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夏斌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51年5月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曾任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兼信息部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著有《中国金融战略:2020》、《转轨时期中国金融问题研究》、《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跨世纪的冲击:兼并收购、反收购及投融资策略》、《形成中的中国金融市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革新》(译著)等。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多次获中国金融学会全国优秀论文奖。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中国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为什么提出人民币的国家化问题?当然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中央银行的一些负责人也曾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到下世纪初,中国要实现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未经论证的理想式口号。

  如果世上有一个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或者说,世上存在一个平等、互信、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未必一定要去刻意追求人民币这一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如在黄金本位时代)。问题是当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问题太多。主导世界的国际货币不能合理反映国家间经济实力变化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中国要避免现实金融世界对本国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迫不得已的追求。...

Read more

地方融资平台可以考虑市场化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交易时间》栏目策划录制的“财经论剑”特别节目今天开始在财经频道播出,在今天播出的宏观经济篇中,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夏斌就地方融资平台的整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在节目中说到我们贷款的规模并不紧,我们在今年是75000个贷款,它的增速是多少呢,现在的增长速度是18.8%,什么概念,相对比较而言,那么好,我们相对比较,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速成长的,也就是美国危机之前,高速成长的2004年,到2008年这五年间,当时的GDP的增长,中国GDP增长是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那么当时贷款的增速是多少,是13.8%,今年可能是一位数的GD...

Read more

要依法限制公务员参与高利贷活动


  夏斌说,国家对公务员参与高利贷活动有明确限制规定,但之前没有很好的执行,今后要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限制国家公务员参与高利贷活动。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微博)10月13日表示,“对有些(本身就负责)执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有些公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应不应该从事高利贷,政府有关部门管了没有,要认真对待。”

  夏斌说,国家对公务员参与高利贷活动有明确限制规定,但之前没有很好的执行,今后要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限制国家公务员参与高利贷活动。

  9月21日,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

Read more

为解决小企业融资放松货币政策不合适


  新浪财经讯 10月12日晚间消息 国务院今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财税支持小微企业并出台九条措施。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称,虽然银行贷款可以向中小企业倾斜,但是整个货币政策完全放开不合适。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卲秉仁则直言不讳,认为现有银行管理体制下很难落实相关政策。

  “货币政策为了死扛通胀把温州老板扛跑了,全球都量化宽松为何中国货币政策为何不与国际接轨,还这么紧?”今日晚间举行的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上,有听众如此提问。

  夏斌回应称,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宜与国际接轨。当前通胀压力大与成本拉高和输入型因素影响,货币...

Read more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出路


  今天的中国,既是一个过渡、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对世界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非一般经济体。因此,我在新著《中国金融战略2020》中发问,能否用指导成熟经济体发展的金融理论,简单指导“过渡”经济体,帮助其完成由“不成熟”向“成熟”的飞跃?特别是在一个国家间利益博弈的世界里,对一个正在影响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国家而言,答案也许是否定的。这决定了必需对金融发展战略理论要有新的视角。那么,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把握?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处理国内金融各项复杂的问题,包括对外金融中的汇率、资本管制、人民币国际化...

Read more

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前所未有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仍存在资本账户部分管制的情况下推进的。这意味着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要采取与世界现有主要储备货币不同的形成道路,是前所未有的模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金融大家谈”栏目专访时表示。

  夏斌表示,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是一个金融弱国。这表现为四点: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国家层面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从世界大宗原材料和能...

Read more

夏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以充分市场化和有限全球化逐步推进金融改革(三)——夏斌专访

  由曦 张彤

  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人民币国际化备受关注,对于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社会各界有很多争议。《第一财经日报》本期推出的专访内容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要求、战略方向,不可能一蹴而就,过渡期内应追求人民币区域化目标。他还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应通过创设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推进,并不失时机地推进汇率、资本管理改革。

  过渡期内应追求人民币区域化目标

  第一财经日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你认为...

Read more

人民币升值要让市场看不懂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夏斌(资料图)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夏斌(资料图)

  人民币升值对压制通胀有一定的作用,至于升值的方式,我在很多公开场合说过,很多热钱看好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在这种逐步的、一年平均一点程度的升值,给热钱套利并继续推高汇率带来了空间。因此,人民币要升值,还一定要让市场看不懂,防止热钱进一步的压力。

  在我国的巨额外储方面,政府也在为巨额外储担忧,解决外储问题还是要靠减少增量,不要出口这么多,更多地要靠国内消费消化掉。

  有些部门说外储管理有困难,我们投资哪个领域,那个领域的商品就会涨价。我要说这是他们只看到了困难,不能说因为买不着,所以我们就不买,只买外债。我们要动...

Read more

调控措施不能误读为总量宽松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会变,仍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近日在出席网易财经主办的“中国金融的未来谋略”论坛时作出如上表述。

  当前,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非常大,中国百姓饱受通胀之苦,连续两个月CPI都在6%以上高位运行。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措施,继续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贷款难的问题。对此,夏斌表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会变,仍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是正确的,政府...

Read more

中国仍应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23日在出席《中国金融战略2020》专场论坛时指出,中国仍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物价压力,但不可能完全治理通胀。

  夏斌认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会变,仍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是正确的,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但是市场不能误读为总量宽松。

  夏斌指出,今年第四季度的CPI水平相对二三季度会低一点,预计全年水平在4%。在当前的物价压力下,想要一下子完全控制通胀很困难。因此,在物价客观上涨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应该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予以倾斜,制定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