严重,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所说,表现在方方面面。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改革的时候,而是要具体探讨改革从哪里突破,采取哪些措施,路线图、时间表是什么。中国经济改革要不要“顶层设计”?有人认为,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不事先进...
[ 要清醒看到,今天的国人,对改革迫切性的环境与要求也已远远不是32年前改革之初那样的宽松和模糊不清。
拖拖拉拉的改革、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完全割裂的改革,也不为国人所容忍,必须要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明确预期”
只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两大核心”的改革,最终必然会引起“四大重点”改革的强烈需求
能否取得这轮改革的最后成功,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战略勇气与历史责任的担当。当前的中国经济态势表明,不改革,肯定没出路 ]
通盘谋划、顶层设计已迫在眉睫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
经济正趋于“正常”
一年多过去了,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逐步下滑的态势。2012年,GDP增长一季度8.1%,二季度7.6%,三季度7.4%。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市场舆论都认为是“筑底企稳”。但进一步分析,却有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已见底反弹,很快会结束在底部的运行,并因此盼望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季度GDP数据逐季下滑并趋稳,说明经济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对此,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阶段。所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