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志军

思想蚂蚁。希望像蚂蚁那样不思疲倦的搬运,搬运思想,传播思想,把大家那些“庞然大物”【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阅读书目


可以维持的阅读是循序渐进的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兴趣、发现问题,并支持自己有动力进行下一步的阅读。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1,现实性的小说,反映社会的真实状况。通过阅读增加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如,官场文学、纪实文学、现实小说等等。
    
      阅读小说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图书馆的开架阅览室找各种小说期刊,如《小说月报》,《十月》,《钟山》,《中篇小说》等等,这种一般质量比较高。二是在网...

Read more

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2010-09-24 07:57:56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广州) 跟贴 3501 手机看新闻

一家叫“安元鼎”的保安公司在北京保安业正悄然做大。该保安公司以关押、押送到京上访者为主业,在北京设立多处“黑监狱”,与地方政府签协议并收取佣金……

 

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聚集在北京南站附近的访民们,绝大多数被安元鼎关押过,有的甚至不止一次。

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戴月权数次反映被安元鼎“黑监狱”关押的情况,均无答复。

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安...

Read more

谁把垃圾塞进了我们的图书馆


谁将“垃圾”塞进了图书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 实习生 周菁
2010-09-16 09:00:16
 来源:南方周末 
 

国家规定,全国中小学都要按照生均15到40册书标准配备图书馆。不少地方,校长和老师的“选书权”被收归教育局,“有些县居然是‘一二三把手’在管进书那点小事。”一个领导给一个县委书记打招呼,把某某的书关照一下,甚至有些官员还因招投标掐起了架。
好书被挡在门外,“下三烂”书登堂入室,权力和利益之手...

Read more

世博会游记 杨恒均


笔者感叹,“世博会的秘密:无关中国人的素质”又不禁问,“世博是世界Meet中国的地方:这里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地方。但世界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中国人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94日上午与下午,分别与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同学聚会聊天,在集中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后,我谈到了昨天参观世博会的一些亲身经历,下面内容根据两次谈话时我有关世博的发言整理而成。

 

我为什么要自己买票进世博园?

 

去世博之前,有两个印象。一个是我认识的朋友们,谈到世博会,大部分人告诉我:还...

Read more

怀念那个无政府主义者


怀念那个无政府主义者

 

前几天,一位朋友的MSN换了新签名档:“〇八宪章是政改宣言还是反政府宣言,你自己看着办!”
  我觉得,这个签名档说的政府的两种选择,如果是在越南,那倒真存在两种可能,而在中国,前一种则绝无可能。理由很简单,115年前的12月26日,中国诞生了一个毛泽东,他给后辈带来了一大堆根本无法解决和面对的历史包袱。而在越南,未曾有过大跃进、大饥荒和文革这...

Read more

我的北大暑期班学习经历之六....北大的资源


1,北大的食堂里面可以看到凤凰卫视中文台,据说在社会上一定是要有一定级别的人物才可以看到。或者可以说,进了北大你就相当于有了一定级别了。

2,北大的食堂要向非北大学生而在食堂就餐的人收取15%的费用。显而易见,北大食堂享受了不菲的补贴。在北大学五食堂,一斤水饺只需要7元钱。即便加上15%的费用,也只不过相当于8.24元一斤水饺。这个价格,我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

3,北大图书馆近在咫尺,可是没有闲暇进去。据进去过的学友讲,在里面可以看到港台出版的杂志。具体是什么杂志,我没有去看。

4,北大的各个教室、包括食堂都有独立柜机或者中央空调,这么出色的硬件,比起世界所有大学来讲也不逊色。

...

Read more

我的北大暑期班学习经历之五....北大的人名楼


北大的人名楼

从北大的东南门开始向北坐落着一些人名楼,我把它们拍了下来,一一介绍给大家。

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Peking University Khoo Teck Puat Gymnasium)

原名北京大学体育馆,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乒乓球比赛场馆,随后的残疾奥运会中,该大学体育馆亦会进行乒乓球项目的比赛。2006年11月,邱德拔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约1.733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当时正在兴建中的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将以故去的邱德拔先生的名字命名北京大学新体育馆及政府管理学院大楼的主会议厅。

邱德拔是新加坡首富,也是英资渣打银行的第一大股东。2004年去世。其遗...

Read more

我的北大暑期班学习经历之四....课程评价


一、风老师和《方法》课

风老师是一个掌控课堂能力比较强的老师。对于整个课堂的进程、节奏把握的都很好。限于暑期班的形式和听课学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当然还有自身的体力和精力的问题,整个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不是特别突出。这样的好处是大多数学员可以轻松的学习课程,并可以初步把握研究方法和设计的主要梗概。当然,也有少数学员提出要求讲的再深一些。

我的看法是,对于这样一门提纲挈领的《方法》课,它实际上是各个后续课程的总纲,不能解决《定性研究方法》、《抽样调查》等后续课程层次的问题。限于暑期班的形式和各个相关课程的关系,风老师这样来把握《方法》课是比较适当的。如果有什么可以锦上添花的话,我想有这样两点:...

Read more

我的北大暑期班学习经历之三....我的学习


20年前学的调查方法早就还给了老师,至于统计学我就更没有学过,虽说大学时学过高数,可是最后一学期是勉强过关,于是老老实实选择了初级班。

我最初选择了两门课程,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以后简称《方法》)和乔晓春、姬建军老师的《社会统计学》(以后简称《统计》)。在现场缴费的时候,看到了统计的讲义全部都是英文,我非常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应付。于是犹豫了,就只报了《方法》课。不过第二天,我决定去试着听一下,因为我觉得自己如果半个月只是来应付《方法》课的话就太浪费时间了。乔老师讲课很有激情,他的热忱感染了听课的同学,当然也感染了我。我想,我带了英语字典,每天中午和晚上用来解...

Read more

我的北大暑期班学习经历之二....原因


我参加的是北大人口所主办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之所以选择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有这么几点:

1,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有着种种的缺陷,其中对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尤为严重,就是科学研究被政治所统领。在教学和科研中有着众多无法触及的雷区,绝大多数所谓科研成果只是为了论证政治的伟大光荣正确,既无价值也无良心。我不想说假话,而说真话,可就没有言语的空间,也无法和同仁交流,得不到批评指正,最多只能自己陶醉,大多时间是在浪费光阴。

2,我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可是从现实看来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想变一变途径,从自己的身边,从学生、学校、小城镇、乡村入手搜集一些真实的数据和镜像,保留下来,至少给后...

Read more